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奇勇:以市场导向推进奥运场馆赛后运营
2011年12月27日
国家游泳中心在北京奥运会后3年时间里,创新体制机制,以市场化导向持续开展场馆运营和管理,推动了本场馆可持续发展。
从2002年起,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负责国家游泳中心的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2007年,成立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负责国家游泳中心的运营管理。在无与伦比的北京奥运会和同样精彩的残奥会胜利闭幕后,国家游泳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开始了不断推进奥运场馆赛后运营的探索。
众所周知,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是世界性难题。一方面,奥运场馆主要用于承接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功能比较单一,可供承接的各类活动和赛事有限;另一方面,高额的运营维护成本也导致奥运场馆赛后经营状况不佳,大量场馆闲置乃至废弃。对奥运场馆运营困难进行判断和分析后,北京市国资公司未雨绸缪,较早地对奥运场馆的赛后运营做出规划。
一、市场化导向的奥运场馆赛后运营管理创新点
(一)从模式上,突破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的行政事业管理体制。在政府的支持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场馆运营。一是政府在场馆管理中的角色更加合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政府行使所有者权利,提供服务和进行监督,由企业进行专业化的管理运营,有利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政府支持企业的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从纳入事业单位管理,政府财政事业费拨款直接补贴,转变为按现代企业管理,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三是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政府不直接干预场馆的运营管理,激发了一线管理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四是有利于吸引专业公司、专门人才和市场资金等社会力量加入到场馆赛后运营中来,实现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经营。
(二)从理念上,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科学平衡。社会效益为首,经济效益为本,这是水立方赛后运营最根本的价值取向。第一,国家游泳中心始终把水立方的运营管理融入北京城市发展进程之中,通过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组织有影响力的文化演出活动,成为推动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而实现了场馆运营管理和城市发展的双赢。第二,国家游泳中心始终秉承捐资共建的特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注重维护社会形象,及时通过多种形式回馈社会。第三,在保证场馆形象和公益追求的前提下,开展市场化运营,为实现社会效益提供物质基础。
(三)从战略上,场馆实体开发与无形资产开发并重。围绕大型室内多功能水上中心的定位,坚持职业体育、群众体育、水上娱乐休闲的兼容并蓄,逐步丰富场馆功能。同时,把无形资产开发作为场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努力发展品牌经济,围绕场馆实体开发和无形资产开发,开创了中国大型体育场馆无形资产开发的先河。
(四)从策略上,多元化经营改善收入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坚持发挥场馆体育功能的同时,通过场馆实体和无形资产的多元化开发,培育形成新的、稳定的收入增长点,持续改善收入结构,这是国家游泳中心市场化运营管理的基本方向。
(五)从实践上,前瞻性地解决以场馆赛后运营为最终目标的大型体育场馆规划建设和运营功能实现问题。在北京奥组委、北京市政府及业主单位的主导下,从2002年规划设计阶段,国家游泳中心的方案招标即明确了场馆赛时、赛后功能转换和赛后运营功能的初步规划要求。2010年8月,历时9个半月的赛后改造工程完成,水立方实现了运营目标的场馆硬件要求,并按照专业化运营、运营方带资建设的模式组织全部运营功能招商到位。同时,完成了场馆运营团队搭建和管理模式的转化。赛前科学规划、预留空间,赛后及时改造和转型、有效利用新增面积,这是中国在奥运场馆建设和运营中最突出的成功经验。
二、以社会效益为首,经济效益为本,挖掘品牌价值
坚持推进市场化导向的场馆赛后运营管理,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社会效益为首原则,依托大型比赛、演出活动,拓展旅游参观和游泳业务,挖掘品牌价值,加大商业开发力度,落实经济效益为本的目标。
(一)科学设置管理架构,组建适应市场化运营管理需要的人才队伍,制定、完善场馆运营管理制度体系,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凝练企业精神,健全和完善具有国有独资企业特色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在国资公司层面,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国家游泳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国资公司为国家游泳中心提供战略远景和方向,指导制定公司发展战略,审核关键战略、经营、财务指标,并提供政策指导、资金支持和资源共享,有效促进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通过公司章程和相关制度文件,科学界定产权所有者(国资公司代表政府行使股东权利)和管理者的权责边界,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的分离。
国家游泳中心奉行市场化、职业化的人才理念,包括领导班子成员在内的全体工作人员全部为聘用制,彻底摆脱了行政事业编制。国家游泳中心积极搭建内部培训体系,努力使工作人员不仅懂体育,更懂经营。全面推行标准化的场馆,规范化的运行,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制度和流程80余个,有力规范了企业的运行秩序。对运营中所面临的全面风险,采取前期预防、中期控制、后期处置等措施,梳理重点工作制度、流程,加强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制约,增加了风险分担的有效措施。
同时,启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凝练出“大爱无疆,全民共享”的核心价值观,“静水深流,厚积薄发”的企业精神,并组织在全场馆中进行企业文化宣贯活动,将水立方的核心价值观和发展理念向场馆全体工作人员传播,营造覆盖全场馆维保单位和运营商户的“大水立方”企业文化氛围。
