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体育场地,摸清家底不容易


由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教育部、铁道部、农业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旅游局、全国总工会九部门联合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有两个特点:其一,本次场地普查包括全国所有系统、所有经济主体的体育场地设施;其二,本次普查的内容包括场地规模、数量、分布、投资情况、经营情况、附属设施和各种技术参数等。但此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在进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场地普查牵扯方方面面。客观地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在较低水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体育场地状况差距很大,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与体育场地不足的矛盾非常突出。就是这总量并不富裕的体育场地,又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系统和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这种状况,不但使这些有限的体育场地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影响到本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普查工作伊始就发现了不少新问题。考虑到新时期城市里的社区建设了为数众多的体育设施,内蒙古体育局想到了要将民政系统也联合进来。而在活动开展过程中,黑龙江、吉林等省又提出了森工、农垦、铁路系统的体育场地统计起来难度大等问题。
学校体育场地是重中之重。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指导,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订了调查方案、统计指标、统计表格、统计软件等,普查办公室还完成了对四川省和江西省的试点调查工作。按照工作安排,如何按时做好学校体育场地的统计工作至关重要。
而正是占总量2/3左右的学校体育场地的统计难度最大。本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6月下旬启动,启动过后各地纷纷落实资金、人员,对基层单位参与普查的人员进行培训,而进行完培训工作后就已经赶上各地中小学和高校放暑假。如何在各地学校放假期间把学校体育场地的真实数据统计出来,已经成为各地能否如期完成普查工作的关键。
湖南等省市自治区未雨绸缪,及时将学校体育场地的工作做到了学校放假之前,结果为整体工作的顺利完成争取了主动。
利用好来之不易的数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数据,各地在9月底前就要上报。而在剩下的到今年年底前的两三个月时间内,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将组织专家对来之不易的统计数据进行专题研究,并适时向社会公布。
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的一位负责同志曾说:“完成各地数据的收集工作,本次场地普查工作才进行完了一半”。本次普查的内容涵盖场地规模、数量、分布、投资情况、经营情况、附属设施和各种技术参数等方方面面,为了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工作,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专门设计了统一的统计指标和统计表格,为的就是真正掌握第一手的相关数据,以便为全国体育场地合理规划和布局做好基础性服务工作。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并不能仅仅依靠一枚枚奥运会金牌来体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体育服务体系,正成为新时期体育发展的中心任务。但愿此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带给社会各界的并不仅仅是一堆数据,但愿我国体育场地的匮乏和分布不均能带给人们应有的震撼和促动。


人民日报 李中文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