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 正文
十三冬初体验 冰天雪地里的“浓浓温暖”
发布时间:2016-01-20    信息来源:中国体育报

    在大雪纷飞中降落新疆乌鲁木齐机场,本报记者的十三冬初体验却充满了温暖。这是新疆第一次举办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十三冬组委会的细致准备、精心安排、落实到位,让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如沐春风。接机、入住、领取证件,再坐班车去新闻中心,采访赛事……从走出机场的每一步,记者都能时时刻刻感受到组委会的高效与用心。

人到房卡到

  当飞机降落在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的那一刻,迎接我们的除了低温、白雪,还有热情的志愿者和宽敞温暖的大巴车。
  拿到行李走出来,便看见各种举着牌子的志愿者,牌子上清晰地写着她们接机的对象,负责媒体的小姑娘将一起抵达的记者集中在一起,点名确认后带大家来到温暖的大巴车上,司机师傅热情地帮大家拿放行李,温暖瞬间融化寒冬。
      刚刚坐上大巴车,记者们还在寒暄、观景之际,却被负责媒体的志愿者“打断”了,原来,她手中已经拿到了大家的房卡!问清楚媒体记者的姓名之后,志愿者微笑着递上房卡,“老师,您可以先回房间休息一下,或者放好行李再下楼办理入住。”小姑娘微笑的面容为大家带来了暖暖的关怀。而这样“着急”的工作节奏,是记者在此前的各类综合比赛中都还不曾遇到过的。
      四十分钟之后,媒体大巴停在了记者们入住的酒店,下车照例享受了司机师傅的“拿行李”待遇。进入酒店大堂之后,如果一车人挨个领取媒体工作证,办理入住,想着要消耗不少时间,但行李刚刚安检通过,坐在桌子后面的志愿者早已站起来,“各位媒体老师,请把身份者或记者证出示一下,领取您的媒体工作证。”问清楚记者的媒体单位后,志愿者麻利地找到我们一行人的证件,核对身份证和记者证后递了过来,不到五分钟,一车人都快捷地领到了证件,顺利入住。
      进入房间之后,记者的装备也早已整齐地摆放在床上,媒体手册、场馆信息、新疆城市介绍等资料一应俱全,而特别为媒体配备的背包、手套、围巾都表达了组委会暖暖的关怀之情,无需个人前往领取,一切都已经到位,组委会细致入微的做法让舟车劳顿的记者们顿时疲劳全消。
      随后的入住,更是快捷之极,拿到房卡的记者们可随时安排办理入住,省却排队之苦,从下车到办完所有手续,记者一共用了不到半个小时,这种体验在奥运会上都是不可想象的。
  “已联系上,谢谢!”
  “这效率太高了,刚发信息电话就来了,赞!”
  在组委会建立的媒体群里,接待组也经常接到这样的点赞。值得一提的是,大家的工作时间就算不是24小时,也足够敬业了,就在19日凌晨1点多,接待组还在跟群里延误的记者联络相关事宜。

