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6日晚10时20分,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北京体育大学联合打造的“汉语桥”团组交流项目《魅力冬奥:三亿人的冰雪奇缘》全球线上直播课程圆满结课,来自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余名学员在云端结业。
本课程由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和人文学院的13名教师联合授课,课程自1月15日开始线上直播,历时12天,在线播出总时长近1000分钟。课程包括冬奥场馆篇、运动员寄语篇、冬奥会与全民健身发展篇、冬奥会与城市发展篇、冬奥汉语篇五大系列。课程采用冬奥场馆实景录制、现场讲解、线上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中英双语授课。
在冬奥场馆板块中,学员在管理学院8位主讲教师的带领下走进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13个冬奥场馆,全面了解冬奥场馆的前世、今生与赛后的可持续利用;在全民健身发展板块中,学员从全民健身的人群、组织、场地、活动四个方面了解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绩;在城市发展板块中,学员通过老师的讲授了解了北京冬奥会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在运动员寄语篇中,来自瑞士、克罗地亚、俄罗斯和中国的运动员、奥运冠军代表送上了祝福。值得一提的是,世界冰壶联合会主席凯特·凯斯尼斯女士、国际雪车联合会主席伊沃·费里亚尼先生也通过视频送上了对北京冬奥会的祝福语。
在冬奥汉语板块中,人文学院的5位教师精心设计了冬奥汉语课程,紧紧围绕北京冬奥会办赛、参赛和观赛主题,打造了冬奥主题歌、冬奥赛区、冬奥吉祥物、冬奥场馆、赛场环境、冬奥项目、冬奥赛程、冬奥观赛、冬奥纪念品、冬奥文化与全民健身十个主题课程,直播时长达450分钟。课程采用“教师主讲+助教操练”的讲练结合模式,开展冬奥词条认读、冬奥项目展示、典型句型操练、实景任务对话、冬奥文化互动等教学活动,在镜像世界中感受中文之美,在精讲多练中习得汉语,全景沉浸式认知北京冬奥,体悟奥林匹克精神与全民冰雪运动热潮。
本次“汉语桥”线上团组课程的开发得到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和北京冬奥组委的大力支持,课程的拍摄制作获得了所有冬奥场馆运行团队的支持。线上课程的播出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营造冬奥氛围,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行动。
《魅力冬奥:三亿人的冰雪奇缘》线上团组课程的成功播出,反映了北京体育大学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进一步推进。北体传媒制作团队依托“5G高新视频体育融合创新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实验室”,完成了全部课程资源的拍摄、制作、直播任务。课程播出后,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体育报等媒体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线上课程的开播。
课程结业前,学员们纷纷用学唱的冬奥主题歌《一起向未来》,表达了对课程的感受和北京冬奥会的祝福,并用他们的创意汉字和冬奥主题画展示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传唱冬奥主题歌
来自保加利亚的学员伊凡娜(Ivana Koharovic)女士:“祝所有参加北京冬奥的运动员好运,取得好成绩。祝年轻的中国人多练运动,多锻炼身体,特别是冬季运动。希望他们成为冬奥运动的粉丝。比如成为滑雪迷、滑冰迷等等。希望我们和运动员都玩得开心。”
手绘的冬奥会吉祥物——奥斯托(Augusto),安哥拉
来自安哥拉的学员奥斯托(Augusto)课后表示,“我有很大的收获,比如说虽然我之前看过了冰壶比赛,但是我不了解这个比赛。因为我之前没有机会了解冰壶比赛,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擦地’,通过《冬奥汉语》直播课的学习,我明白了冰壶比赛的规则:冰壶离圆心越近,得分越高。我知道了他们为什么要‘擦地’,而且我对冰壶产生了兴趣。”
来自克罗地亚的学员艾丽斯(Iris Jovic)课后表示,“我非常期待和关注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我为北京即将成为“双奥之城”感到非常自豪,希望我也能为北京冬奥会的圆满送上最诚挚的祝福。”
同样来自克罗地亚的学员戴安娜(Diana Roca)在结业时表达了自己的祝愿,“我祝大家好运,祝冬奥会举办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一起来,一起向未来!让我们向着光一起出发!我祝大家都能上电视!(笑)加油,北京冬奥会!” 来自越南的学员张婉婷用汉语送上祝福,“祝北京冬奥会开幕快乐,圆满成功!”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也通过手中的笔和画,表达了他们对北京冬奥会的期待和感受。
创意汉字“冰壶”(铅笔、橡皮、数据线)——碧碧(Bibiziz),巴基斯坦
大米(雪花)、筷子(滑雪杆),“冰雪奥运会”(高山雪道)
——伊凡娜(Ivana Koharovic),保加利亚
饼干里的北京冬奥
—— 梅格达莱娜(Magdalena Zachwieja),波兰
冰趣——阿丽娜(Arina Malysheva),俄罗斯
“冰墩墩”和“雪容融”被热吻和大熊猫包围啦!
——罗典涵(Diana Roca),克罗地亚
可爱的“冰墩墩”和“雪容融”——尼诗(Nilushi),斯里兰卡
为北京冬奥加油——菲利普(Feilipe),哥伦比亚
1月27日,《魅力冬奥:三亿人的冰雪奇缘》录播课程正式上线“汉语桥”团组在线体验平台,成为冬奥主题线上团组课程,供来自全球的热爱中国文化的学员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