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烟台酷暑难耐,但这丝毫不能阻挡来自全国各地的400余名游泳少年的逐梦热情——8月9日,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浩沙杯”游泳少年组比赛在烟台市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开赛。未来3天,中国游泳的“未来之星”们将利用这一国内最高水平的竞赛平台证明自己的实力和价值。
继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之后,游泳少年组时隔42年再次进入全运会怀抱。据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更好挖掘、培养后备人才,提升我国在游泳、田径两大“基础大项”的实力,决定在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游泳、田径青年组比赛,参赛运动员年龄在11-17岁之间。
年过七旬的本次比赛技术代表、游泳国际裁判赵与龄表示,不同于42年前第三届全运会是在国内体育百废待兴、亟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时代背景下设立游泳青少年组,本次游泳少年组的设立完全是为了搭建更好的竞赛平台,让国内有天赋的青少年运动员通过大赛得到锻炼提升,充实进中国游泳的后备队伍,提升整体竞争力。
此言不虚,不少国内游泳小将之前都只能参加一年两次的青少年游泳比赛,鲜有大赛的参与、锻炼机会,此次来到烟台,是他们第一次登上全运会赛场。13岁的安坤霖就表示,从小爸爸就和我说全运会是国内最高水平比赛,奥运会是国际最高水平比赛,想要在奥运会取得金牌,就先要在全运会赢得金牌。
和安坤霖一样,不少游泳小将都是带着梦想跃入水池的,2006年出生的冯孙辰雅希望自己成为下一个叶诗文,15岁的穆芃则希望和孙杨一样,成为中国游泳的领军人物。
赵与龄介绍,相比于分项很细的游泳成年组比赛,国内青少年游泳比赛一直按照泳姿进行“全能”比赛,即要比拼50米、100米、400米、800米和混合泳200米等5个小项,综合总成绩之后,才能产生自由泳全能、仰泳全能、蛙泳全能、蝶泳全能等金牌。本次比赛也不例外,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为游泳不适宜在青少年阶段就进行专项化训练,通过全面训练,在进入一定年龄段之后,才会进一步细分,而这正是近些年我国游泳后备人才大量涌现的秘诀之一。赵与龄说:“孙杨首先是在1500米项目完成的突破,但从小时候开始,他就各个距离都参与、练习过,这才有了如今在200米、400米等项目的全面突破。应该说,这是中国游泳在深入研究规律、结合本国特点基础上制定的特殊战略,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全运会游泳青少年组改变了以往以省份为单位报名参赛的模式,改为运动员以个人名义报名参赛,希望以此淡化青少年运动员参赛的金牌至上、锦标主义意识,将对项目的热爱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