安保“组团”过

  19日一大早,记者来到新疆冰上运动中心,迫不及待前往主新闻中心,采访大型赛事的记者都知道,主新闻中心是记者之家,而新疆“十三冬”的安保,先让采访的记者感受了一把“组团过检”。
  班车停靠的位置依然在安检区域门口,刚刚走进去,记者发现自己的照片就已经显示在安检电子屏幕上。而下方显示同时进来的其他记者,如果遇到无效证件,也就是没有许可进入该区域的人员,安检人员会很快识别出来,并加以阻止。而在以往的大型综合运动会上,记者安检的方式是依次通过,也就是要刷一下记者证上的条形码,而屏幕上显示的照片也是一张一张地通过,如此大规模的批量扫描,在记者采访大型比赛的经历中还是第一次。
        主新闻中心看起来并不大,但功能齐全,三层楼区域划分清晰,第一层右侧依次是新闻发布厅、摄影记者工作间、文字记者工作间,新闻发布厅有网线、插线板以及5台笔记本,文字记者工作间同样有网线、插线板,还有电视、电脑与打印机相连的一体机。
      一楼左侧则是本次冬运会的特色区域,设有邮驿小站,是本次冬运会的相关官方邮品展示区。再向左走,则是茶歇区。“你们好!喝点咖啡,还是奶茶?”两位漂亮的姑娘迎上来与记者打招呼,还热情地介绍起新疆特色小茶点——馓子。而茶歇区的布置更是吸人眼球,四周墙壁上挂着很多特色的饰品、乐器,工作台铺上了新疆特色的丝绸,上面摆放着新疆特色茶具。“这个是弹布尔、那个是热瓦普,这个就是胡西塔尔。”来自新疆大学的大三学生阿热孜古丽是其中一个志愿者,她看记者感兴趣,就热情地指着墙上的乐器介绍起来,“这个桌子上铺的是艾德莱斯绸。你们没发现吗?这是新疆当地很有特色的图案,我们工作人员的服装、证件挂绳,还有各种海报和宣传单上都有这种特色元素。”阿热孜古丽为我们普及了一堂新疆民俗课。
  来到主新闻中心的二楼,这里安排了前来采访冬运会的主要媒体,包括本报《中国体育报》在内的新闻工作间。工作间阳光明媚,里面有桌椅、墙上挂电视,可以观看本次冬运会比赛的相关节目和现场直播。进入工作间后,志愿者也及时地为我们配上电源插线板、茶叶、电热水壶、饮水机、纸巾、抹布等小物件,还调试好了电视节目。
  暖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电源网络畅通无阻,一个好的开始,也预示着本届十三冬采访顺利开启!

“花瓣”精彩多

  形如五朵花瓣的新疆冰上运动中心可谓是运动员心目中的胜地,花瓣各具特色,功能各异,分别是速滑馆、短道花样馆、冰球馆、主新闻中心以及运动员公寓。不管是运动员还是媒体记者,只要抵达新闻中心,就可以便利地步行至各个区域,而这里海拔1500米的高度,是非常有利于出成绩的亚高原场地,18日的短道速滑预赛中,范可新就一举滑进43秒,创造佳绩。
  冰天雪地也为新疆冰上中心增添了不少亮点,过完安检之后,就能看到一排雪雕,吉祥物雪莲娃憨态可掬地模拟各项运动,非常可爱。
    不过通往主新闻中心的道路倒是没有太多积雪,因为有两名工作人员不停地在清理着。
  从主新闻中心通往各个“花瓣”的时间都不长,几乎都在五分钟内,而冰壶馆干脆藏身在短道花样馆的副馆,节俭节约办赛的理念可见一斑。
  短道花样馆的媒体通道与安检口不远,走进分场馆无需再次安检,但同样会在安检屏幕上显示记者的大照片和区域权限,非常安全。刚走进去,坐在门口的志愿者就笑盈盈地站起来,问清楚记者的诉求,并一一解答,而工作间与新闻发布厅挨得很近,方便记者在采访中快速转换区位。“您需要比赛信息吗?”记者一进工作间,志愿者就递上了A4纸打印的简易项目秩序册、运动队名单以及当日比赛出场顺序,一目了然。记者工作所需前往的混合区与文字记者看台一路都有指示牌,通行非常方便。
  另外一朵“花瓣”冰球馆里正在进行香港队与齐齐哈尔队的女子冰球比赛。这里同样设有媒体工作间、混合采访区、记者看台,而坐在看台的记者也能顺利拿到志愿者提供的资料,非常便捷。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冬运会还没有正式开幕,但是这一天的新疆冰上中心可一点儿也不寂寞,观众们络绎不绝地赶到这里,观看短道、冰壶和冰球的比赛,以冰球为例,能容纳1000人的场馆上座率超过一半,朱女士还特地带着4岁的女儿前来,虽然这是她第一次在现场观看冰球比赛,但也不停地跟女儿讲解冰球知识,相当内行的点评,让一旁的记者都不由地点了个赞。

