历经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四川省体育局、成都市体育局等各级部门的全力保障下,温江区以“高质量、高标准、高品质”为目标精心做好创建好工作,全面提升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全民运动健康发展模式。
一、促进多方共建“增量”,体育场地设施多元化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共建。温江区坚持以政策为撬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推进机制,先后出台了《成都市温江区促进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温江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等,每年出资资金3000万,引导企业、社会团体、社区自治组织等多方共建共享体育设施,2017—2020年新增体育场地200余处,其中大中型体育场地15处。温江区共建成“三大球”体育场地(含学校场地)共615个,每万人拥有场地总数6.4个,各镇(街)室内室外公共体育场地场馆实现100%全覆盖,高质量建成10分钟公共服务健身圈。
二是精准利用“金角银边”促扩容。合理利用“金边银角”、绿地资源,创新促建城投公司与体育协会、社会力量体育产业孵化,利用湿地、绿地资源,建设足球、滑板、健身路径、骑行道、乒乓球等多样体育运动设施,提高湿地绿道休闲功能。利用厂房、废弃用房、工矿用地改建羽毛球馆、篮球馆、排球馆,盘活存量资源。截止2020年,温江区共有体育场地162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5平方米/人。
三是多途径场地开放促共享。温江区首创学校场地“双开门”,一门通向学校内部、一门连接校外群众,实现区内30余所中小学体育场地全面向社会定时免费开放;以政策补贴、赛事活动举办、资源置换、线上宣传等与社会场馆合作,实现28个社会场馆对群众设置免费低收费时间段;提升改造镇街、社区体育场地,建立基层开放管理机制,100%实现下班、节假日错时延时开放。温江区多途径促进场地对外开放,让更多群众享受社会进步及体育发展成果,让群众锻炼经常化、体育健身生活化。
二、促进队伍建设“提质”,健身服务体系优质化
一是核心发展协会团体促活力。温江区创先提出了“提醒服务”,制作了体育协会、非营利性团体注册应知应会手册、简化了注册流程、规范了协会章程,促进协会团体发展。目前发展单项体育协会33个、社会团体52个,会员达50余万人。打造特色运动队伍95支,以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为引领的体育志愿者服务队伍5支,人数达300余人。常年积极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赛事活动、社会体育指导,带动全区全民健身活力。
二是多形式科学干预促健康。用好高校体育、中医康复等特色学科,联动区域“三医”资源,引进引力体康公司和至诚体育俱乐部等社会力量,强化国民体质监测和科学指导能力建设,分级分类下沉村社区、幼儿园进行检测,出具体侧报告及建议书,形成具有温江特色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服务体系。全区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市民《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达94%,总体优秀达标率达20%,全区经常性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7%。
三是多层级开展培训促壮大。温江区建立了专业培训体系,积极推选国家级、一级、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参加高级别的培训,做好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本级培训,优化培训课程设置、增设实操演练、提升培训趣味化。目前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健康师数量超2800人,每千人拥有社2名会体育指导员、健康师,且呈逐年递增,确保辖区内体育服务人员逐步壮大,实现我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全覆盖。
三、促进品牌活动举办“引流”,全民健身参与多样化
一是多方位引进资源促影响。依托全区活动赛事资源,向上争取CBA、WCBA、第十四届全运会篮球选拔赛、“体总杯”三大球中国城市联赛选拔赛、国际自行车车迷健身节、金温江半程马拉松赛等品牌赛事,每年举办品牌赛事超20场,参与人数达150万人。大力引进中国足协5人制足球超级联赛、国际性电竞比赛等特色赛事,创新金马·健康生态跑与江安·活力荧光跑等跑步赛事协同开展,塑造赛事大IP,逐步构建起温江赛事矩阵。
二是多元化活动形式促人气。采取线上线下联动模式不间断开展活动。线上以参与“投票表意愿、转发得门票、点赞积人气”等方式激活市民参与热情;以电视、网络、公众号同步直播拓宽群众参与方式;以小视频闪送模式加深市民对温江印象。线下形成“一个品牌、不同会场、别样精彩”的区域互动型办活动模式。创新“荧光夜跑”、“体育电音”、“露营休闲体育、“天府绿道将康行”等全民健身运动新形势,提升温江人气。
三是多力量活动模式促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活动机制,发动全区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企业等百余家社会机构参与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节”、 “8.8全民健身日”“运动亲睦节”等活动,形成“运动温江·全民巡礼”IP品牌,每年开展全民健身活动300余场,参与人次超过150万。为市民搭建一个健康、运动的舞台,建立运动促进和谐、提升幸福的良好氛围。
四、促进全域发展“促融”,体育+场景建设品质化
一是多样化创新场景促品牌。积极探索“体育+”融合发展,新场景、新业态、新思维,围绕温江时尚运动休闲聚集区定位,助推“两河一心”营城理念,进一步深化“江安河活力新潮消费带”、“金马河运动休闲消费带”打造,创新“4+体育模式”,即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产业、体育+商业。呈现了鲁家滩运动基地、SP·7.8公里俱乐部、金马运动公园、悯农原乡、留灯书屋等。构建群众性休闲体育场景,引领体育消费新时尚。
二是多领域深度融合促消费。以体育活动为载体,大力发展体育休闲旅游业,依托园林、绿道、河流等生态资源,整合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资源要素,加强区域合作,打造和盛垂钓、江安河都市夜跑、万春绿道、鲁家滩湿地公园等体育休闲精品线路和精品运动区,积极举办天府绿道文化旅游节、风筝节等重大节会活动,让体育运动成为引领休闲旅游的焦点和热点,形成了高品质、有粘性的“48小时旅游休闲健身圈”。
三是多举措提档升级促建设。以“迎大运、办大运、爱大运”为契机,全力抓好金强赛事中心、鲁家滩运动公园等重大体育设施建设,办好大运会、CBA联赛等重大赛事活动,深度推进文商旅体养等要素融合,壮大做优休闲运动生活场景,促进体育大型设施建设,为成都世界赛事名城建设贡献温江力量。
未来,独特的“温江模式”将更加积极助力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奉献力量。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