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第1期)
吉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
暨场地普查骨干业务培训会圆满结束
2013年12月5日-7日,吉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动员大会,在长春市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省体育局的主要领导,省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统计局、省教育厅、省旅游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各市、州、县、区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及选派的体育场地普查骨干人员也参加了会议。省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省体育局经济处苏秀英处长主持会议,省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省体育局佟景春副局长做了大会动员报告,最后宋继新局长做了重要讲话。
为保证这次普查工作优质高效的完成,提出了务必做到“三个落实、一个把关”,即组织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严把质量关。对于普查培训工作,佟景春副局长强调培训工作是体育场地普查的一个关键环节,业务培训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普查工作的质量。因此要求参加业务培训人员要认真学习,对各项指标的内涵要充分理解,学深学透,对于难点、疑点要及时请教,达到所有问题都要搞清楚。省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统计局社科处程春处长在动员大会上从《统计法》的高度和政府部门统计工作多年实践,阐述了普查统计工作的要点、方法和程序,对规范我省的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最后省体育局宋继新局长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吉林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重大意义给予了高度的概括。指出;这是一次国情国力的调查。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举措。开展体育场地普查,就是要摸清我们体育产业的“家底”,体育场地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体育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这次体育场地普查、全面搜集我省现有体育场地的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底数”,获得体育场地的数量、质量和需求方面的信息,为我省制定体育发展战略和政策,及体育场地发展规划提供详实的统计数据,为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提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发展建议。要把这件事情做好,还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来宣传造势,为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创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尽可能多的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确保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动员大会结束后,接着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体育场地普查业务培训。来自全省各市、州、县、区选派的七十四名体育场地普查骨干参加了业务培训。为了达到培训效果,省体育局特聘了福建省的体育场地普查的三位专家来长授课。重点对填报表格中的指标含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的界定、各相关表式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特别对有些交叉的指标,重叠、复杂的场地在场地面积、建筑面积、用地面积和投资等指标,进行了全面重点的剖析,并制作了电视教学片,达到了生动、直观的授课效果。对一些重点、难点、疑点问题,利用晚间集中在一起进行答疑。学习期间还协调有关学校、健身公园、体育系统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场馆进行了实地现场模拟操作和测量。培训期间,虽然培训时间短,学习内容繁杂,涉及面较广,专业技术含量较高,但参加培训的人员不畏困难,学习积极性高,精力集中,专心听课,对认识模糊,拿不准的问题及时请教,切实把指标含义及软件操作弄懂弄会。
通过两天的集中授课和实地操作相结合的培训,专家准备充分,参加培训人员学习认真,达到了本次体育场地普查业务培训的预期效果。
动员大会后,各市、州、县、区要加强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领导。按照省普查实施方案,结合本地的实际周密部署。各地要按要求尽快成立普查机构,做好本地区体育场地普查员的培训工作。迅速行动起来,确保我省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按方案要求有序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