雪场待板飞

  位于乌鲁木齐南山的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是十三冬高山滑雪和单板滑雪平行项目的举办地,十三冬的闭幕式也将在这里举行。19日这里还没有正式比赛,但一切准备就绪,只待雪板腾空起飞。
    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距乌鲁木齐市区38公里,每年的雪季,这里的游客接待量达到12万人次,是乌鲁木齐周边备受市民欢迎的滑雪场地。记者刚刚抵达赛场,远远就看见一个十三冬的志愿者——“小橙”站在门前,手里举着“媒体接待”。原来,记者乘大巴抵达滑雪场途中,司机师傅已经跟负责媒体接待的志愿者们取得了联系。看似简单的一个沟通,却给记者带来了便利与温暖。
    午饭时分,雪场上没有运动员腾飞的身影,只看见一副副滑雪板立在墙边,预示着大赛即将上演。但志愿者显然早已弓在弦上,室内室外忙前忙后,频繁地接打电话,一刻不敢懈怠。新疆大学新闻专业的大四学生刘娴是迎接记者的“小橙”,刘娴说,她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记者问起他们接受培训时的要点以及服务的宗旨是什么,刘娴的回答很简单,就是“热情”加“周到”。
    丝绸之路滑雪场副总经理聂春辉介绍说,滑雪场为迎接十三冬,已准备了四年时间。“雪道的安全网、造雪系统、土方量,四年间都进行了很大幅度的改造。”除此之外,丝绸之路滑雪场还在去年夏天建造了包括餐厅、咖啡厅等功能在内的新建大厅,一切为十三冬服务,“毕竟是四年一次的大型赛事,也是第一次来到我们新疆,大家都非常看重和期待十三冬的成功举办。”聂春辉说。

街头气氛浓

  地处亚洲大陆中心位置的乌鲁木齐早已不是一些人心目中的边疆城市了,两年一届的“中国亚欧博览会”让这座中亚地区最大、最繁华的都市享誉世界。但是像全国冬运会这样的综合体育盛会却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这几天,乌鲁木齐市各族群众对这样的盛大赛事充满了喜悦和期盼。
  1月19日是本届冬运会正式开幕的前一天。此前的大雪让整座城市银装素裹,为冬运会带来浓浓冰雪妆容的同时也给交通带来了极大不便。一大早,沙依巴克区友好北路上的各企事业单位、商户、社区工作者就纷纷走上街头,将公交站、人行道、店铺门口各家的“责任区”积雪清铲干净。
    在明园公交站,附近一居民区的10多位社区工作者将这里清扫干净后,对劳动成果非常满意,决定照张合影,他们拿出手机,邀请正好路过的本报摄影记者帮忙拍摄。取景框中,这些维吾尔族、汉族同事们快乐地搂在一起、亲密无间。而说起即将开幕的冬运会,大家都说,“知道!知道!这是我们这里春节前最大的事了。”“我们扫雪也是为了这几天运动员们方便出行!”
    友好北路是一段繁华的商业街,星级酒店、商场、店铺林立,大街上除了热闹的商业促销外,道路两边悬挂的冬运会旗也让整条街道充满了浓浓的赛事氛围。家住有色设计院小区的陈洁菲在上班途中接受了记者的随机采访,她恰好对冬季项目非常关注。
        31岁的陈洁菲自称是索契冬奥会女子速滑1000米冠军张虹的粉丝,她告诉记者,2014年在电视转播里看到张虹夺冠的场景非常兴奋,一下就喜欢上那个英姿飒爽的女孩。这次偶像来到自己家门口让她特别高兴,本来想看25日的女子速滑1000米决赛,但那天恰好是周一要上班,没办法,只好和老公买了24日的速滑比赛门票,虽然没有张虹冬奥会上夺冠的项目,但也有几场女子项目决赛,希望能亲眼目睹张虹夺冠的激动场景。

(邓学政 王向娜 周圆 邢巍 蒋亚明 白波)

【关闭】【打印】
国家体育总局版权所有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中心承办
国家体育总局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2号 邮政编码:100763 联系电话:010-87182008
网站联系电话:010-87182998/87182280  E_mail:webmaster@sport.gov.cn
京ICP备05070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