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全览 > 正文

奥运会医疗保障团队帮助运动员拥抱梦想

发布时间:2016-08-12     信息来源:总局政府网站

  “今天我们在中国体育代表团首席医疗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的带领下,出村到蹦床馆看赛前训练和做保障支援,为8月12日开始的比赛做好准备工作”。这是体能康复专家陈方灿8月9日发的一条朋友圈。他同时说道,“体能康复师在比赛场地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处理技术十分重要。但需要十分了解运动员的个体、专项运动的特点和当时的实战要求,以在针对体能康复时做到个性化、专项化、实战化。”

顶级专家实时监控

  里约奥运会是陈方灿与蹦床队同行奋斗的第三届奥运会了。这是陈方灿第一次进入中国体育代表团。作为一位声名显赫的体能康复专家,里约当地时间8月1日,他和团部官员们一起进入奥运村开始了紧张和繁忙的工作。
  记者在团部看到,虽然医务室不大,但应有尽有,一切必需设备都是不远万里从北京搬到里约的,医疗团队阵容十分强大,由团部官员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副司长陈志宇负责的反兴奋剂与医疗团队,包括了中国体育代表团首席医务官谢敏豪,北医三院副院长、运动医学专家王健全,总局运医所副所长、医务监督专家马云,中医骨伤科专家李全意等。
  医疗团队在进入奥运村的第二天就开始了接诊,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运动员喜欢来这里,一方面是诊疗伤病,运动康复;另一方面熟悉的医生也已经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大赛之中来这里边治疗、边放松,其乐融融的氛围总让人心生感动。”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部官员、国家体育总局宣传司巡视员兼副司长温文告诉记者,“医务室的工作十分繁重,每一位专家的工作都精益求精,严谨中的有条不紊实现了对运动员全方位的医疗防护”。
  此次医疗团队由多学科专家组成,学科面宽,技术互补,基本能够应对运动员常见的伤病。专家们采取的康复或治疗手段已经达到世界最前沿,比如陈方灿博士,为运动员们采用了肌肉皮肤功能帖,结合理疗手法,同时结合肌肉电疗法进行功能训练,取得了很好的临赛效果。专家们表示,比赛中的治疗方法很有讲究,学问很大,不仅不能够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又要有效改善伤病,所以特别需要结合专项运动的要求辨证施治和练习。
  首金诞生的8月7日,连续几天连轴工作的疲劳,被喜悦的气氛一扫而空,尽管整天都在医务室里接待运动员的专家们没有时间去赛场看比赛,但大家无比快乐。

四级体系搭建绿色通道

  陈志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本次里约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特点:除总局系统专家外,借外脑、用外力被进一步夯实,全国各学科的顶级专家对运动员的全方位医务监督和医疗保障。这得益于多年来建立起的国家队运动员四级医疗保障体系,即:“一线队医、体育医院、医疗专家、指定医院”。
  记者了解到,为备战北京奥运会,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与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积水潭医院、解放军301医院五家医院合作,作为首批国家队运动员指定医院,为运动员就诊开通绿色通道;为备战里约奥运会,2015年国家体育总局与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积水潭医院、解放军301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博爱医院、四川省骨科医院八家医院合作,作为国家队运动员指定医院。除此之外,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聘请了58名医疗专家,为运动员巡诊、会诊。这个体系日益成熟和完善,运动员就诊绿色通道让中国体育的医疗服务保障迈上了全新台阶。
  十多年来,医疗保障的关口前移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并为他们未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人生做好保障。从2008年北京奥运到目前的里约奥运会,国家队运动员从发现伤病到初步确诊只需要三天时间即可以得到著名专家的精心诊治,重大疑难伤病的全国性专家会诊也实现了规范、便捷、有效的流程,国家队运动员就诊“绿色通道”成功实现了为运动员健康保驾护航、为中国体育护卫的效应。

科技备战体系长效化

  国家体育总局将科技备战一直放在重要位置。陈志宇告诉记者,在备战工作中做好医疗保障工作是科学训练的基础,是提升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障,是做好整体备战工作的重要条件,专家的保驾护航让运动员、教练员和体育管理人员心里更踏实。2015年年初,科教司会同运医所制定了《备战里约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保障工作方案》,明确了医疗保障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主要措施,其中落实国家队指定医院和医疗专家组是我们做好备战里约奥运会医疗保障的一项重要工作。
  陈志宇说,国家体育总局领导高度重视医疗保障工作,多次就进一步做好备战里约奥运会医疗保障工作做出指示:一是,充分认识医疗保障在奥运会备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医疗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强管理,整合资源,为做好备战里约奥运会医疗保障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继续坚持和发扬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全力做好备战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医疗保障工作。
  科技备战体系的长效化同时表现在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的多个方面。据了解,总局科研所、运医所多次就里约奥运科技备战工作的主要任务、各项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进行布置,以发挥出在备战重大国际比赛科技保障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里约奥运周期,总局科研所全体干部职工将科技备战作为全所的工作重点,多次在训练科学、心理科学、生物生化、营养监控等内容进行前沿分析与部署,科研专家们分别就自己的科技保障工作的思路、技术路线、具体措施与预期目标反复切磋、应用并取得了实效。
  参与里约奥运科研备战的总局体科所竞技体育研究中心主任张忠秋研究员就曾表示,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最优秀的竞技运动方面的专家资源和力量,尽可能地促进和发挥不同竞技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在高水平运动队的选材、训练、竞赛中的应用潜力和指导价值,力求达到加强竞技体育理论的研究推广和互动交流,进而为我国运动员在备战2016巴西里约奥运会关键的训练阶段助好科学训练之力是科研工作一直在努力的。张忠秋说:“根据我们多年的积累经验,当今运动员的成功离不开由教练、医疗、体能、心理、生理生化等科研专业人士组成的团队的综合智能集体攻关和努力。通过科研人员的努力,提高我们教练员此方面的综合能力,使其真正认识到科学探索的价值,力保这些有天赋的运动员在最宝贵的运动生涯里发挥其自身的潜能和才华,从而在奥运会等国际大赛中实现为国争光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