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伦敦奥运赛场的每一个中国健儿,都会听到这样的话语。不管是像射击、跆拳道这样的个人项目,还是花样游泳、击剑团体这样的集体项目,都受益于“团结就是力量”。团队是家,给每一个成员以温暖和力量。 抱成团挺过来 在最悬的比赛中,亮出最稳的表现——中国体操男团用“零失误”,赢得了或许称得上史上最难的一役:小伙子们到伦敦后遭遇伤病,临场换下主力;资格赛中,新老队员接连失误,“救场”队员郭伟阳更是三次“掉链子”,中国队资格赛仅列第六……但决赛阶段自第二个项目跳马起便一路领先,他们终以高出亚军4分多的巨大优势成功卫冕。 虽说中国男子体操队是世界劲旅,但这次的团体金牌,真可谓来之不易。要问“秘诀”,队长陈一冰说:“我们是最团结的一支队伍,所以在预赛没有发挥太理想的情况下,大家都继续团结一心,继续能够夺冠,这是我们齐心协力,团结出来的胜利。” 在夺得冠军的那一刻,几乎每个人都想起了憾别赛场的滕海滨。陈一冰说:“这一路走来,大家都不容易,有这么多伤病,有这么多挫折,但大家最终都抱成团挺过来了。金牌里也有他的一份。”冯喆第一时间在微博中表达了对兄弟的一片赤诚之情,他向滕海滨报喜:“我们拿下了……永远的好兄弟!” 目光转向男子20公里竞走。赛前,王镇是冠军的有力争夺者,陈定甚至籍籍无名。鸣枪后,王镇前半程几乎都在“领走”,陈定不慌不忙。别的对手想不到,铆着劲的陈定在最后能如此发威,以刷新奥运会纪录的成绩,为中国男子竞走实现历史性突破。 倘若没有惺惺相惜的团队精神,结果很难预料。胜利不单单属于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那个人,而是属于团队的每个人。胜利更属于中国! 团队精神至上 在伦敦剑道,孙玉洁、李娜、骆晓娟和许安琪组成的中国“四朵金花”战胜最大“黑马”韩国,赢得中国击剑奥运会历史上首枚团体金牌。几十年等待,中国玫瑰终于在伦敦集体绽放。 这枚金牌来之不易,怀着梦想,31岁的“妈妈选手”李娜扔下才几个月大的孩子重返训练场,无怨无悔;带着期待,28岁的骆晓娟不离不弃,选择了坚持;载着渴望,同为20岁的孙玉洁和许安琪,不畏压力,敢打敢拼,扬眉剑出鞘。但在李娜看来,“赢得金牌最重要的因素是团队精神,姐妹们之间互相信任。” 四人携手登上冠军宝座,美好至极。还有一些团队,有的成员别说登上领奖台,甚至连出头露面的机会都没有,“挨打”是家常便饭,比如跆拳道的陪练。卫冕跆拳道冠军的吴静钰说,感谢陪练们的“挨打”,胜利不是她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整个团队。当然,拳击同样需要“挨打”的陪练,每个人都是英雄! “中国射击队强在什么地方?”卫冕射击冠军的“妈妈选手”郭文珺回答说:“我觉得是一种精神、一种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这跟代代流传下来的良好精神风貌有很大的关系。” 这或许正是举国体制的优势所在,团队精神凝聚着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大家有着同一个梦想,并携手为之而奋斗。 一个人的面对难免酸楚,两个人、三个人……大家共同努力就不再孤单无助。这就是一起吃苦的幸福! (王方 潘恩德 窦雨佳 杨天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