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项目,十二运会的男足比赛并非国内最高水平的角逐,由于与奥运会接轨,自1997年八运会开始,全运会对参加男足比赛的球员限制年龄,因此它更多地被视为对后备力量的检阅。 在过去四届全运会中,男足比赛大多沿袭了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的格局,上海、山东、辽宁等队往往是赛会的主角,进入决赛阶段的也基本围绕着北京、天津、广东等足球传统与基础比较好的地区的球队。 然而,十二运会的男足比赛结果却有些出人意料,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一个新的格局正在孕育。 本届全运会男足决赛阶段比赛分两个年龄组别进行,18岁以下组的比赛已经结束,东道主辽宁队在决赛中通过加时赛战胜浙江队,夺得冠军;20岁以下组的比赛正在进行,新疆等队的表现同样令人刮目相看。 浙江足球在全运会上异军突起着实令人意外。回溯历届全运会男足比赛,该队没有太大作为,但在本届全运会上,浙江两个年龄段的队伍均表现不俗,可想而知其厚积薄发的强劲势头。 浙江足球崛起全运会与近年来受职业足球影响有直接关系,特别是杭州绿城队经过十几年运作,逐步在中超确立了应有地位,其青训体系也日趋完善,由此在全运会上取得突破顺理成章。不仅如此,展望今后,有全运会的成绩作为基础,这批球员进入职业联赛后,势必也会有所作为,至少他们的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近几年,随着巴力等少数几位来自新疆的足球运动员在中超联赛亮相,人们渐渐意识到,大西北绝非足球荒漠,现在新疆U20男足不仅给全运会该年龄组比赛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增加了人们对新疆足球未来的期待。 新疆拥有丰富的足球资源,尽管其专业队在1995年解散,但当地人对足球的热情却没有丝毫减退——2003年宋庆龄足校成立时,报名人数之多超乎想象,最终只能百里挑一;一场乙级联赛的观众上座率便可超过4万人,足球在新疆的受欢迎程度不言而喻。 新疆足球虽然在十二运会崭露头角,但全运会后他们就将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因为新疆目前没有职业球队,这些深有潜力的运动员的足球之路刚刚开启就可能夭折,这让人十分担忧。 浙江、新疆等队的脱颖而出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那些所谓传统强队的没落,北京男足根本无缘十二运会决赛阶段比赛,上海、山东等队也相继出局。 全运会男足比赛的些许变化也许不足以构成对整个中国足球现有格局的彻底颠覆,但有些现象却值得人们思考——传统强队的墨守成规最终导致自身发展后劲不足,而新生力量的与时俱进却打开了中国足球后备力量培养的新思路。 全运会男足比赛固然不是国内最高水平的较量,但它的意义在于探索与发现,为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创造一个具有想象力的空间——与其总将希望寄托在传统之上,不如去扶植那些具有开拓精神的新生力量,这或许会使中国足球豁然开朗。 (李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