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图片、视频、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融合高科技的3D技术,在徜徉与回味中深刻体会“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8月26日记者来到南京奥林匹克博物馆,五千余平方米的场馆内涵盖了“奥林匹克历史”、“奥林匹克大家庭”、“奥林匹克精神”、“青奥在南京”等多个区域,近千余件展品。“漫步”在这些珍品中,回望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感受中国体育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全方位了解青奥会的起源及南京青奥会的申办与筹备过程,收获颇多。 珍品串起奥林匹克时光 一走进博物馆,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的《体育颂》首先映入眼帘,这篇《体育颂》述说着奥林匹克价值观,以及现代奥林匹克对古代奥林匹克精神的传承。 在展厅正中央,摆放着镇馆之宝——顾拜旦手稿。透明玻璃窗内,110页的法文手稿静静地“躺着”,穿越时空诉说着伟人的心声。 除了顾拜旦手稿,一面由25支奥运火炬组成的火炬墙也格外引人注目,它们部分来自个人或团体的捐赠,少量火炬是从其他博物馆里借展的。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是现代奥运圣火传递的起点,而柏林的火炬则成为现代奥林匹克火炬的始祖。其他火炬的造型各有千秋,罗马1960年奥运会的火炬如同一根精巧的罗马柱,1994年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的火炬以金属包裹木质长手柄,看上去像个精致的手杖,而索契2014年冬奥会火炬的造型,像是放大数十倍的金属羽毛。展馆内的专家说,奥运火炬的发展没有趋势可言,每一把火炬都会根据本国的文化特色设计造型选择合适的材质,唯一不变的是所有火炬都将点亮圣火,象征光明与和平的传递。 完整记录中国奥林匹克史 序厅主要陈列了我国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照片,记录了他们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关怀和重视。奥林匹克知识展厅,以丰富多彩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历史,逐一介绍了对奥运会有着重大影响的历任奥委会主席,在“奥林匹克大家庭”展区,巴赫、罗格还分别为替他们特制的蜡像揭幕并合影留念。 中国与奥林匹克展厅也存有很多不可多得的珍品。为纪念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制作的瓷盘中,几丛梅花环绕两个相叠的地球图案,以传统方式音译的“欧林匹克”字样环绕中间,生动地记录下了那段珍贵历史。展厅还展出了近百件中国奥运冠军征战奥运会时的物品,包括邓亚萍的球拍、刘翔的运动服、叶诗文的泳衣和泳镜等等。 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志愿者解说员朱翠娇介绍说,中国目前有4家经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批准成立的奥林匹克专题博物馆,南京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厦门奥林匹克博物馆则是第一个。展览开放后,馆内还会和其他奥林匹克博物馆不定期交流展品,让参观者欣赏到不同的奥运风采。 (曹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