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简报
第 28 期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 二○○四年十月十五日
目 录
•省会城市普查•
杭州市体育场地普查的做法
•街道居委会普查•
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重视普查工作
•普查动态•
天津市抽查工作保质量
山西省长治市“五到位”促进体育场地普查
湖南省常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分析
•感人事迹•
来自普查一线的感人事迹
•省会城市普查•
杭州市体育场地普查的做法
一、领导重视。西湖区、拱墅区政府分管领导专题听取文体局的汇报,提出具体要求,拨出专款用于场地普查;萧山区文体局副局长王再权同志在普查工作中不仅积极组织协调,还亲自带队下基层分块落实。
二、宣传到位。杭州市各县(市、区)采用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通过电视、广播电台、报纸、杂志(省市体育网)新闻报道次数达88次。设立宣传站54个、悬挂横幅146条,张贴标语390条,树立宣传牌12块,设立网页3个,编写简报38期,印发宣传资料2981份,活动宣传为7835人次,开展咨询达17004人次。
三、精心组织。杭州市采用集中培训,分区、分县审核、录入再上报市局二级汇总的方式。在县(市、区)汇总的数据上,市级再根据属地原则将省市级体育场地、市属大中院校分别添加到各县(市、区)的办法进行。
四、合理安排。西湖区是杭州市较大的区级单位,他们将普查工作分三个层面十八个普查小组展开。文体局的四个小组负责辖区内体育系统、大中专院校、宾馆、饭店的体育场地;区教育局负责区属各中、小学及辖区内民办私立中、小学的体育场地进行普查和统计;各乡镇街道的十三个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机关、各种所有制的企事业单位及港澳台外商投资建设的各类体育场地进行普查和统计。同时,制定评比奖励制度、普查工作联系制度、进度日报制度 予以配套落实。
另外有的县区还采用分线包干和先分后合的做法,分线包干即分文化线、教育线、旅游线、工商线、工会线和体育线等6条线,每条线配备1至2名联络员,分片包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全国普查办根据浙江省普查办提供材料摘编)
•街道居委会普查•
长春市朝阳区南湖街道重视普查工作
2004年8月2日,朝阳区文体局召开贯彻落实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会议,南湖街道办事处接到任务后,党工委领导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专门召开了普查会议,会上街道办事处领导重点强调:要充分认识新时期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本次普查工作的难度、作用,并对普查工作做了认真部署,成立以主管领导亲自挂帅的普查机构和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做专职普查员,集中力量搞好调查登记、数据处理、总结分析等各项环节的工作。由于领导精心部署、细致安排,各个社区积极协助、鼎立配合,普查工作历时近一个月,遍及7个社区、37个驻街单位,普查体育场地共计139个,其中标准场地48个,非标准场地91个;另有体育器械共计约859件。在此次普查工作中,办事处领导及时了解情况,对于不配合的单位,领导亲自出面协调,使普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正如南湖街道办事处党工委领导所说:“南湖街道辖区面积大,驻街单位多,情况复杂,但是不管怎样,我们也一定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全国普查办根据吉林省普查办提供材料摘编)
•普查动态•
天津市抽查工作保质量
抽查工作是天津市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后期的一台重头戏。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是普查工作的灵魂所在,能够准确掌握该市体育场地总体数量、分布情况和场地规模是天津市体育工作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9月18日,市普查办组成普查工作抽查小组,先后对南开区、红桥区、静海县、西青区、津南区、大港区、蓟县、宝坻区、东丽区、河东区等区、县进行了抽查工作。通过前一阶段的抽查工作,绝大部分区、县对普查工作重视到位,对普查表式理解的很透彻,而且宣传工作也做的很成功,道路上张贴着场地普查宣传条幅,在检查健身路径的过程中也总有居民反映该片场地已经丈量过了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天津市普查员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的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做了最好的宣传。然而,也有部分区、县对普查表式理解模糊,出现标准不统一,填写不规范的情况。总之,对于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误填报场地,要求一律限时修改,并对此类场地重新核实校正。
在重点进行抽查工作的同时,天津市普查办还专门组织了计算机录入小组,建立录表办公室,在国庆节期间加班录表,截止到目前,该市录表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力争提前完成任务。
(全国普查办根据天津市普查办提供材料摘编)
山西省长治市“五到位”促进体育场地普查
山西省长治市全力投入到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工作中,以“五到位”促进工作开展,将工作赶在了全省前列,由于措施到位,全市在8月底就进入了数据录入阶段,具体的做法是:
