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赛场内外 > 正文
跨界跨项聚英才——跳台滑雪北欧两项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2-02-05   信息来源:中国体育报

跳台滑雪和北欧两项很长时间以来都是我国雪上项目开展的难题。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在跳台滑雪混合团体标准台、北欧两项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男子个人标准台+10公里都首次有运动员参赛,其中跳台滑雪中国队获得1男2女共3个参赛资格,25岁的董冰原来是北欧两项运动员,转项跳台滑雪后,先后收获洲际杯亚军、拼得大师赛积分,如今将站上冬奥赛场。小将彭清玥和宋祺武之前都是田径运动员,经跨项选材加入跳台滑雪队后展露天赋,皆是非常有潜力的运动员。

从2017年正式组建国家队,到如今有17名选手达到北京冬奥会最低参赛标准、3人入围资格名单,跳台滑雪国家集训队在“跨界跨项”举措的推动下,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参加比赛时大家说,‘你们一下子多了这么多跳台滑雪运动员’,应该说我们在世界跳台滑雪圈子里还是让人眼睛一亮的。” 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训练五部部长、跳台滑雪领队许高航这样总结队伍的成长。

跳台滑雪自第一届冬奥会便被列为比赛项目,但在国内开展较晚,参训人员不多,2016年之前中国参加跳台滑雪国际赛事,需临时组建集训队,但中国选手也仅参加过两届冬奥会跳台滑雪比赛。2017年,跳台滑雪国家队正式组建;2018年,队伍通过“跨界跨项选材”补充了许多新鲜血液,这批运动员大部分来自田径、跆拳道、武术等项目,其中有些队员在参与训练之前,甚至没怎么见过雪,相当于“从零开始”。

这些“零基础”选手的训练往往从越野滑雪开始,随后进行4米跳台训练锻炼胆量,再提高训练高度直到竞赛标准。在不断完善的科学备战体系帮助下,通过涞源基地的风洞实验室解决助滑、起跳、飞行等技术问题后,很多选手通过短短两年半的训练就具备了踏上国际赛场的能力。

宋祺武是最早为中国队锁定跳台滑雪东道主资格的男子选手。出生于2001年的宋祺武来自四川,曾是田径选手,2019年他从田径通过跨界跨项选材接触跳台滑雪。宋祺武曾经在跨栏项目上有不错的成绩,腿部爆发力是他在跳台滑雪项目中的优势,但田径项目一般要求前脚掌发力,跳台滑雪需要全脚掌发力,跳台滑雪项目的专项训练是让运动员养成全脚掌发力的习惯,宋祺武不仅加强训练,在日常也强迫自己避免只使用前脚掌,在改变发力习惯的同时,克服恐惧的信心也被他练了出来。2021年8月在罗马尼亚举行的洲际杯比赛中,宋祺武为中国队锁定了一个东道主席位。

北京冬奥会上,2001年出生的赵嘉文即将代表中国北欧两项队首登冬奥舞台。赵嘉文从12岁开始接受越野滑雪训练,2017年通过跨项选拔进入北欧两项国家集训队,兼顾越野滑雪和跳台滑雪两个项目。

自由式滑雪障碍追逐项目也将首次出现中国运动员的身影,其中就有冉鸿运。在河南郑州登封市塔沟武校练过6年武术的她在2018年经跨界选材加入国家滑雪集训队,这位“功夫少女”将在冰雪天地大展拳脚。

遍布全国的武术学校给跨界跨项选材项目提供了大量的优秀运动员苗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运动员何金博便是来自少林延鲁武术学校的一位“武术少年”。

武术、体操与雪上技巧类项目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跨界选材方面已有成功先例。我国很多冬季项目开展之初也从夏季项目中选拔过人才,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比如首位在冬奥会雪上项目夺冠的中国运动员韩晓鹏,在练习自由式滑雪前曾是一名技巧运动员。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运动员徐梦桃、齐广璞也都是从体操“转行”而来。

备战北京冬奥会,我国实施“跨界跨项选材”使得冰雪人才储备得到极大丰富。在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面参赛”目标在过程中,进一步打破我国奥运项目长期以来存在的“夏强冬弱”格局,总局冬运中心在备战过程中不断扩大运动员选材的覆盖面,跨界跨项选材工作不再局限于冬季项目强省,而是面向全国开展,南方省份如广西、四川等也为中国冰雪输送跨项人才,在竞技体育欠发达的西部省区,比如新疆、青海等,也为跨项选材提供助力。在选材过程中,参加跨界跨项测试的运动员项目来源更加广泛,来自田径、拳击、水球、蹦床、体操、武术、轮滑球、曲棍球等项目的年轻运动员跨项向冰雪,成为中国冰雪竞技发展的后备力量,大众参与和冰雪竞技正在同频推进。(转自2月5日《中国体育报》18版)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