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开幕在即,各体育代表团、各路媒体记者相继抵达或正在奔赴里约的路上。到目前为止,各方的吐槽此起彼伏,马桶阻塞、水管漏水、电线裸露……这样那样的问题接连不断,加之安保、寨卡病毒等负面信息,不禁令人忧心忡忡,虽然尚未开幕,但里约奥运会已被冠以“最差”、“最糟”的帽子。
对于奥运会这样全球瞩目的赛事来说,人们对东道主自然非常挑剔。然而,如果结合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的大环境、大背景,人们也许应该宽容一些,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巴西在近一年来遭遇政局动荡和经济低迷的困难条件下取得如此成绩,令国际奥委会敬佩。“如果你看到巴西人处理问题的决心,大家会相信,他们可以在24小时或者48小时内解决余下的问题。”
通过媒体报道,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媒体村,虽然房间不大,但一个小小的电水壶已经引起关注,就连在巴西生活了两年多的新华社记者也大吃一惊。因为里约一年中有7个月气温超过30摄氏度,当地人基本不喝热水,电水壶绝对是“稀缺玩意儿”,里约超市难觅,该记者不禁要为里约奥组委点赞,“从这个小细节也不难看出他们办奥运花的心思”。
提到巴西,人们总与热情一词相联系;提到巴西,人们最先想到足球。当奥运会首次来到南美洲,来到巴西,来到里约,人们对其期望很高。在这个足球的王国,将会上演什么样的奥运故事、精彩赛事、经典时刻……在大幕还未拉开之时,下任何结论都为时尚早。因为奥运会不但是竞技体育的大舞台,也是世界各民族之间对话、交流、沟通的盛大节日。既然是节目,是盛会,相信热情的巴西人一定会让到访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巴赫说:“奥运会如同催化剂一般给里约带来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在世界其他地方可能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因为有奥运会的存在,里约只用了(申奥成功后的)7年时间。”
让我们以更博大的胸怀,为里约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