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声音 > 正文
【媒体看全运】全运会的收获——习惯篇
发布时间:2013-09-12          信息来源:总局政府网站

    9月1日,“全民健身创新器材园”在沈阳浑南奥林匹克生态园内开园。只见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15家健身器材生产企业精心设计生产的100余件(套)全民健身创新器材分布其中,形成了全民健身路径区、户外棋牌苑、笼式足球场、太阳能篮球场、残疾人健身园等16处各具特色的健身休闲区域。家住附近的于大爷高兴地说:“家门口有这么好的体育器械,锻炼身体是又方便、又舒坦。”
    述评:不同于往届全运会“大兴土木兴建新体育场馆”的做法,本次辽宁十二运117个比赛和训练场馆中,只有25个是新建的,占总数的21.4%。节省下来的经费,大都用于辽宁全省各地的全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位于沈阳的“全民健身创新器材园”就是其中之一。有了更好的健身条件,市民们将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在沈阳、在大连、在鞍山、在锦州、在辽阳……,辽沈大地处处可见利用全民健身设施参与体育锻炼的人们。全民健身、共享全运的理念其实就渗透在大街小巷,渗透在人们的生活里。
    全运会的举办不仅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人民的健身习惯和健康生活理念,也在悄然推动者更多文明生活与服务理念的形成。无论是运动员、记者还是观众,应该都会记得全运会期间志愿者热情的微笑,微笑如今已经成为了全运会乃至辽宁的一张闪亮名片,深深镌刻在了每个全运参与者的心中。这种微笑,传达的其实也是一种服务的理念和习惯--乐于服务、善于服务。有了这种习惯和理念,相信无论在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微笑的辽宁人”都能收获更大的回报。
    不得不提的还有观赛习惯。以往在人民的印象里,但凡竞争激烈的比赛,就很容易引发不太文明问题的观赛行为。然而在本届全运会的赛场,良好的观赛秩序却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结语:良好的习惯与理念是体育文明乃至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好的习惯的形成,不但意味着我国体育品味、体育底蕴的提升,其产生的极具积极意义的“惯性”也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林剑  付媛杰)

【关闭】    【打印】
国家体育总局版权所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承办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 邮政编码:100763 联系电话:010-87182008
网站联系电话:010-87182998/87182280  E_mail:webmaster@sport.gov.cn
京ICP备05070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