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射运中心党史学习教育特色活动“讲述历史 宣讲荣誉”之《朱启南——抚一杆银枪 付一生所爱》
发布时间:2021-06-04  信息来源: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体育总局射运中心组织开展“讲述历史宣讲荣誉”主题活动。通过组织青年干部参与宣讲中心荣誉,让中心干部职工和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更好地了解一代代射击射箭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勇创佳绩的光荣历史,不断增强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更好达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从射击射箭奥运冠军成长之路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在奥运赛场上为祖国赢得更大荣誉,用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本期播出:《朱启南——抚一杆银枪 付一生所爱》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射击男子 10 米气步枪冠军

怀揣英雄情结 从此情定终身

朱启南的记忆之盒从 1997 年“解锁”。那时年仅 13 岁的朱启南,被温州市体校射击教练无意中选上。初次接触射击的情形他还历历在目,他说 :“当时听说有体校的教练来选拔苗子,全班的男同学都举手了,大家非常兴奋。”从小就很喜欢枪的朱启南,对枪的印象除了在电影镜头里,还有就是在威武的解放军战士手中。“我小时候就有英雄情结, 觉得打枪特别帅。我一点儿也不怕,迫不及待想尝试。”全部试训的学生中,朱启南是唯一被留下来的。“那时候只是很喜欢,没想到这杆枪一拿起来,这辈子就放不下了。”

从一开始的兴奋,到逐渐体会到运动员的不易,朱启南深有感触 :“练习射击其实非常枯燥,一个动作不断重复, 装弹、举枪、射击,是非常机械化的过程, 就跟运动员的生活一样,永远是三点一线。”他谈到,把事情当作兴趣去做,可能会很开心很轻松,但当成事业,就完全不一样了。

为了调剂单调的训练生活,朱启南业余时间喜欢阅读科学类的书籍。他说:“给自己换换脑子,畅想一下遥远的宇宙, 会放松很多。”他也喜欢打游戏,在不影响训练的情况下玩上几局,换一种心情再去投入训练。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启南的技战术水平呈几何式上升。速度有多快呢?就连朱启南自己也猝不及防——从省队到国家队再到奥运赛场,不过短短两年时间,他那时从来没有想过会去奥运赛场夺金!

雅典初出茅庐  神奇小子夺金

2003 年,朱启南第一次夺得全国冠军,同一年,他将亚洲冠军也揽入怀中。是什么因素加速了这种跨越式进步?在朱启南看来,进入国家队之后,荣誉感与竞争意识也相应提高了。“既然来到这个平台,肯定要有所作为,我不想辜负提拔、信任我的前辈、教练。”朱启南在训练时要求自己跟比赛一样专注、全力以赴,“只有平时上紧发条,关键时刻才能不掉链子。”

朱启南的另一个关键词是“逆转”。他记得在第 5 届长沙全国城运会赛场上, 资格赛中自己仅排名第五,但到了决赛越打越稳,在第六枪时以一个 10.9 环跃居第一位,最终为温州队夺得首枚金牌。这种后来居上、反败为胜的例子,在朱启南职业生涯里有不少。如何在落后时保持心态、顶住压力?朱启南认为最关键的是成熟、坚毅的心理状态。他说:“心理素质跟技术水平同样是射击制胜的关键。没有好的心态,技术无法发挥;有了好的心态,反过来可能超常发挥。”

时间的刻度尺指向 2004 年, 这一年就像为朱启南的巅峰量身定制一般。他先是在泰国世界杯比赛中获得 10 米气步枪冠军,然后又在亚洲锦标赛上获得 10 米气步枪个人冠军,之后在奥运选拔赛上取得男子 10 米气步枪第二名的好成绩,从而获得雅典奥运会的参赛资格。朱启南是否感觉离奥运冠军的梦想越来越近了?答案却是否定的!“我当时还没想过奥运夺金的事,也完全没概念, 只是不断努力训练、比赛。初出茅庐之际根本没有想太多,我对任何比赛都一视同仁,每场都全情投入。”

20 岁的朱启南随国家队征战雅典奥运会。2004 年 8 月 16 日这一天,对于朱启南来说是人生的一座里程碑。雅典奥运会男子 10 米气步枪决赛在马可波罗奥林匹克射击中心进行,朱启南以 702.7 环的总成绩获得冠军,并且打破了由美国选手简森·帕克 2003 年 6 月 15 日在慕尼黑创造的 702.5 环的原世界纪录。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不真实。”朱启南记得比赛当天的每一个细节,调整射击服,检查自己的枪。“射击比赛更多是和自己比,全神贯注投入进去,不太刻意关注对手的成绩,不然肯定会受影响。”所以朱启南夺冠的那一刻,他整个人是“懵”的。“我不断向教练和工作人员去确认,我是第一名吗?”朱启南描述起当时的情景,恍然如昨,“教练很肯定地比了一个第一的手势,我瞬间释放了。”

夺冠后朱启南第一时间给“大师兄” 蔡亚林(悉尼奥运会冠军)打了一个电话报喜。与朱启南非常亲近的蔡亚林,临别前专门托付朱启南 :“把我的梦想借你的手延续下去,替我完成。你若夺冠,中国射击赢了,我们都是胜者。”

20 岁的朱启南意气风发,初登奥运赛场便射落一枚男子 10 米气步枪金牌。这次意外之喜让他一时间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神奇小子”“超级天才”的名号不胫而走。对于当时人们的赞誉, 朱启南说 :“其实并不太在意,做好自己就行,也许射击运动员相对能够稳得住心态。”

“一杆银枪,一生所爱,万千日夜, 百般滋味。”之后,朱启南又参加了三届奥运会。作为奥运四朝元老,他的射击生涯就在一抬手一放手间合上了时间的书页,那些青葱年华,静好岁月,都随时光的子弹疾驰而过。从运动员到管理者,朱启南的人生标签永远都是两个字——射击。

青年宣讲人 | 王复升(保卫部)

指导老师 | 郑珊珊

音频剪辑 | 王展奇 彭丽霖 段怡君(实习生)

编辑 | 裴娓娓

校审 | 刘思会

审核 | 王树宁

文稿来源 | 《奥运冠军成长之路》

【关闭】【打印】

国家体育总局版权所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承办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 邮政编码:100763

联系电话:010-87182008 信访电话:010-87182116 / 87182045  网站联系电话:010-87182998 / 87182280

网站标识码:bm33000001 京ICP备050709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