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图片报道 > 正文
四名“同学”运动员地掷球赛场再聚首
发布时间:2021-09-16 作者:刘昕彤 文/图   来源:中国体育报

  在十四届全运会群众比赛的地掷球赛场上,四位特殊的“同学”运动员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周勇、王美、夏仲阳和娇皎曾经是西安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系98级4班的同班同学,因为地掷球首次进入全运会,四位同学在今年又分别代表陕西、浙江、四川、上海四个省市神奇地一起回到了母校参赛。

  “因为地掷球,我们1998年被西体特招进来,毕业后我就在四川坚持推广地掷球项目,有机会走上全运会的最高舞台,感觉就像是掷球人的节日一样,尤其是我们四位同班同学能够代表不同的省市重新聚在一起,本身也说明了这些年地掷球的发展非常好,回到母校,非常自豪,非常开心。”夏仲阳激动地说。四名运动员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在十四运吉祥物面前活泼地摆出各种姿势合影留念。

  周勇说:“西体的地掷球具有传统优势,开展也比较早。很多西体毕业的学生就像一粒粒种子,毕业以后去往全国各地工作,也把地掷球项目播撒到全国各地,在各地慢慢发展壮大。”王美就是一个典型。2002年,从西体毕业后,王美成为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老师,从学生不知道地掷球是什么到学校承办世界级比赛,王美默默耕耘,将地掷球从学校带到温州,再带到浙江。“一直以来,大家都是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想把地掷球推广普及得更广,现在我们通过地掷球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以及依托老体协,已经覆盖了主要年龄段的人群,尤其是青少年,浙江省内的青少年地掷球比赛已经能达到五百人的规模,未来会为中国地掷球输送更多人才。”

  2002年毕业以后,娇皎来到上海,也开始掷球的推广工作,这次地掷球在全运会的突破,让娇皎看到了地掷球在上海进一步普及的可能。她说:“过去上海可能更多集中在地掷球的青少年赛事上,没有把它当成群众项目全面铺开,基础比较薄弱。我也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老师,这次全运会备战,我们就以学校为龙头,把以前培养的学生和一些老同志发掘出来,大家十分珍惜这次机会,训练都很认真。借着全运会的东风,希望地掷球项目能够更多地借助社会力量在老百姓中推广开来,上海每年都有市民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希望地掷球能够更多地出现在其中。另外现在的‘双减’政策也给了小球进校园一个更大的空间,如果能将这个项目开展到学校当中,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转自9月16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