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孩子们,无论是“00后”、“90后”的“真孩子”,还是“80后”、“70后”的“准孩子”,抑或是“60后”、“50后”的“伪孩子”,青春记忆中应该都少不了篮球的印记,而南京青奥会3对3篮球比赛,就给所有“孩子们”提供了一个集体怀旧的机会。 南京市民孙国玺今年已经50岁了,作为“60后”的他只购买了一张南京青奥会的门票,就是8月20日的3对3篮球门票。“我是军人出身,以前特别喜欢打篮球,一直梦想进入南京部队篮球队,但没能如愿,但我对篮球的热爱一直没减退。”孙国玺说。 比赛过程中,年过半百的孙国玺和身边10几岁的孩子一样疯狂。 “看着3对3比赛很亲切,我们那时候条件不好,哪个单位能有半个篮球场就已经很不错了,我现在也喜欢打半场篮球,因为更节省体力。” 因篮球而怀念青春又何止孙国玺一人,刚刚参加工作两年的章松也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以前在大学的时候,有一大帮好球友,现在工作了大家都忙了,基本也就不打球了,慢慢地我觉得自己也老了。” 青奥会3对3比赛之所以能勾起那么多人的青春感怀,还是因为其青春飞扬的特点:赛制上,采用3人对3人,场地大小基本是正规篮球场的一半,更少的球员、更小的场地注定催生更快的比赛节奏,3对3篮球比赛规定,每队进攻只有12秒,也是只有5人制篮球比赛的一半。另一方面,本次青奥会3对3篮球比赛场地设计也很有特色,场地主色调是蓝色,三秒区则是红色,强烈的对比与年轻人的气质不谋而合,此外观众也距离场地很近,场地和观众席只有一个广告牌之隔,观众不像是在观看争冠比赛,而像是在自己小区的篮球场看身边的孩子们在篮球场“斗牛”。同样值得一提的还有比赛的氛围,两场比赛之间,赛场展示的是劲爆的街舞表演,伴以动感十足的音乐,这哪里是什么比赛?分明就是一场篮球主题的大PARTY! 这些除了会影响观众,当然也会影响参赛的队员们,中国队球员张卓就说,虽然在国内进行过3对3的训练,也参加过一些邀请赛,但青奥会的氛围还是让我感觉很爽,就像回到了小时候打球的感觉。张卓有多爽?帮助球队18比15险胜欧洲劲旅波兰队之后,兴奋的张卓居然一下子把上前和他撞胸庆祝的队友毕鹏飞撞翻在广告牌上…… (林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