(二)打造高品质的体育赛事、大型演出和有影响力的商业活动,保证场馆、可持续发展,提升水立方的影响力,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2011年12月,在水立方举办了国际泳联花样游泳大奖赛,这是国际泳联旗下最高水平的花样游泳赛事之一。2011年,水立方还举办了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界杯系列赛、全国花样游泳冠军赛暨2011中国花样游泳公开赛、跳水系列赛北京站比赛。
据统计,2011年度水立方共成功举办了68项151场次的体育赛事、大型文艺演出、企业活动等一系列大型活动,接待近14万人次。除体育比赛外,首届CCTV网络春晚、红歌献给伟大的党“国资杯”歌咏比赛等文艺演出也在水立方成功举办。水立方在赛后运营中逐步培养品牌驻场演出,多层次、全方位挖掘水立方品牌的商业价值。联合国资公司系统内的兄弟单位推出的“梦幻水立方”已连续演出3季、超过100场次。有效地利用了场馆资源,保证了水立方的知名度及社会影响力,赢得了国际组织、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市体育局等有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三)开展主题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公益活动,积极回馈社会,服务广大市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水立方在赛后运营中始终探索体育场馆与公益事业有效融合的途径,坚持把公益作为首要之选。
2011年,国家游泳中心通过与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合作,在水立方设立了全国游泳锻炼等级标准(北京)推广中心。与北京市体育局及北京市水上救生协会合作,建立全国水质管理员培训班、北京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公众(项目)、北京市游泳救生员考核培训教学基地;进行游泳救生员、教练员培训考核工作,为北京市培训救生员800余人。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合作,实施北京市西城区青少年游泳锻炼计划活动。与北师大附中、西师附小、红黄蓝幼儿园等学校合作,开展游泳课教学活动,受到孩子们的欢迎和老师、家长们的高度称赞。2012年,我们还将开放竞赛池,有组织地安排公众、企事业单位进行游泳健身、群众竞赛和教学培训,以提高场馆综合利用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
国家游泳中心与北京市木樨园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合作共建了北京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水球项目,帮助4支运动队改善训练条件,备战国内、国际赛事,提高运动成绩,选拔培养尖子运动员为国争光。这是奥运场馆赛后运营和北京市体育运动队伍管理的创新之举。
(四)吸引旅游参观人群,延缓旅游参观人数同比下降的趋势,增加旅游参观收入。2011年,水立方接待旅游参观、游泳、嬉水游客总数预计达208万人次,与2010年二期改造完成后重新对公众开放的同期旅游参观统计数据相比,本年度旅游参观游客总人数同比下降了30%左右。国家游泳中心积极采取措施,改善销售渠道,增加旅游参观内容,提高旅游品质,多措并举,保持水立方人气。
(五)调整商业开发策略,深度挖掘水立方品牌的价值,创造性拓展市场开发渠道,整合水立方品牌的无形资产。国家游泳中心围绕着特许商品开发、场馆商业运营整合、赞助权益开发、广告开发等方面开展工作。创造经济效益,打造水立方品牌独有的价值和理念,整合水立方无形资产资源,支持水立方品牌化运营,以合作伙伴招商的模式,将场馆无形资产以产品化形式推向市场,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三、水立方仍需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处于探索期和培育期的水立方赛后运营未来发展面临维保成本高、周期性品牌体育赛事相对较少等实际困难,在履行场馆公共体育服务重要职能方面,亟需政策扶植和产业资金支持。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运营水平较低,品牌体育赛事缺乏,水立方也面临运维成本高的压力,市场化运营的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我国大多数大型体育场馆采取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营,建设由政府投入,场馆运营不提折旧,大型改造靠政府财政事业费拨款,大多处于亏损运营,由财政实行差额补助。当前国内高品质、有影响力的成熟的商业赛事比较缺乏,而且体育场馆申办国际性赛事的费用较高,需要支付高额的转播费却无法享受电视转播权收入,严重挫伤了赛事举办的积极性,也使场馆难以引入可持续运营和培育的赛事品牌。
尽管水立方创造性地采取了市场化的运营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立方场馆的赛后运营总体上还处于模式探索期和市场培育期。2011年,国家游泳中心包括能耗、场馆维保费用、二期资产折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在内的场馆自营业务成本费用税金总计高达9929.9万元,因为场馆能耗较高、维保单位多,劳动力成本高,两项计5756.32万元,占比58%;而2011年度场馆自营收入8800万元,须通过政府相关产业资金支持,尚能达到收支平衡。同时,奥运旅游参观热度继续下降,大型场馆的维保费用,劳动力成本普遍上涨,稳定、有规模的市场和收入来源尚未形成,给水立方的赛后运营带来空前压力。
政府相关产业资金政策的支持,为水立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责提供有力保障。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围绕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核心的群众体育工作,在各级政府加大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的大背景下,水立方作为全球华人共同捐建的体育场馆,需要不断创新形式,开展简便易行、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水立方同样期待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扶持、财政补贴等多种支持,尤其是体育、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专项资金补贴,将为水立方支持群众体育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保障。
2011年,根据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的有关政策,国家游泳中心申报跳水、花游、短池3项国际赛事的产业扶持资金。通过严格评审,最终获得了960.20万元的资金支持,是公司成立以来首次获得北京市相关产业资金政策的支持,为水立方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活动提供了巨大支持,进而也为提供更好的公共体育服务奠定了基础。
水立方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相关扶持政策的倾斜和相关产业资金的支持,也更需要在座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呵护。唯有如此,水立方才能积蓄足够的力量,逐步调整收入结构,树立水立方品牌,推进奥运品牌向商业品牌的转型,推动场馆运营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