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第5期)
本期导读:
省普查办实地调研、检查本省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韩城市、宝鸡市、杨凌示范区普查工作情况通报
数据审核阶段工作要点
省普查办实地调研、检查本省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2014年3月31日至4月11日由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胡增宁同志带队调研、检查了西安市、咸阳市、宝鸡市、渭南市、韩城市、铜川市、杨凌示范区的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西安市由于地域广、场地多等情况,目前正处在手工表填报和数据录入同时进行阶段,其余六个市(区)基本进入数据审核阶段。省普查办强调了场地缓冲区、投资金额、收入支出等一些共性问题的注意要点,还特别提出了各级普查机构在数据审核阶段要善于利用普查软件的数据分析功能发现常识性逻辑错误(漏报)等问题。
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韩城市、宝鸡市、杨凌示范区普查工作情况通报
1、西安市是陕西省的省会城市,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安市体育场地数量占全省的50%以上,为了出色完成好本次普查工作,西安市体育局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在成立西安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的基础上,又成立了本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检查组。市体育局通过积极协调,获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街道办参加到了本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中来,大的区(县)普查工作人员上百人。另外,在普查工作进行中,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全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重点问题研讨会,会议上统一了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2、渭南市主管市长高度重视本次普查工作,积极协调经费落实,把体育场地普查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考虑到本市厂矿企业较多,在普查机构的组成中加入市总工会,形成了体育、教育、统计、旅游、总工会五个部门组成的普查领导小组。
3、宝鸡市承办2014年陕西省第十五届运动会,大量的场馆建设以及赛事前期准备工作和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同时进行,宝鸡市体育局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抽调专职人员认真落实本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制定了责任机制、督查机制、奖罚机制、保障机制,四项机制合力保障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宝鸡市麟游县党委高度重视普查工作,在本县体育场地数据录入完成后责成县统计局复核,最后由县党委常委会审核确认后报市体育局。
4、铜川市将体育场地普查信息发布到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上,积极协调经费的落实,并且联合市统计局出台了本市的体育场地普查审核办法。
5、杨凌示范区充分利用媒体宣传,为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结合杨凌示范区大专高校多这一情况,示范区文体局把握工作重点,积极与教育部门和多所高校取得联系,争取获得支持,形成合力完成好示范区的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6、韩城市普查办克服山高路远、普查人员少等困难,市普查办深入一线督导普查工作,部分同志带病工作,住院期间多次电话询问、指导工作。
7、咸阳市体育局制定了“实事求是、严把质量、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目前三个县完成数据录入工作进入审核阶段。
数据审核阶段工作要点
1、数据填报的完整性。
纸质表格中不能存在漏填的现象,数据务必填写完整;场地收入支出数据需重点审核,非营业性场地的收入要大于等于支出;普查表中填报人、统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单位名称、主管部门等务必填写完整。
2、场地规模的准确性。
场地面积应是场地的比赛区域(划线区)面积和缓冲区(无障碍区)面积之和,各类体育场地对缓冲区(无障碍区)的要求标准不一,审核数据时请参照普查表后的指标解释(以篮球场为例,符合标准的场地填写乙表-05,比赛区域(划线区)28×15米,缓冲区为边线和端线外各2米,意思就是长宽各加4米,不符合标准的场地填乙表-16)。
3、数据的合理性方面。
针对各项数据的合理性进行仔细核查,避免因录入时疏忽产生的错误(例:在一个地区当中,出现同一类体育场地与其它相同类型的体育场地的投资金额或收入支出等数据出现过大或过小等情况,应实地复核数据的真实性);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在审核时要注意数据的合理性。
4、利用普查软件当中的数据分析功能,进行查漏补漏工作。
数据分析可对一个地区的普查情况做总体汇总,可以清晰的看到本地区各类体育场地的数量、面积等重要数据,审核人员要根据数据分析等到的数据,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进行审核,避免出现常识性逻辑错误。
5、乙表-16的填报要点
规格不符合乙表1-15中的83类体育场地,在填报乙表-16当中,要注意仍沿用相应的场地代码。
6、对大型场馆要进行针对性排查,防止漏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