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青奥会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曾说过,精彩和节俭并非悖论,只要用心,总能找到二者间的平衡点。如诗如画的南京青奥会开幕式已经向全世界诠释了聪慧的南京人,如何利用最小的投入制造最大的精彩;而在场馆环节,南京青奥会也在践行着和开幕式一样“厉行节俭”的理念。 节俭≠简单 置身南京国际博览中心,很容易被头顶绚丽的灯光效果所吸引,但绝少有人知道,就在一年前,这里的工作人员还在为灯光达不到国际奥委会的要求头疼。 “2013年举办亚青赛时,我们这里也承办了击剑的比赛,当时灯光效果是达标的,但是青奥会级别更高,国际奥委会考察过后就没有通过。”南京国际博览中心总经理梁启慧对记者说。 “经过考察,如果我们全部将顶灯更换成符合国际奥委会要求的舞台灯,造价至少要在200万美元,1000多万人民币以上,这无疑超出了我们的预算。”梁启慧和记者算着账,“后来我们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只是通过改变现有灯具的角度,重设中控系统进行调整,没想到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国际奥委会考察过后十分满意,我们的投入也控制在了10几万元人民币。”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青奥体育公园这一南京青奥会期间唯一新建的体育场馆上:据介绍,青奥体育公园中的比赛辅助设施分为永久建筑和临时建筑两部分,其中仅坐椅和显示屏租赁一项,就可以节约40%的建设成本,此外,除了橄榄球场的东看台为永久性建筑,其他场内配套建筑和建筑物都采用活动板房和活动看台方式。 当然,节俭的同时还要把赛事办好,像青奥体育公园就专门从海南空运来了高质量的沙滩排球用沙;青奥村也设计研发了诸如冷热电三联供技术系统、太阳能及光诱导照明系统、雨水收集系统、户式独立新风系统等高科技技术或设备。诚如南京市市长缪瑞林在青奥会倒计时40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奥会节俭并不是不花钱,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为青奥,不止为青奥 除了节俭、高科技,南京青奥会场馆的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可持续发展。 还要再说本次青奥会唯一的新建场馆青奥体育公园:除了承担青奥比赛任务外,青奥会之后,青奥体育公园就将成为南京江北浦口新城的全民健身中心,弥补这一新区缺少大型全面健身设施的遗憾,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杨卫泽曾说过,青奥体育公园并不是专门为青奥会而建,而是江北新城开发城市功能配套的一部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青奥体育公园在建设之前就已做好了详细的发展规划,不久后这片青奥赛场就将披上“竞赛服务”、“体育培训”、“旅游休闲”、“文艺演出”、“配套服务”的外衣,为南京市的体育产业创造更大的后续价值。 青奥体育实验室的选址同样考虑了迎合市民健身的需求,据了解,组委会原本计划将这一用于展示轮滑、滑板、攀岩、武术等表演项目的实验室设立在青奥村,以便运动员进入参与,但为了让鱼嘴湿地公园附近的市民也充分享受到青奥会的“遗产”,便重新规划了体育实验室的选址地,如今,青奥会的“遗产”也将深入到南京市河西南部。 几个月之前,南京老山森林公园附近的道路还是垃圾满地,破败不堪,但随着青奥会山地自行车赛道、场馆的搭建,这里不但拥有了一流的赛事举办地,而且还迎来了街容街貌的“大变脸”。负责该项目的南京浦口区交通建设集团副总经理朱勇说:“那时候真的很脏,但现在一点点地看着路绿了起来,不但我们满足,周边的老百姓也高兴。” 除了为市民服务,很多青奥赛场“后青奥时代”还将继续发挥体育方面的独特作用:像位于六合区的金牛湖帆船比赛场馆就将作为上海帆船俱乐部的基地,用作水上训练和承接赛事;承办青奥会网球比赛的中国网球学院则将继续给国家队提供训练、比赛用场地。 场馆的故事,在青奥会之后,还将继续…… (林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