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
第 7 期
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 二○○四年三月十七日
江西、四川两省体育场地普查动态等
江西省体育场地普查工作遇到的问题
江西省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从3月中旬开始实地采集数据,增加了对非标准体育场地和各种所有制投资兴建的体育场地的普查。由于本次普查工作较之前4次量大面广,出现了许多不曾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难。
一、部分保密单位和党政要害部门不允许普查人员进入实地丈量,如印钞厂、省委机构等,即使持有红头文件和普查证也只能望 门兴叹。
二、部分外资企业和民营、私营业主对普查工作不理解,不配合,有抵触情绪,甚至出口伤人,给普查工作带来困难。如一些私营体育场地的管理者对体育场地普查不理解,误将场地普查与不合理收费相提并论。
三、单位法人代码不易填报。因有些部门法人更换较快,一时未登记注册,原法人代码又已作废,因而无法填报。此外,一些私人企业根本就没有法人代码。
四、单位公章很难盖。由于一些企业兼并或破产,原单位已不复存在,所以很难加盖公章。
五、一些企业、公司以商业秘密或个体隐私为由,拒绝提供投资金额及场地收入等。
(崔晋静)
江西省普查办抽查普查质量
4月12日,江西省普查办派出5个抽查小组,分别赴南昌、抚州;九江、景德镇;吉安、赣州;上饶、鹰潭;新余、宜春、萍乡5个片区进行场地普查质量抽查。为了体现抽查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江西省普查办要求全体抽查人员严守抽查纪律,增强工作责任心,切实做到“三个不准”,即一不准接受宴请,二不准接受任何礼品,三不准改换抽样结果。
本次抽查工作采取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重点检查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对场地普查中的遗漏和重复进行重点抽查。江西省共抽查了31个县(市、区),抽查面达31%。各设区市抽查的数量为:南昌市、赣州市3个;景德镇市、萍乡市、新余市、鹰潭市各抽查2个;其中必查的重点单位有12个,即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九江市浔阳区,景德镇市珠山区,上饶市信州区,抚州市临川区,鹰潭市月湖区,新余市渝水区,宜春市袁州区,萍乡市湘东区,吉安市吉州区,赣州市章贡区。其他县(市、区)采取随机抽查。必查县(市、区)按6%―10%进行抽查。在被抽查场地中,标准体育场地抽查80%,非标准体育场地抽查20%。具体抽查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不同系统、不同类型、不同分布、不同经济成分的体育场地,按规定比例分别进行抽样调查。
(崔晋静)
四川省体育场地普查登记工作接近尾声
目前,四川省体育场地普查登记工作已接近尾声,县级普查工作普遍进入汇总上报阶段。为确保普查报表质量,及时了解和掌握普查工作动态,从中总结经验,寻找问题,纠正不足,四川省普查办近期将组织人员到部分市地进行抽查验收,了解各个市区县普查工作进度,实地察看普查情况,及时找出普查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推进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
(崔晋静)
•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历史回顾•
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历史回顾
1974年我国进行了第一次全国性体育场地普查。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进行大规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
1974年3月,原国家体委发出文件确定吉林省、陕西省、上海市、北京市体委为全国体育场地一次性调查试点单位,并在北京召开了吉林省、陕西省、上海市和北京市体委体育场地普查试点工作座谈会。会上研究了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内容、指标含义和统计方法等方案,并决定于同年的4、5月份在以上4个省市进行试点工作,6月上旬连同调查表和书面总结报告上报国家体委。
同年9月2日至20日,根据《关于全国体育场地一次性调查的通知》精神,依据试点省的经验和范本,原国家体委在保定、上海、成都和西安分片召开了全国体育场地一次性调查会议。全国共有30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单位的计划统计负责人和统计人员参加。在这次会上,国家体委布置了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具体任务及调查中采用的指标含义和计算方法,并确定1974年11月20日为此次普查上报材料的截止日期。
通过第一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止到1974年底,我国的各类体育场地(馆)总数为25488个 。其中,体育场152个;体育馆113个;游泳池1604个;室内游泳池74个;灯光球场17620个;篮、排球房284个;体操房155个;射击房129个;乒乓球房928个;足球场2833;运动场1435个;田径房9个;游泳场95个;网球场35个;举重房12个;滑冰场3个;羽毛球场7个。
按系统划分:体委系统:4141个;工矿系统:8969个;农村:3277个;学校系统:4603个;解放军:3095个;其他系统:1403个。
在拥有各类体育场馆数量排在前三名的是解放军(3095个)、广东(2608个)、广西(2299个)。拥有体育场数量前三名的为吉林、解放军各15个、辽宁11个,北京、广东各10个。拥有体育场数量为零的是西藏、青海和宁夏。
(毛燕凌)
•普查短论•
认真普查 提供依据 加快发展 服务群众
2003年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江西、四川为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试点省份。经过3个多月的认真准备和精心运作,目前这两个试点省份的普查工作已经进入后期统计、核准阶段。
在这次普查试点中,全国普查办的同志利用会议间隙了解了四川省成都市2002年自行进行的体育场地普查情况,带回了《成都市体育设施现状及发展规划(2003―2007)》。《规划》在充分掌握成都市现有体育设施状况的基础上,对今后成都市体育场馆的发展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规划和设想。它充分说明了普查对于发展的重要性。
体育场地是人民群众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构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元素。它的数量、质量关系到人民群众健身的切实利益。合理布局、兴建良好的体育健身场地,是政府体育部门和体育工作者体现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职责之一。因此,搞好普查工作对于兴建更多更好的体育场地设施,搞好群众体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普查距离上一次普查已有8年时间。然而,我国目前的体育场地状况能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民群众健身的需要?它的规划与布局合理不合理,场馆建设标准不标准、科学不科学,管理规范不规范?人民群众对体育场地的现状满意不满意?都已成为关系到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迅速扩大。同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筹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等都使了解、规划、建设、管理体育场地,更好地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上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工作议程。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开始的。
搞好体育场地普查,说到底就是为了进一步搞好规划设计,合理布局,提高体育场地建设的质量、标准,并通过科学规范的经营与管理,推动体育产业的发展,方便人民群众健身的利用,从而最终为提高全中国人民的身体素质服务。只有这样认识,体育场地的普查工作才能做到深入细致,科学准确,其成果才能为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发展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江流水)
•普查小知识•
什么是普查: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普查可以取得被研究事物总体的全面情况。通过普查,可以摸清一个国家的国情和国力,了解到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现状及利用情况。这对于国家制定政策和计划,以及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都是不可缺少的。
普查比任何其他调查方式所搜集的资料都更全面、更系统,但普查工牵扯面广、工作面大,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普查的组织工作很重要,必须统一领导,统一要求和统一行动。
(马金运)
什么是体育场地:
体育场地是指有固定设施、器材,可用于开展体育健身、教学、训练和比赛的特殊用地,包括向社会开放的公共体育场所和单位内部使用的非公共体育场所。体育场地是开展体育运动的物质基础。
(李华)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5号 邮编:100763
电话:(010)67133282或67111158 传真:(010)67111158
电子信箱:wenqiang2008@sina.com
报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成员。
分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成员。
发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体育局。
点击此处下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