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媒体中心大厅内,点心、水果、咖啡、茶应有尽有,旁边的三台大型冷饮机内,码放着上百瓶的各式饮料,不时有经过的记者随手取用;在距此500米远的媒体餐厅里,可以容纳400多人同时就餐的大厅已经人满为患,各式餐点琳琅满目,水果、饮料、蛋糕充足,记者们赞不绝口。 “我们的任务就是让中国记者和远道而来的外国记者都吃好喝好,圆满完成南京青奥会的报道任务。”今年45岁的媒体服务副经理毛成宽这样对记者说。 “有困难,找宽哥。”这句话绝对不是白说的。已经做了近3年宣传工作的毛成宽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是记者。而在接手包括奥体中心、青奥村以及各比赛场馆的媒体餐饮管理服务的工作后,毛成宽还特地总结出了“4个知道和一个跟上”,即知道我们的媒体朋友在哪里,知道他们遇到什么困难,知道他们如何吃上饭,知道是否需要我的帮助,并且细心、耐心、贴心、热心地把服务保障紧密跟上。“记者们都是很忙的,要写稿、拍照,要奔波于各个赛场之间,因此我们就要全力做好记者们的后勤饮食保证,让他们安心工作。现在在媒体中心我们每天7点就要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0点,所有人都要24小时开机,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毛成宽还接了两个电话,都是其他场馆媒体经理打来的,什么中餐西餐的搭配,媒体标志的布置等问题,都要通过毛成宽来协调。 实际上,为了做好这份工作,毛成宽也没有少费心思。他今年2月就入驻青奥会奥体中心,将17个场馆都跑了不下3次,从最初的规划到餐厅的布置到食品方案的确定,再到各地区饮食口味不同的选择,他尽心竭力。比如餐饮方案,从5套里面选择了两套执行,保证餐厅的所有热菜5天一轮换,绝不重复。 “让记者们吃好喝好”,一个简单的目标却让毛成宽殚精竭虑,但他却很谦虚,“从8月1日运行到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是很顺利的。但能有现在的成绩,归根到底,靠的还是团队的力量。” (贺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