一、前期工作准备到位。首先,根据长治体育场地普查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与7个有关部门联合发文,对此项工作做出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其次,成立了以市体育局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及体育局有关科室负责人和7个有关部门的分管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了具有丰富经验,曾经参加过第四次甚至第三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的老同志和一些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年轻同志共13人到办公室工作,组成了精干的普查队伍。此外,长治市还连续召开了各有关部门协调会、普查工作动员会、普查员培训暨工作安排会三次重要会议,并通过电视台、报纸、传单等多种形式作了大力宣传,对这次普查工作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
二、各级领导重视到位。分管体育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都亲自做出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积极配合搞好这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市体育局局长、副局长多次深入场地普查现场协调、督察工作;全市有8个县的分管副县长担任普查领导小组组长,与普查员共同战斗在普查一线,极大地促进了工作开展。
三、相关部门配合到位。与这次普查工作有着密切联系的市统计局、教育局等7个部门都指定了1名分管领导专门配合体育局开展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由于体育场地较多地集中在学校,又正值暑假,教育局副局长亲自与普查员一起跑遍了市直的学校,解决市、区普查的老大难问题。其他各级领导在普查中都积极配合体育局开展工作,使得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四、社会各界支持到位。长治市此次体育场地普查得到了社会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其中企业还向全体普查员捐赠了价值万元的普查凉帽和普查T恤,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普查员,无论是到机关事业单位、厂矿学校,还是到乡镇农村、公共活动场所,当地群众都积极配合普查员普查。社会各界群众的大力支持,使长治体育场地普查工作进展迅速。
五、普查人员工作到位。长治市的领导对这次普查工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界群众大力支持,战斗在普查一线的普查员们工作认真扎实。全市500余名普查员冒着酷暑深入每一片体育场地普查,特别是在平顺、壶关、武乡、沁源等一些山区农村,交通困难,出入不便,普查员们有时需要步行几十里路才能实际丈量到一块非标准场地。正是这些同志敬业爱岗的精神杜绝了虚报、瞒报、迟报、重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保质、保量、提前进入了数据录入阶段。
(全国普查办根据山西省普查办提供材料摘编)
湖南省常德市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分析
常德市位于湖南省北部,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630万,国内生产总值综合实力位于全省前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常德市各项体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体育人口从90年代中期的110万增加到160万,占人口总数的26%。通过此次场地普查摸底,对常德市现有状况分析如下:
一、体育场地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升
(一)各区县(市)政府地实施城镇规划中,新建和改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设施。近几年建成了鼎城区、石门县等全国体育先进县。
(二)通过承办湖南省第八届运动会促进了全市的体育场地的建设,各区县市也对体育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其达到承办省级比赛的条件。
(三)民间资本注入体育产业,建设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体育设施,建设了大量的健身健美房、乒乓球房以及其他运动场地等设施。
(四)用体育彩票公益金修建了许多健身设施,健身网络初步形成。现全市有各类健身路径29条,建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中心30余座。现有体育部门的场馆单位,经过改造也增添了许多健身设施,逐步成为区域性的群众健身中心。
二、现有体育设施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还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总体来讲,常德市现有的公共体育设施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大型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不多。常德市人口有630万,全市现有的5个标准体育场中,达到甲级体育场的只有1座;现有的2个体育馆没有一个能达到甲级(观众席6000人),尤其是城区内体育场地设施占地及规模都不大,仅市体育中心占地190亩,建成的体育设施还没有具备体育公园的条件。
(二)现有公共体育设施档次不高。现有一定档次和规模的体育场地设施,大多为1996年前建成。近年来,尤其是有了体育彩票公益金以后,常德市新建和改造了一些公共设施,但多数都是解决“有”和“无”的问题,还谈不上档次和规模的问题。
(三)公共体育设施数量不足。按照1984年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城市公共体育运动设施用地定额指标暂行规定》,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应为0.72-1.1平方米,常德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还未达到底限。
