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体育总局射运中心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中,组织开展“讲述历史?宣讲荣誉”特色活动。组织中心干部职工用声音宣讲中心荣誉、历史和射击射箭奥运冠军的励志故事,让中心干部职工和国家队运动员、教练员更好地了解一代代射击射箭人,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勇创佳绩的光荣历史,从光荣历史和荣誉中汲取精神力量,增强为国争光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在国际赛场上为祖国和人民赢得更大荣誉,向社会传播更多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本期播出:《许海峰——书写历史的突破者》
夺冠时刻一波三折
洛杉矶普拉多奥林匹克射击场,距离奥运村 87 公里,车程 1 小时 20 分钟。就是在这里,许海峰创造了历史。
1984 年 7 月 29 日,是洛杉矶奥运会首个比赛日,许海峰一大早就起来了,赶着最早的班车来到赛场。一到场地,他就取出枪和子弹,仔细擦拭着——这些子弹还是近十年前从英国购买的,弹头已经氧化,有些甚至长出了白毛。
上午 9 点,男子自选手枪慢射的比赛正式打响。一字排开的 80 个靶位上,许海峰排在 40 号。虽然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媒体并没有过多关注许海峰,但他自己心里清楚,这里是他的福地。4月的奥运会测试赛,以及赛前两天的奥运会裁判实习赛,他都在这里打到了第一名。
50 米外,直径 5 厘米的圆心区域,是许海峰和众多对手追逐的精度所在,也就是手枪慢射的 10 环区域!按照当年的规则,男子手枪慢射比赛时间为两个半小时,选手们可试射 15 发,正式记分射 60 发。
试射打了 9 发后,许海峰开始正式换记分射了。每次比赛试射他都会留有余地,一旦比赛过程中发挥不够理想,他会换回试射靶再找找感觉。
第一组 97 环!第二组97环!这难得的好成绩让人吃惊。第三组,许海峰在打到第八发时出现了一个 8 环。随后,他放下枪,走到赛场外休息了半小时,这也是被美国记者报道当中表述的“许海峰在比赛中途失踪了半小时”,并不是失踪,只是放松自己、调整一下。
“坐在空地上看着蚂蚁,放空自己,全身放松,什么都不想。”许海峰解释说。这是他每每选择放松的最佳方法。
回来继续比赛,第三组 93 环,第四组 93 环,第五组 95 环。
这五组打完,许海峰心里知道,只要第六组不出现失误,冠军基本上就是他的了!但由于他打枪比较慢,此前又“失踪”了半小时,等到他开始第六组射击的时候,其余 55 名选手都已经打完离开,全场就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全场观众与新闻媒体屏住呼吸,射击场安静得令人窒息,只有个把照相机的闪光灯偶尔会不合规矩地闪起来……许海峰精力有点分散,“傻子都知道,我肯定打得好,不然大家不会都在等我的成绩……”这么想着,许海峰心里知道,自己精力有些分散了,这是射击项目运动员最不应该在赛场上出现的情况。
在全场观众的关注中,许海峰开始了最后一组的射击。10 环、9 环、9 环、8 环……前 7发打完,他感觉不好 :只有一个 10 环,却有两个 8 环!
不行,再打下去,就完了。
许海峰将枪放下,席地而坐,又休息了十来分钟。4月在同一场地举行的奥运会测试赛上,他也是在最后 3 发射击之前,放松休息了 10 分钟,那一次他拿了第一。他希望历史重演。
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牵动着观众的神经,也揪动着许海峰的内心。在距离比赛结束还有21分钟时,他站起身来,举起手枪。
没装子弹,空枪预习了4发后,许海峰进入了人境合一的忘我境界,装上子弹,他果断地扣动扳机!打出了最后3 枪——10环!10环!9环!
