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赛场内外 > 正文
冯一博结缘“双奥”见证成长
发布时间:2022-02-07   信息来源:中国体育报

“奥运会是全世界顶尖的体育和文化盛会,是东道主展示和传播本国文化最好的舞台。冬奥会开幕前,我和各方伙伴一同策划了首届中国体育艺术作品大展,冬奥会期间在北京冬奥村进行展出。”进行介绍的人是冯一博,一个出生于体育世家的北京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2008年正在北京体育大学读书的冯一博成为北京奥运会棒垒球赛事志愿者。对于20岁出头的他来说,很多事情从头学起,充满了新鲜感。志愿者的工作让冯一博感受到了奥运大家庭的浓浓暖意,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和中国人对体育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对他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很大影响。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冯一博以策展人的身份参与其中。他说:“体育和文化相结合,体育赋予了艺术美的表达,艺术诠释了运动之美,这将是未来的一个方向。从这次收集的作品中,也可以发现中国艺术家对于体育的理解比以前更深了,人们对于体育的理解比以前更广泛更深刻。对艺术家而言,可能冬季项目不像夏季项目那么熟悉,但他们通过去雪场采风捕捉了很多细节,并且都呈现在作品中,这是艺术与奥林匹克运动很好的结合。”

两次参与奥运会相关工作,让冯一博从一名在校大学生变成了体育产业从业者,不变的是对体育的热爱。“2008年做志愿者的时候我正在读大三,念的是体育管理专业,很荣幸自己有机会在走向社会之前可以通过奥运会这么大的舞台去了解大型体育赛事活动的运营,拓宽眼界,感受体育的魅力。此外,我还先后做过中网、北马等大型赛事活动的实习或志愿服务工作,坚定了自己未来从事体育产业的想法。”与此同时,冯一博也看到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产业的高速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大家参与体育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更多的是看比赛,通过屏幕感受奥林匹克的激情,现在更多的是真正参与到体育项目中,将体育精神的热情化成动力,成为运动达人。”

谈及奥运对于自己的影响,冯一博介绍,2014年他正从事体育旅游相关工作,那时,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马拉松,甚至希望有机会出国跑马。因此,他设计策划了一个与柏林马拉松有关的旅游产品,自己也报名体验,只不过当时的水平有限,但通过那次经历,让他坚定了要通过跑步提高自己身体素质的目标。如今,冯一博平时坚持的运动就是长跑,一周的频率大概是2至3次,每次跑6至8公里。闲暇时也参加过马拉松赛事,但更多是以健身跑为主。他说:“长跑可以锻炼意志力,提升体能,户外跑相对于室内运动更能考验自己,比如在刮风下雨等特殊天气下如果还能坚持跑步,非常锻炼意志力。而且跑步是一项可以一个人完成的运动,有助于让自己的性格变得沉稳,遇事不急不躁。”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