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金!中国体操在里约遭遇史无前例的打击。虽然裁判判罚尺度不一是成绩下滑难以言说的痛,但难度起评数一数二、完成质量差距明显,这是中国体操不得不面对的内因。
男团继去年世锦赛后再次不敌日本,除缺乏大赛经验导致选手自身失误较多外,原本的王牌项目优势明显缩水。依靠擅长的双杠和吊环优势对抗和抹平日本队擅长的自由体操和跳马的差距,在双方都相对较弱的鞍马不出现大失误,拼一拼单杠,这是我们的男团拼“三连冠”的既定策略。但决赛中,除双杠大幅拉高得分外,我们之前的另一优势项目吊环发挥不如预期,这在单项决赛上也有所表现,中国队在吊环上自2004年后首次无缘奥运奖牌。实际上,我们在男团和多个单项上的难度已经达到世界顶级,细抠动作完成质量才是关键。这个观点早在去年世锦赛后就被中国体操队提出,但我们显然做得还不到位。
缺乏有绝对实力的标志性领军人物和偶像选手,是征战里约奥运的中国女队的一大问题。小姑娘们无论身高、体形相比国外选手都小一些,这在原本的体操项目审美中似乎是优势,是“有意为之”,但这符合如今的审美标准吗?不见得。美国人拜尔斯的横空出世已足够说明问题。饱满结实的肌肉线条、极致高度的弹跳腾空、舒展有力的动作幅度,这种“暴力”美学正逐渐成为女子体操动作质量和观赏性的新标准。中国体操必须跟上这种审美变化,在选材上摒弃旧观念,不能再一味以“低龄、未发育、身材娇小”等为标准,这样的选材标准和训练方式虽然符合规则要求,但游离于世界体操大趋势之外。
现行体操规则难度分(D分)和完成分(E分)是两套分开的系统,规则规定运动员的难度分在完成后的规定时间内可以上诉,而完成分无法申诉。女队在资格赛中的确出现被压分的现象,损失最大的是范忆琳在高低杠上无缘决赛。但除去裁判因素,还应该看到,很多最新规则我们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直接导致无谓扣分的增多。比如平衡木新规则要求“在木上出现全身没有动作,暂停超过1秒会被扣0.1完成分”,选手都在编排中增加手臂、腿部和身体摆动来确保始终在木上处于运动状态,但中国队多人的平衡木成套中仍多次出现暂停,即便一套动作几乎没有因晃动产生扣分,完成分也给“停”没了。即便在我们最具传统优势的高低杠项目上,裁判对于动作编排和完成质量的要求也有了新变化。未来我们需要迎合国际潮流的编排审美,多做更有利于得到认可的编排设计。说到设计,小到自由体操音乐和舞蹈风格的选择,都有可以总结的地方。美国女队在自由体操的配曲和舞风上就突出了迎合巴西文化元素的音乐和桑巴舞动作,当这种风格的音乐和动作在体操馆展现时,美国选手得到了更多巴西观众的“捧场”,某种程度上这种“现场效果”是否对裁判的打分倾向产生了影响,谁敢说呢?!
日本男队和美国女队水平与成绩的迅猛提升,得益于他们已经采用了和中国类似的精英培养体制,在学校体育的基础上组织集中强化训练。未来体操项目的竞争势必更加激烈,但中国体操的底蕴还在,我们也曾遭遇“兵败雅典”的失利后重新崛起。在难度稳步提升的基础上,实现动作完成质的突破,紧跟国际体操的发展趋势,改革不合时宜的选材和训练思路,相信中国体操重新崛起不会让国人等待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