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顺,1994年2月11日生于宁波市,中国男子游泳队运动员。主攻混合泳。
2015喀山游泳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铜牌。2012亚洲游泳锦标赛冠军。2016年国际泳联短池游泳世锦赛男子200米混合泳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以1分57秒05的成绩获得铜牌。
这是游泳选手汪顺的第三次奥运之旅。
作为中国游泳界出了名的“泳坛劳模”,在东京奥运赛场照例是“满勤出工”,除参加男子200米混、400米混外,又担纲4×200米自由泳接力的主力。
稍稍遗憾地是,400米混合接力项目没能游进决赛。7月29日,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半决赛中,以第一名的成绩晋级决赛。这个成绩也是本届奥运会中国男子游泳的最大惊喜。五年前的里约奥运会,汪顺正是这个项目的铜牌得主。
不经历风雨哪能见彩虹!对汪顺来说,“顺”字不只是“顺风顺水”,更是千锤百炼后结出的果实。汪顺的成长,与三次奥运经历有着特殊的渊源。
时光回溯到二十多年前。1994年出生在奉化的汪顺,童年时就跟着父母定居宁波市区。在宁波东门口商业幼儿园时,与同龄小朋友相比手长脚大,胃口也好,一餐吃一搪瓷碗。细心的父母,至今仍保留着他在幼儿园时生活、学习的珍贵影像资料。
汪顺走上游泳之路倒真是“顺风顺水”的。启蒙教练对汪顺有一句经典的评价:汪顺虽调皮,但不捣乱。
上伦敦 给人生“洗了把脸”
宁波市体校副校长王丹明从小看着汪顺长大。让他对小汪顺刮目相看是在2006年台州省运会上,原定的目标是4枚金牌,结果汪顺只拿到2枚。从赛场回到下榻酒店,12岁的汪顺不肯下车,小大人一般说了一句“我不服气。”王丹明认定,这个孩子“要性太强了”,一定能成材!
之后,果然一路到了省队、国家队,师从著名教练朱志根,一步步都很踏实。2009年,汪顺第一次随队到澳大利亚海外集训。全新的环境、理念,收到不错的效果。这个阶段对汪顺的成绩进步推动很大,也让年少的他信心满满。
2011年在山东日照全国锦标赛上,男子400米混合泳打破亚洲纪录。这成为汪顺新的起点。同年的南昌城运会上,一人独得4金,迎来高光时刻。太顺不一定会长顺,或许是期望太高,抑或大赛经验缺乏,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汪顺遭到重大打击,只是给人生“洗了把脸”,沮丧而归。
更让汪顺伤心的是,从伦敦奥运赛场回来得知一个巨大的噩耗。一向疼爱自己的奶奶,已经在奥运会前两个月病逝。为了让他安心备战,一大家子一直瞒着汪顺。听闻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汪顺与爸爸抱头痛哭在一起。奶奶一向对这个孙子疼爱有加。老人有一本珍藏的剪报,报纸上关于对汪顺的报道都被精心保存着;每次比赛看电视直播,老人都高兴得手舞足蹈。听说奶奶在弥留之际,还在念叨着自己的名字,这越发让汪顺伤心。
拼里约 收获第一枚奥运奖牌
从伦敦回来,汪顺找到宁波的教练,一度萌生退意,“我不想练了,想去读书”。这当然只是短暂的失意,很快他就“回心转意”。
上高原训练、到海外拉练,汪顺特别珍惜每一次机会。对于混合泳选手而言,体能与技术同样重要,体现的是综合实力。他也很明白,不只是刻苦就行,更需要用脑子去钻研。汪顺也特别感谢教练朱志根,他们情同父子、配合默契。一个负责制定计划,一个不折不扣执行,汪顺从没有让教练多操心。从伦敦奥运会到沈阳全运会,短短一年多,自信、开朗、充满拼劲的汪顺回来了,他在全运赛场开张了“五金铺”。两年后的喀山世锦赛上,汪顺在男子200混项目上一举摘铜,实现中国男子选手在这个项目上的突破。
“一顺则百顺”,里约奥运会成为泳者汪顺特别的“成人礼”。22岁的他,有了更明确的目标。这次,他从奥运赛场带回了一枚铜牌。这多少有点出乎意料。
汪顺就是这样,他喜欢时不时创造一点惊喜。
除了训练比赛,汪顺的好学与努力也值得点赞。跟训练一样,对于学习也是专注的。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后,汪顺又到北京体育大学读研究生,已经开始准备毕业论文,主题是“新冠肺炎疫情对运动员训练的影响与对策”。读完研究生,汪顺还 打算读博,这也是他的志向。
战东京 志在必得的奥运之旅
东京奥运会的备战周期,从一开始汪顺就铆足了劲。
这五年来,在训练场上他从没有、也不敢懈怠。他一直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游泳界流行着一句话:混合泳是游泳中的马拉松。对这个项目,技战术、体能要求都很高,练得也特别苦。他不怕苦,只对金牌充满无限渴望。
2020年疫情发生以来,训练变得尤为艰苦。无论在杭州千岛湖、绍兴上虞,还是回到北京国家队,无论在哪都与外界几乎隔绝,“除了训练外都不知道还能做什么”。汪顺偶也有抱怨,但他从没有浪费与虚度,“每堂训练课后五脏六腑都发烫了”“400米混合泳游完,上岸后屁股像火烧一样”。再是苦、难、累,汪顺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着。汪顺非常清楚,世界泳坛的竞争变得越发激烈,尤其在奥运赛场上,美国、澳大利亚、英国以及日本,经常处于“围追堵截”中,他需要用实力、用勇气去突围,去证明自己。对于汪顺来说,这次奥运之旅已经准备好了。
妈妈陈水芬在儿子出征前夜,午夜时分写下一封家书,几多期许、几分疼爱一一溢于言表,字字见真情、句句是良言——
儿子今天不平凡,以后的你会感谢今天勇敢的你!
背靠伟大的祖国,雄赳赳、气昂昂跨出国门。儿子你是时代的幸运儿,一次次为国征战,为理想拼搏,爸妈为你骄傲!爸妈祝愿我儿赛出中国人的底气、勇气、志气!
儿子出门在外要做到胆大心细,疫情防控时时放在心头。
放下心中杂念,平常心待之,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拼搏时拼搏。妈妈一直相信人的能量是无限的,人的意志力是最强大的,我们中国人越战越勇!
爸妈爱你!一切顺利!
这是一次志在必得的奥运之旅。泳者汪顺,勇者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