(四)体育设施资源还有待开发利用。现有体育设施中属国家资金建设的体育场地设施,有70%以上分布在各级学校。这部分体育设施利用率比较低,节假日基本闲置。从调查情况看,现在城区内大中专学校及企业机关体育设施的开放才刚刚起步,要实现体育资源的整合,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五)大型公共体育设施的维护缺乏经费支撑。公共体育设施带有较强的社会公益性,注重的主要是社会效益,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群众健身服务是重要职责。要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转每年的维护费用是很大的,一些单位步履艰难,仅能保证人员的正常支出经费,而体育设施的维护改造经费只能靠上级拨款,这种状况很难保证设施设备良好运转。
三、对策建议
(一)搞好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服务体系。体育部门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群众健身和发展体育产业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加大向群众开放的力度,发挥体育场馆设施的多种功能作用,使每个场馆成为区域性的健身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娱乐的需要。
(二)做好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群众、对社区开放的工作。
(三)加强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的规定,明确体育场地管理单位在场地管理维护方面的职责。确保本地区体育设施建设只能增加,不能减少,严禁侵占、破坏公共体育设施。确因城市建设改造需要拆迁体育设施的应按先建后拆的原则,做到拆建平衡。
(全国普查办根据湖南省普查办提供材料摘编)
•感人事迹•
来自普查一线的感人事迹
――山西黎城为体育场地拍照的王荣贵。2004年8月28日,当山西长治市体育场地普查督察员到黎城检查工作时,年愈五旬的黎城县体育运动中心副主任王荣贵同志从档案袋里拿出足有200余张照片在督察员们面前展示,照片上全部都是此次体育场地普查时所拍摄的全县各类体育场地、场馆,让在场的人为之震撼和感动。
王荣贵同志在体育部门工作30余年,亲自参加过3次体育场地普查,对体育工作特别是体育场地有着深厚的感情。30余年来,他为全县体育场地建设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全县有一半以上的体育场地都是他一天天看着建起来的。眼看就要退休了,这肯定是他在任参加的最后一次体育场地普查。为切实搞好这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并为他一生钟情的体育事业留下永久纪念,王荣贵同志不顾年事已高,骑着自行车,冒着炎炎酷暑,行程约1000余公里,足迹遍及全县10个乡镇,80个行政村,14个企业、34个机关事业单位实地普查,在完成普查任务的同时,为全县共200余处体育场地、场馆拍摄了照片,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朴实忙碌的街道普查员聂桂娟、魏艳菊。今年8月,根据吉林省普查办的部署,长春市南湖街道办派出聂桂娟、魏艳菊两名女同志担任普查员,负责完成这项工作。两位普查员接到任务后,首先认真学习了普查文件,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其中的标准要求,在基本了解掌握辖区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了合理的工作计划,以保证有效地利用时间,为更好地完成普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作中,两位普查员为了保证普查的全面、准确,她们常常是宁可多问几遍,多走几趟,多看几回,也绝不漏掉一家一处。每到一个社区、一家单位,她们都要将普查表的34种表格逐一向负责人解释说明,询问是否有符合表格填写要求的体育设施,争取一处不漏,确保了普查的全面性。每一处体育设施,她们都要亲自查看、测量,做好记录,并向体育场地主管单位负责人仔细询问表格中所填内容,认真地填写表格。每张表格,都要校对无误后再签字盖章,确保了普查的准确性。在普查中,遇到少数不愿配合普查的单位负责人,两位普查员就耐心解释普查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礼貌地争取支持。普查表上填写的内容,有时一次填不全,就去第二次,甚至第三次,直到把表格全都准确填好为止。
两位普查员克服了没有交通工具、天气炎热、人为不配合等诸多不利因素,为了能按时完成普查工作,不管风吹日晒雨淋,两位普查员都拿着测量工具、普查表格奔走于大街小巷、社区单位。人晒黑了、累瘦了,她们只是微微一笑。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只有朴实忙碌的身影匆匆走过,只有乐观向上的精神默默体现。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两位普查员注重方法,讲求实效,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普查工作。
(全国普查办根据山西省、吉林省普查办提供材料摘编)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号 邮编:100763
电话:(010)87182128或87182138 传真:(010)67111158
电子信箱:pcjb_2004@sina.com
报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领导小组成员。
分送: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办公室成员。
发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体育局,总参军训和兵种部体育局、总政宣传部文体局,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政治部,铁道部普查办。
点击此处下载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