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在开幕后的首个比赛日,仁川亚运会就遭遇了圣火短暂熄灭的尴尬,但是瑕不掩瑜。这样的小插曲并不会影响到各大商家借助亚运会舞台进行品牌传播和深度营销。伴随着社会传播方式的变革,人们聚焦和解读大型体育赛事的方式正在发生着革命性变化,体育产业以及赛事经济在自媒体时代,也正在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对商家来说,与仁川亚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结缘,既是机遇,更是挑战。 悄然改变的中国制造 四年前的广州亚运会曾经见证了微博的迅速崛起,不过当时活跃于微博之上的,往往是关于赛事本身的各种观点的表达与交锋。四年后的今天,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却已经更深入地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在从北京出发前往仁川亚运会的前一天,当记者从朋友圈里看到一位新华社的同行朋友发布的亚运会媒体包的照片时,曾经不由自主地评论道:怎么又是361! 没错,这家来自中国的体育用品生产商,在四年前就是广州亚运会的官方服装主赞助商。当时组委会向记者免费发放的媒体包就是由这家企业提供。从功能到外观,与北京奥运会的媒体包堪称孪生兄弟。由于个头过于笨重,自广州亚运会之后,这个包就很难再派上用场了。 对各大商家来说,以往结缘大型体育赛事的最直接目的,无疑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次仁川亚运会,361、李宁、安踏、乔丹、匹克等中国体育品牌更是不约而同地亮相仁川赛场,甚至像森地客这样的精耕细分市场的体育品牌,也活跃在亚运赛场的周边。在赛后混合区的背景板上,竟然还印着“走遍四海,还是威海”的旅游宣传广告。 仁川亚运会,客场作战的中国商家已经成为这个大型赛事平台的主力军团之一,其中最具视觉影响力的无疑还是体育服装主赞助商361。“我很喜欢这件衣服的款式和颜色,我以前参加过其他的体育活动,活动结束后工作服往往就很难再穿出去了,不过这次我们发的衣服在设计上还是挺时尚的,我的朋友看了都说喜欢”,在新闻中心为媒体服务的崔女士说。 其实无论是媒体记者还是志愿者,很多人都和崔女士有着同样的感受。就拿仁川亚运会的媒体包来说吧,要比四年前的那一款轻便了很多,功能性却依旧不逊当年。而赛场内外身穿浅绿或深蓝色服装的志愿者,也成为本届亚运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广州到仁川,四年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登上大型体育赛事的舞台,在品牌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更能印证中国体育产业乃至中国制造发展水平的是,中国产品的用户体验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在自媒体时代,用户体验的传播,要比品牌影响力的传统传播方式重要得多。 谁是亚运会的最大赢家 其实在自媒体时代,商家主动结缘大型体育赛事是一把双刃剑。一旦用户体验不佳,对品牌美誉度的影响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严重和难以控制。因此像三星这样的老牌商家,现在也非常注重提升赛事期间的用户体验水平,在靠近主媒体中心的地方,三星手机专门设立检测站,为记者提供免费的手机检测服务。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仁川亚运会的网络通信服务在用户体验方面,得到的必然是差评。即使在主媒体中心,无线网络都形同虚设。“这一点要比去年的全运会差了很多”,记者不止一次地听国内同行给出过这样的评价。 不同于网络服务的差评,韩国餐饮业无疑是仁川亚运会的最大赢家,朋友圈里不乏吃货们为美食点赞。每逢熟人见面,经常会交流新发现,比如又在哪里发现了口味比较正宗的小吃。 虽然与中国相比,韩国餐饮在种类上算不上丰富,主要就是烤肉、火锅以及快餐小吃,但无论是路边排挡还是街边小店,都有着一个无比鲜明的特点,从开放式厨房到坐椅餐具,都非常干净和整洁。这一点是国内街边大大小小的小吃店远不能比的。 另外在食材的选择上,无论是一小碟配菜还是一大盘主餐,明显都是经过了精挑细选,哪怕是街边小吃,同样保持食材选择的精致与细心,而不会让劣质食材掺杂其中以影响整盘食物的口感。当然对中国记者或游客来说,更重要的一点是,不管店老板和服务员会不会中文,在店里找到适合中国人口味的菜品或食品,并不是一件难事。 至少从目测判断,韩国餐饮业不容易让人担心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用心而精致的选材与制作,很好地保证了用户体验的水平,而这恰恰是自媒体时代,最为重要的传播要素。 同理,对热衷于搭车大型体育赛事的中国企业来说,只有切实提升用户体验水平,才能真正成为体育营销的赢家,否则反倒会适得其反。当然,像韩国餐饮业那样高度忠诚于用户体验,不仅是国内餐饮业的必修课,也是所有中国制造的必修课。 (葛会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