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司 赵云城
(2004年6月4日南宁)同志们: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等九部委局最近下发的215号文件精神,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即将进入组织实施阶段。今天,国家体育总局在这里召开会议,对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进行工作动员和业务培训。作为国家统计系统的代表,参加这次会议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从统计工作的角度对体育普查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开展这次体育场地普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大家知道,进入新世纪,我们国家也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前提是到2020年时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再翻两翻,核心是实现全面和均衡发展,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了保证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党在去年召开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新的发展观,通过对我国改革实践的经验总结,回答了我们“发展什么,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和理论升华,更是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始终把握“五个统筹”的总体要求,把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包括体育事业在内的社会领域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尽快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重经济、轻社会”、“一腿长、一腿短”的不协调状况,实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全面发展。体育是社会的一个重要范畴,体育事业是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体育部门通过科学组织各种竞技体育比赛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公众身体素质,丰富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体质过硬的建设人才。可以说,体育事业发展的快与慢、好与坏,不仅体现着我国的综合国力水平和国家形象,也直接关系到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进程和内在质量,没有全国人民的健康体魄,我们不可能顺利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个如此宏伟的目标;没有全国人民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生活,我们实现的小康社会也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体育场地是个载体,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不仅是各项竞技体育的训练基地和比赛场地,也是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的场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意识的增强和体育场地的对外开放,体育场地也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体育场地数量的多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体育活动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体育事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因此,开展体育场地普查,全面搜集体育场地在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底数”,获得体育场地在数量、质量和需求方面的信息,摸清我们体育事业的主要“家业”,能为国家制定体育发展政策和体育场地发展规划提供翔实的统计数据,为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提出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发展建议。这是自觉践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保证全面小康社会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得到实现的具体措施。
二、体育场地普查是政府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年来,在国家各级体育部门的领导下,依靠广大体育统计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体育统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伴随着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统计的领域越来越宽,内容越来越细,工作越来越规范,为国家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和体育主管部门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在政府宏观决策和部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体育统计调查对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统计信息的需求越来越细,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搜集加工更加详细的体育统计信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社会需要,日益成为体育统计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按照我国统计调查方法的改革取向和近些年统计工作的实践,大力开展抽样调查,实施周期性的普查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这次开展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是体育部门加强体育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拓宽体育统计内容的一项重要举措。符合国家统计改革的总体方向和总体要求,是整个体育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我国体育部门牵头,开展周期性的体育场地普查,除了能够掌握我国体育场地的基本情况外,还可以对一定时期内体育场地的建设使用情况搜集更加详尽的统计数据。这项普查,已分别于1974、1983、1988和1996年进行了四次,今年是第五次。国家统计局同意并批准开展这次场地普查,既考虑了这项普查有比较好的工作基础和调查经验,同时也有它的时间迫切性和工作上的必要性。从时间上说,自1996年进行了第四次普查以后,时间过了已经将近八年,这八年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也是体育场地建设如火如荼的时期,体育场地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这次普查,可以全面摸清我国2003年体育场地的全面情况,反映自1996年以来我国体育场地的发展情况和发展态势;从工作安排来看,现在离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时间也仅仅剩下四年,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正在全面实施,国家“十一・五”发展计划正在加紧制定,这些重要工作,都对我国场地建设的统计数据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靠体育常规统计无法满足,非常有必要通过开展新一轮的体育场地普查来获得支撑体育事业改革和今后长远发展的统计内容和统计数据。
三、履行统计部门职责,为场地普查献计出力
政府综合统计部门是全国统计工作的主管部门,负有协调全国各个部门、各个行业统计活动的重要职责。这次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局是普查工作的成员单位之一,因此,在这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中,各级统计部门要找准位置,履行职责,献计出力。在场地普查的前期筹备和工作准备过程中,国家统计局从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的角度,参加了普查内容的确定、调查项目的审定,并依法审批了场地普查方案。对普查的各个组织环节,如普查的宣传、数据质量控制、经费申请和使用、数据处理等主要工作,也都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咨询帮助。现在,普查工作开始在即,希望各级统计部门在统筹考虑和安排各项统计工作的过程中,把场地普查作为部门统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予以考虑,衔接好场地普查和即将开展的经济普查以及各个专业年报的关系。同时,相对于部门统计来说,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具有人员、技术、方法和设备上的优势,特别是高水平的统计专业人才众多,各项大型普查,如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经济普查等,也都是以政府综合统计部门为主来组织和实施,普查经验丰富,各级统计部门要发扬“统计一家人”的传统,对体育场地普查中遇到的技术业务问题和组织实施中的工作困难,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共同研究解决。
同志们,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全国第五次场地普查将拉开工作序幕。各级统计部门要按照国家确定的“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提高认识,积极参与,为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