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要上全运 > 正文
十四运会中国式摔跤关键词:坚持
发布时间:2021-09-28 作者:顾宁   来源:中国体育报

  “加油!”“稳住稳住!”“拽他的腰带!”“你要积极进攻,不能只防守!”这是刚走进中国式摔跤比赛场最先听到的声音,运动员在台上比赛,教练和队员的加油声、指导声在场边接连响起。比赛前,在了解中国式摔跤的项目背景和历史资料时,除了“中国”两字告诉我这一定是一项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外,28年也成为一个新的关键词。

  28年,是一代人的时间,也让中国跤的发展经历重大改变。中国式摔跤28年前退出全运会舞台,28年后经历曲折,最终以群众项目重返全运会,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却是中国式摔跤人的努力。

  坚持,是这次在采访中感受最深的。他们尽管年龄不同,现在从事的职业和这次的身份也各不相同,但是言谈话语间都告诉我们为了参加这次全运会,他们真的坚持了很久。中国式摔跤作为正式比赛项目出现在二青会上,让很多省市开始重新重视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重新组建省队,虽然这次中国式摔跤作为群众比赛项目,25岁至50岁的参赛年龄要求将那些刚入中国跤大门的小将挡在门外,却也给了很多曾多次期盼中国跤可以重返全运会的项目爱好者一个圆梦的机会。

  来自四川的胡斌今年49岁,在业余体校练习中国跤的时候,中国跤退出了全运会,这是他的第一次全运会,也是最后一次;来自天津的孙庆国,在刚毕业的时候就带学生参加中国跤比赛,今年师徒终于重聚全运会中国跤赛场;来自浙江的吴志鹏曾是一名中国跤运动员,2017年任职的学校开设中国跤课程后,就开始带学生组队训练。

  28年的“停止”,对项目发展或多或少产生了影响,或许也正因为如此,让他们更加信念坚定,有着同一个目标,就是希望中国跤可以发展得越来越好。

  在每次和参赛选手、教练、裁判聊天的时候,他们都很热情,将中国跤的起源、规则、历史一一讲解——近几年中国跤在哪些重大场合被提到,中国跤现在在全国以及海外的发展情况……也是通过他们的介绍,让我对中国跤28年的“空窗期”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当谈到中国跤的未来一定有更好的发展时,他们更是侃侃而谈,对自己所坚持的项目充满自信。“六分钟一场的比赛,没有加时,时间结束胜负必分,也让比赛的节奏变得很快。”“出界或倒地得分,不主动进攻失分,规则易懂。”“对场地没要求,老少皆宜。”“中国跤需要强大的平衡力和核心能力,可以为其他摔跤类项目提供支持和帮助。”

  或许正是因为有这么一群人的坚持,让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瑰宝、历史悠久的中国式摔跤可以经历曲折也长盛不衰,相信未来一定是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转自9月28日《中国体育报》05版)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