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运营管理和对外开放情况经验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上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率先提出 “以场养场,以场养校,以场养队”的发展目标。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省体育场于2001年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各项事业经费除完全自给外,每年还上缴国家税金100多万元。

近三年,省体育场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不断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重点开展了以下三大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为推动省体育场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省体育场在建立组织开展群众体育、青少年体育等工作机制的同时,积极拓展群众体育活动空间。近三年共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累计超千场,参加活动的群众累计超过60万人次。

     (二)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发挥体育文化推动发展的功能,省体育场在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同时,实施了体育文化惠民工程,填补了体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一项重大空白,促进了省体育场体育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整体飞跃。       

     (三)为积极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省体育场开展了商圈建设。目前在体育场聚集体育用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等商家总数近200家,间接创造了就业岗位1200多个。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结合实际,创造性提出“以体育反哺社会,以体育反哺体育,以体育反哺文化”的发展目标。“反哺”是仿生概念,这里借用反哺概念,是为了表明在公共体育场馆长期接受哺育后应该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所回报。“反哺”实际上是对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的一种概括,是对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理念的升华转化,也是公共体育场馆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采用哪些方法反哺社会,反哺体育,反哺文化?这些做法时是否收到成效?从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在公共体育场馆科学发展新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已经找到答案。 

 

二、运营管理

(一)管理现状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公益服务作为首要任务。在管理上,借鉴现代企业的理论和方法,建立了高效的运营管理架构对运营的各系统的管理,明确了管理职责与决策制度,规范了管理行为。

(二)开放情况

为保证公益服务质量,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在管理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制定了周到细致的开放管理规定,包括《服务指南》《工作人员服务规范》《突发事故应急预案》等,通过多年来的实践,逐步建立了高效、严谨的开放管理体系。

据统计,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年均免费开放360日,开放率为98.5%。其中,年均服务接待企事业单位组织约300余个,群众入场锻炼人数达36万人次;年均接待中小学校约为50所,青少年入场锻炼达16万人次:年均提供业余训练360日,接受训练人数达3.1万人次。体育场开放时间为6:0022:00,其中6:009:00为免费开放时间,15:0019:00为训练时间,其余为公益服务时间。

(三)管理体制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是广东省体育局的下属副处级单位,现有编制为49人,为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的事业单位。

(四)制度建设

2008年,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对原有的行政、业务、物业、财务、文化等方面的管理制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补充和完善,形成了整套的管理制度。制度的系统性较强,且结构逻辑合理。体育场的制度系统遵循和贯彻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较好地进行了制度的结构设计,并根据制度系统的逻辑和使用习惯合理编排。

2009年,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对已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修订、改编,较好地保证了管理制度的系统性和适用性,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使之成为组织创造价值的重要资源。

 

三、管理案例

现重点围绕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在2009年至2010年备战与迎战广州亚运的实例,做以下简要介绍:

12009年,广东省人民体育场维修改造工程开工后,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在用好工程建设资金的同时,省体育场向社会筹措380余万元资金,还采用自己动手搞建设的方式,解决了场馆工程建设资金的困难,为亚运场馆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2、维改工程期间,原省体育局系统下岗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发了数起拒绝市政府环境整治工程入场施工等严重事件。为避免事件进一步扩大,给广州亚运会带来更严重的影响,省体育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领导有关指示精神,认真研究下岗职工反映的实际问题,加大了维稳工作的力度,自筹并向社会筹措共计600万元资金,妥善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历史遗留问题。

3、走过1300多年辉煌历程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把岭南体育文化带给世界,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了解广东,了解广州,支持亚运。省体育场加强了体育文化的研究与利用,从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入手,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优质的实体文化,通过雕塑及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等形式,把学习、观赏与体育场的基本功能揉为一体,营造出与体育场主体建筑和谐配套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42010年,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在支持亚运,服务亚运等工作中顾全大局,组织周密,全力配合,规范有序,主动作为,措施得当,推动有力。在场馆建设与资金筹措、平安亚运与和谐亚运、安全保卫与社会维稳、宣传文化与媒体服务、场馆运行与接待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圆满、安全、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四、其他情况

     在探索与实践中,广东省人民体育场总结出以下必须处理好的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个整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公共体育场馆是一项基本的社会福利,是政府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但公共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不能因其公益性而成为城市的摆设。公共体育场馆必须坚持体育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规范的公益服务,坚持不懈地推动群众体育、全民健身、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在创造社会效益中实现实现经济效益的丰收,推动体育事业更好地为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服务。

二是正确处理公益服务与场馆经营的关系。公共体育场终极目标不是利益的最大化,而是社会责任。公共体育场馆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导向,以人民群众认同满意为标准,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作为己任。在提高公益体育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提高场馆经营科学管理水平,建立职责清晰、任务明确、计划周密、措施完善、保障有力、运转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工作制度,向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益服务。

三是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与场馆发展的关系。体育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共有的记忆,而这些记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是很容易被忽视和忘却的,稍有不慎,带给我们的就是不可挽回之痛。公共体育场馆要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高度,加强和重视文化建设,挖掘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历史价值和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