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奇形怪状的饺子摆在桌子上,有的像钱包,有的像太阳,还有的分明就是只小动物,这些奇思妙想可不是饺子的改进品种,而是出自于南京青奥村里的烹饪小屋。 整个青奥村,如果说最受欢迎的地方,非营养与烹饪小屋莫属,每天11点和18点前,小屋前都会排起长队;如果说最神秘的是哪里,还是非它莫属,由于小屋容量有限,每天只能接待两次,每次20人,而且基本不对记者开放;如果说最有趣的是哪里,也非它莫属,经常能够听到从里面传来的笑声,每个进出的运动员都是一脸笑意。 今天,是小屋对记者两天开放的最后一天,而且只有5家媒体可以进入,记者有幸进入了这间神秘而又充满乐趣的小屋。 来自新西兰17岁的索菲亚和比利时15岁的莉萨是一对好姐妹,两个人都是乒乓球运动员,通过脸谱网认识,又一同参加了青奥会。两个人正在穿厨师服,戴厨师帽,嘻嘻哈哈地不停摆弄着身上的服装,还拿出手机来了个自拍,显得新奇无比。“我们比完了比赛,听说有这么个很好玩的小屋,就来了。以前在家里也从来不做饭,这次学习一下,也能给自己做饭吃了。”莉萨笑着说。 另一边,中国羽毛球队的4名队员也来参加小屋的活动,秦金晶因为头太小,厨师帽一戴上就被套了进去,逗得队友哈哈大笑。 北京奥运会沙滩排球女子项目亚军、本次青奥会模范运动员张希也来了,她穿戴上服装后也忍不住露出了笑意,还摆了个姿势,“这将是一次非常特别的经历。” 今天小屋主打中国风,主食是包饺子,主菜是时蔬炒牛柳,甜点是西瓜薄荷青柠冰霜,至于教授做菜的主厨,来头可不小——施毅,曾在迪拜帆船酒店做过西餐长。 甜点很轻松,运动员们挥刀,“咄咄咄”一阵刀切的声音后,一片片西瓜就成了小丁,加入青柠汁,放入冰箱,OK。 不过,包饺子就有些难了。虽然面已经发好,但擀饺子皮却着实难倒了不少外国运动员,要如何做得又扁又薄呢?大家开动脑筋,各种手段齐上,或是用手指一点点碾,或是用面杖擀,虽然未必很圆,未必薄厚相当,但也算马马虎虎,看得过去。 随后的包饺子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张希显然在家里做过饭,包起饺子来又快又好,也像模像样。 莉萨就挺犯难,看看左边的索菲亚,又瞧了瞧自己手中的面片,只能硬着头皮上了,“感觉擀皮和包饺子都挺难的,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于是一个似乎像是酒心巧克力的饺子就这样出炉了。吐了吐舌头,她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好意思。不过,看到索菲亚包的一个四不像,她又取笑起对方来。 站在她对面来自奥地利的铁人三项运动员斯卡德利看起来倒是很淡定,跟着感觉走,包的饺子形状各异,像包包、像衣服,还有的根本就是一团,不过,她的表情一直很认真,显然对自己的成绩很是满意。 下锅了,一片白雾升腾而起,映衬出小厨师们格外认真的眼神。结果似乎也不错,虽然样子奇形怪状,但倒是很结实,没有出现散架的情况。 最后是时蔬炒牛柳,这个难度显然减低了不少。倒上油,放入蔬菜,再放牛肉,有兴奋的运动员甚至像电视里的大厨师那样玩起了颠锅,模样还颇显专业。很快,香味四溢。 “太有趣了,我很喜欢,不过做起来也真的很难。”奥地利柔道运动员波莱雷斯这样评价。 开吃,大家围在一个长桌前,刀叉齐飞,吃得津津有味,不时还跟旁边的同伴交流着自己做菜的心得,或者是跟同伴交换自己的菜品尝。“虽然做起来确实很费劲,但真的很好吃,而且也让我亲身见识了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好。”波莱雷斯说。 “真的很好吃,特别是自己做的,吃起来特别香。做的过程也真的很有趣,很长见识。”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何冰娇的盘子已经光光的。“这次是中餐,下次做西餐我还来。” (贺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