最后这一组,许海峰打出 91 环。结束比赛的时候,墙上的钟表显示,距离比赛结束,还有 14 分钟。
时间凝固了片刻之后,中国代表团开始欢呼,庆祝这一难得的胜利。按照现场裁判用望远镜观测结果报出的“毛”成绩,许海峰的环数高达 569 环!高出第二名 5 环。
大家的欢呼雀跃并没有带动许海峰,他自己心里清楚,他的成绩应该在566~567 环。按照规则,结束比赛后靶纸要送到成绩统计裁判组计算成绩,之后公布成绩,并且有 30 分钟的申诉期,一切都还未成定局。
所以,在周边一片欢腾之际,许海峰内心并不舒服。一是成绩或许还会出现变数,二是他对于最后一组的成绩实在不满意。
默默回到休息室,许海峰叮嘱团部工作人员随时去查看成绩。一会儿消息传来 :成绩公布栏上,许海峰 566 环,第二名 564 环,第三名 564 环。申诉的30分钟漫长而煎熬,当时间终于凝固之后,最终的成绩也再度发生变化 :许海峰依然是 566 环,第二名的成绩申诉回来 1 分,变为 565 环。直到组委会来人通知许海峰,要他以第一名的身份去领奖时,他才终于踏实下来。
随后便上演了一幕家喻户晓的“直升机送国旗”插曲。许海峰与王义夫分别摘得金牌和铜牌后,让组委会犯难了——他们没有想到中国代表团在这个项目上能够出现两人同时拿到奖牌的情况,只是例行性地准备了一面五星红旗。最终,组委会临时调度直升机送来一面五星红旗,才使得颁奖典礼得以顺利进行!
选择射击几番波折
对于这枚金牌,许海峰心里并没有太多感觉,首先他不知道这是首金,其次他并非处于最理想的状态,也未打出最好成绩。“只是觉得这个冠军必须要拿!因为前面打得太好了,如果后面失误了,估计大家会用什么‘失之交臂’‘心理素质不好’等词汇来报道我,我不希望有这样的评价。”许海峰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最后一组的发挥。
第二天,许海峰依然乘坐班车来到场地,他是来看队友比赛的。没想到刚到场地,就被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岑传理一把拉住。
“你知道吗?昨天北京各大报纸被抢购一空……”
许海峰头皮一麻。这块金牌挺厉害!他想。岑传理的第二句话就是,要为他做一个视频采访。因为许海峰的夺冠,国内只有文字消息,什么音像报道都没有。
8 月 3 日回国,在首都机场为载誉凯旋的健儿们举行了盛大的接机仪式,中央领导亲自前来接机并盛赞健儿们的表现,许海峰作为运动员代表发言。再后来,许海峰回到安徽,家乡人民用“锣鼓喧天,人山人海”般的盛情迎接他们的骄傲,令许海峰感动不已。
再到后来,各种表彰会及荣誉排着队来了,27 岁的许海峰倍感荣耀之际,也深感身上的责任与压力,他持续奋战在射击一线,持续为国争光,至 1994 年因为眼疾选择退役时,他的世界冠军头衔超过 10 个!而在随后的教练员生涯当中,许海峰同样表现出色,丝毫不逊色于自己的运动员时代,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奥运冠军与世界冠军!
这就是体育带给许海峰的荣耀,也让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年人,一个下乡插队的知青,一个在供销社卖化肥的营业员,成长为一位载入史册的体育楷模、改革先锋。
1984 年夺冠,令许海峰家喻户晓。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许海峰在 1982 年才进入安徽省省队,改练手枪,连全国比赛都没有接触过。而他夺冠的手枪慢射项目,更是在 1982 年底才开始接触。
1979 年 2 月,许海峰还是一名在“广阔天地”插队的知识青年,自高中毕业作为知青下乡至此,他已经在农村待了4 年。干了两年半农活,还当上了赤脚医生。
此时,许海峰听说,他中学时代的体育老师王振泽要在和县西埠中学组织巢湖地区的射击集训队,备战安徽省第4 届运动会。许海峰找到了老师,要求参加这次集训。
王振泽了解自己的学生。别看许海峰没有进行过一天系统的射击训练,但他从小就爱打弹弓,还曾调皮捣蛋地把邻居家的小鸡连窝端掉……去农村后, 许海峰买了把气枪打鸟,在那个还没有自然保护意识的年代,许海峰枪法精准,也为同一个知青点的战友们津津乐道。而早在中学时代学军的活动中,许海峰在打靶环节就表现惊人,一百米外的靶子,全校唯有他一人三发三中。
王振泽同意了。1979 年春节刚过,许海峰就来到了和县西埠中学报到,王振泽老师给他领了一支小口径运动步枪,教会他如何拆、如何擦,让他先预习一下。一周后,队伍正式集结,其中一名选拔队员没来报到,许海峰顶替了他。“老师,您放心,我肯定不会给您丢脸。”许海峰说。
