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转型案例——上海游泳运动员蒋海琦


 

孙杨队友,还在奥运会夺牌,如今转型江上警察!在江上救人,与死神比赛

(消息来源:新民晚报,上观新闻微信公众号

相关作者:李颖 肖茜颖 李铭珅 ,实习生 黄思谊)

 

今年十一假期,是奥运奖牌得主、游泳运动员蒋海琦加入警队后度过的第三个国庆,他已习惯了紧张的工作节奏。

“黄金周值班3天,平时24小时待命,但这就是我自己选择和喜欢的工作!”在这名水警心中,当年和队友拿下中国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的首枚奥运奖牌是荣誉,退役后穿上梦寐以求的警察制服也是荣光。

身份在变,但为国争光的使命不改。

从小就盼着当警察

水警的不少时间是在船上度过,蒋海琦和同事的日常职责包括水域巡逻、船舶查控、指挥公安艇、突发应急、水上救援培训等。如果比照陆上,这几乎将治安、交通、消防等功能集于一身。

看着蒋海琦一气呵成地完成查船:接近目标船,抛缆、系缆,让两船并行等准备工作,再从公安艇攀爬上目标船,检查……警队里的“老法师”也对3年警龄的小蒋很放心。

1.98米的高大身形,仍在提醒着特别的过往: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男子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蒋海琦与孙杨、郝运、李昀琦合作,以7分06秒30的成绩拿下铜牌,这也是该接力项目的中国首枚奥运奖牌。他还获得全运会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金牌、全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等殊荣。

图片来源:看看新闻

 

2015年,23岁的他退役、求学,并追逐起儿时的梦想——当警察。从小与水结缘的他首选就是水警:“把游泳优势完全发挥在工作当中。”带着“执念”,他铆足了劲,备战4个月,终于通过了不少运动员都会“翻船”的公务员考试,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与水息息相关的上海市公安局边防和港航公安分局,成为黄浦江水上巡逻警察。

 

等待他的依旧是一大堆的从头开始:掌握大量法律法规、克服眩晕、学习开船……“开船真的比开车难上数百倍。”季节变换、涨潮落潮、风速大小、浪高浪低等都考验着掌舵者的应变能力。他忘不了第一次开船时,虽然师傅坐在旁边,但自己的手心里全是汗。

 

救人成功像拿奖牌

黄浦江每年平均有30人落水身亡,而蒋海琦的工作也包括营救落水者。

这名曾经的专业运动员从不敢掉以轻心,因为黄浦江的水况很复杂:水道长,两岸宽,水中有暗流、草、泥等不可控因素。“这和在泳池游泳完全不一样。江水浑浊冰冷,跳下去无法睁眼,很容易没了方向感。”

 

他第一次下水救人是在2019年10月,一名50多岁的男士失足跌入外滩段的黄浦江,几乎失去意识。当时正好落潮,船容易搁浅,所以巡逻船没法靠近。危急关头,蒋海琦纵身入江,疾速游到对方身旁,果断地为他套上救生设备,再和同事把他拉到船上,进行心肺复苏并送医。“黄金救援时间只有4分钟,下水后就是一个想法,救人。上船后才觉得水有点刺骨。”

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他也意识到:救援并非只有通过下水才能完成,摆在首位的是用最安全的方法确保成功救援。“过去在泳池里拼速度,好成绩总是第一位。但现在我要去救人,生命是第一位。”万无一失同样意味着严苛的日常训练。这时候,蒋海琦总会和同事分享提升游泳速度、力量的绝招。

 

因为救援,他也开始接触心理咨询。他表示,面对不少一时想不开的落水者,人救回来后,还要进行心理疏导,为对方解开心结。“救人更要救心。每当救回一条生命时,那种快乐真的就和拿到奖牌一样。”

如今,身边有人继续在赛场拼搏,也有朋友做生意挣了大钱,但蒋海琦没有丝毫眼红,有的是自得其乐,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他始终相信平凡中同样蕴藏着不凡的能量。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