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射运中心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讲述历史 宣讲荣誉”之《庞伟——大场面先生》
发布时间:2021-06-17  信息来源: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体育总局射运中心组织开展“讲述历史 宣讲荣誉”主题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干部参与宣讲中心荣誉,让中心干部职工和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更好地了解一代代射击射箭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勇创佳绩的光荣历史,不断增强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更好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从射击射箭奥运冠军成长之路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赢得更大荣誉,用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本期播出:《庞伟——大场面先生》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射击男子 10 米气手枪冠军

和许多运动员一样,庞伟接触射击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庞伟父亲的一位朋友和射击教练相熟,得知庞伟对射击有一些兴趣,便建议他去尝试一下。

试训的过程很顺利,教练认为庞伟具有一定的潜质。“其实当时也就是试一  试,也没想到会出什么成绩,家长也是想着让我锻炼一下身体。”一接触射击, 庞伟的感觉很不错,教练的指导也很认真,互相配合之下,就坚持了下来。

2000 年,14 岁的庞伟进入了保定市第二重点业余体育学校。正式踏上射击之路后,庞伟的进步很快,每一年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2002 年,16 岁的庞伟参加了全国青少年射击比赛,一举收获冠军 ;同年,庞伟进入河北省队 ;2005 年,19 岁的庞伟进入国家队,成为当时国家队中最年轻的运动员。

“国家队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新环境, 水平高的运动员太多了,我当时是国家队中年龄最小的,就是抱着学习和锻炼的目的去训练。”庞伟说。

庞伟跟随王义夫进行训练。熟悉射击项目的人都知道,王义夫是中国射击 运动的标志性人物之一,能够接受他的 指导,学习经验和技术,实在十分难得。 “王导对学生确实是尽心尽力,不单是比赛,还有生活各方面。”庞伟说。

2006 年,队内进行世锦赛选拔赛。当时,庞伟进入国家队还不到一年,完全是一个新兵,和比自己大了至少六七岁的队友同场竞技,庞伟简直紧张到了极点。“其实自己对世锦赛、奥运会也有  憧憬,但真的不敢多想,就觉得离自己太远了。当时自己真的打不过那些老队员,他们的成绩是我没见过的境界。那时候队内选拔赛比世界比赛难度大多了, 自己确实和队友还有差距。”

选拔赛前,庞伟的手一直在抖,太紧张了,根本无法完成比赛。看到这样的情况,王义夫就把庞伟叫下来说 :“你年龄还小,这次比赛就是选上了也不会让你去,没关系,你就打吧。”

“当时我相信了,就觉得真是这样的,”听了王义夫的话,庞伟反而没了思想包袱,“反正打成什么样也去不了,打成第一也没用,就打呗。”没想到,包袱一放下,轻装上阵的庞伟反而发挥出了水平,顺利通过了选拔赛。

赛后,王义夫对庞伟说 :“如果当时我不这么说,你根本就选不上,你没经历过选拔,这么说就是为了让你放平心态,你选上了队里肯定会让你去的。”

现在庞伟回想起来,其实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教练确实是为了自己着想,只要按着教练的要求去做,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2006 年萨格勒布世锦赛,庞伟首次代表中国队在国际大赛上亮相,表现出色,获得男子 10 米气手枪冠军,这也是中国队在那届世锦赛上的第一枚金牌。庞伟说,当时自己 20 岁,能够拿到世锦赛冠军,是因为把期望值调得比较低, 心态更平稳 :“我要把目光放得更长远,我有年龄优势,可以犯错误,比赛就是成长的过程,以后会更成熟。”

但 20 岁的庞伟难免产生心理波动, 他说:“拿了世锦赛冠军,自己就迷糊了,其实自己还不具备每一次都拿冠军的实力,但是期望值已经上去了,这就使自己眼高手低,失去了平和的心态。”

世锦赛过后,庞伟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低迷的状态之中无法自拔,期间王义夫教练也在一直教育他,引导他如何尽快从这样的困境中走出来。

“从世锦赛到北京奥运会,这两年之间每年 4 站的世界杯,我再没有拿过冠军。所以我经常说,像杜丽、朱启南, 他们拿了很多冠军,状态一直很稳定, 他们才是最顶尖的选手。”不过,庞伟说自己的优势是大赛时敢打敢拼,能够调动起来 :“到现在还是不太明白,世界杯这样的比赛完全调动不了自己的积极性, 可是一到了奥运村,别人都开始紧张了, 我反而兴奋了。”

正是带着这样的状态,2008 年 8月 9 日,庞伟来到了北京奥运会射击男子 10 米气手枪比赛的赛场,并为中国射击队拿到了北京奥运会的首枚金牌。

比赛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天气很热,对手们都穿着短袖,但庞伟却发烧到了 38.4°C,赛前训练也没有参加,穿着长袖的领奖服参赛,还一直觉得全身发冷。赛后有人问他是不是为了给自己带来好运才穿的领奖服,他笑着说, 真的是因为冷。

“拿完金牌,感觉其实也没那么难, 看着对手每个人都憋得面红耳赤,我真的觉得没有必要。”庞伟说,自己当时对于奥运会的概念,就是一个比赛而已, 除了名字不一样,其他的操作流程都是一样的。“但当时能这么想的人真的不多,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被自己感动了。” 庞伟总结,也只有当时的年龄才能有那样纯粹的境界,让他心无旁骛,轻装上阵。

提到北京奥运会,提到庞伟,不能不提的还有后来成为庞伟妻子的杜丽。在庞伟之前,在全国的关注之下,杜丽错失了女子气步枪金牌。

“杜丽的压力太大了,全中国的压力都在她身上,比赛失利,她哭得很惨, 我们都是运动员,我真的能体会到她的感觉,这对她来说是很不公平的。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安慰,帮她渡过难关。”

在平时的训练中,庞伟和杜丽之间相互的鼓励有很多,庞伟也经常说,自己从杜丽身上学到了很多。“她是一个很大气的人,在 2004 年已经是奥运冠军了,平时我们在一起,就是在一种很轻松的状态下去训练,完全能放下奥运会的压力和包袱,一直是比较快乐的状态。”

对于北京奥运会的金牌和自己的成长历程,庞伟说 :“其实比赛就是训练的延伸,平时训练做到了,心态能保持好, 那比赛就是和平时的训练课一样,成绩的体现就在于平时的积累和付出。”

青年宣讲人 | 朱柠(办公室)

指导老师 | 郑珊珊

音频剪辑 | 王展奇 彭丽霖 段怡君(实习生)

编辑 | 裴娓娓

校审 | 刘思会

审核 | 王树宁

文稿来源 | 《奥运冠军成长之路》

【关闭】【打印】

国家体育总局版权所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承办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 邮政编码:100763

联系电话:010-87182008 信访电话:010-87182116 / 87182045  网站联系电话:010-87182998 / 87182280

网站标识码:bm33000001 京ICP备050709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