4 月的安徽省第 4 届运动会,许海峰参加了两个项目 :男子运动步枪3×20,即三种姿势每种 20 发子弹,许海峰以 504 环获得第二名,冠军成绩为509 环 ;气步枪项目 40 发,许海峰打出387 环,以破省纪录的表现摘得第一名。一场运动会,许海峰一共拿了 26 分,是整个巢湖地区得分最高的参赛队员。
这场比赛,如同一块巨石丢进了湖面,激起了很大的水花,但随后也慢慢恢复了平静。许海峰继续回到农村当赤脚医生,并于当年 10 月招工回到了和县新桥区供销社,开始卖化肥。
改练手枪走入更高平台
“改练手枪吧!”1982 年,安徽省巢湖地区体委军体科科长吴文祥对再一次被招来集训的许海峰说。他建议许海峰改运动步枪为手枪,理由也简单 :运动步枪在当时是乙类项目,只设地区级比赛;而手枪是甲类项目,可以参加全国比赛。
许海峰有点儿犹豫,他写了一封信咨询王振泽老师,王老师也拿不定主意 :你步枪技术基础那么好,改手枪有点儿可惜。但为了走上更大舞台,许海峰下定决心改项!此时,他已经 25 岁。
随后的两个月内,被委任为队长的许海峰除了每天晚上完成自己的训练外,还要带着步枪队友们骑自行车去 5 公里外一个干涸的水塘里训练,下午还要把上午打坏的靶纸一一补上。两个半月后,许海峰带着一支内蒙古乌海生产的 60 元普及型气手枪,带着从百货大楼可以买到的打鸟的子弹,参加省比赛,并一举战胜了训练多年、使用精密度极高的德国手枪的省队队员。一下子轰动了全省!
这次的表现终于激起了“千层浪”,许海峰放下枪,重新回到供销社继续卖化肥,但其在射击赛场的轰动性表现,再也不会被埋没了。3 个月后,也就是1982 年 12 月,安徽省射击队正式下发集训通知,许海峰也正式来到合肥,成为一名集训运动员。到了省里,教练让他增加一个项目——手枪慢射,这也是许海峰在 1984 年奥运会上实现突破的项目。
随后,许海峰在全国乃至亚洲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射击队一颗冉冉升起的巨星!1983 年 3 月上海华东协作区比赛,手枪慢射第一、气手枪第一,打破全国纪录 ;6 月进入国家集训队,7 月印尼亚锦赛,手枪慢射第一,气手枪因为故障排在第二 ;9 月第 5 届全运会,手枪慢射和气手枪两项第二 ;11 月,进入国家集训队备战奥运。这就是许海峰在 1983 年创下的成绩轨迹。
洛杉矶奥运会集训名单中,共有王义夫、许海峰等 6 名队员,其中许海峰是底子最差、比赛最少的,排名也是靠后的。但他并不在意,他只是想 :第一,我进入了全国最好的队伍当中,这证明了我的实力 ;第二,我可以在更 好的教练的指导下去提高自己的水平。至于奥运会能不能上场,许海峰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没想到三场队内选拔赛下来,许海峰排在第二位,且成绩与排在第一的王义夫只差一环。但直到 4 月的洛杉矶奥运测试赛摘得金牌后,许海峰才最终被确定能去奥运会赛场。
“回顾我的运动生涯,从进入地区队改练手枪,到进入国家集训队参加奥运选拔赛,再到洛杉矶奥运会拿到金牌。这几个关键点,自己都抓住了机会。”许海峰说。很多人愿意用大器晚成、天道酬勤来形容他,但他认为,除热爱项目之外,还有喜欢动脑子,愿意全心全意地去投入、去研究项目,这才是他获得成功的真正秘诀。
成功没有捷径,唯有不断探索!这就是许海峰这个奥运冠军践行的真理。
青年宣讲人 | 李思阅(人事部)
指导老师 | 郑姗姗
音频剪辑 | 王展奇 彭丽霖 段怡君(实习生)
编辑 | 裴娓娓
校审 | 刘思会
审核 | 王树宁
文稿来源 | 《奥运冠军成长之路》
国家体育总局版权所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承办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 邮政编码:100763
联系电话:010-87182008 信访电话:010-87182116 / 87182045 网站联系电话:010-87182998 / 87182280
网站标识码:bm33000001 京ICP备05070991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5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