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服务认证乘奥运之势推动产业发展

——中认网访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产业处处长顾灏宁


                        
        2006年1月1日,国家认监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颁布了《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体育服务认证制度成为了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项服务领域的认证制度。体育服务认证的开展,对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和认证行业在新领域的探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么,近年来体育服务认证发展的如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又将为体育服务认证带来怎样的机遇?为此,中国认证认可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产业管理处处长顾灏宁。
    
        中国认证认可信息网(以下简称中认网):首先请您介绍下体育服务认证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顾灏宁处长(以下简称顾处长):概括地说,体育服务认证是伴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管理改革的大背景,由政府主导并积极推进的,服务于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国家体育总局、国家认监委在新形势下,运用市场机制和国际通行办法,对体育市场进行规范和监管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从1998年开始,我们就对体育服务认证进行了相关的探索和准备。由于服务认证是新的认证门类,因此在标准的制定、认证的实施等方面,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规范到规范的发展过程。2006年《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颁布,成为基于《认证认可条例》而颁布的首个服务门类的认证规范性文件。同时,经国家认监委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体育服务认证机构——北京华安联合认证中心。

    2006年,体育服务认证在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整体部署下,经过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宁波市等体育局,总局部分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认证中心等试验单位的共同努力,完成了认证所需的大量基础性工作,形成了以《体育服务认证管理办法》为龙头的系列配套文件和相应的各项认证技术规范,建成了第一批体育服务认证审查员队伍,具备了开展认证审查的所有条件。

    2007年3月9日,6家游泳场所和5家健身场馆成为首批体育服务认证获证机构,在体育总局召开的“首批体育服务认证授牌仪式”上,认证中心为获证机构颁授了开放条件和等级评定的认证证书和标牌,由此开创我国服务认证工作领域的先河。

    目前,获得体育服务认证的机构和场所已遍布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吉林、辽宁、新疆、河南等多个省市。通过认证实践,各有关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推行体育服务认证制度是体育行政部门监督管理体育市场模式上的转变和方法上的创新,会为政府依法监督管理体育服务质量提供技术支持。所以,他们积极在当地推广、实施体育服务认证制度,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做法和经验。

    中认网:您刚才提到,体育服务认证是服务于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的一项基本制度。今年奥运会这项全人类的体育盛事来到中国,体育服务认证在这样好的大环境下,在发展全民健身方面又具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顾处长:体育服务认证是通过对体育场所、体育活动的组织与推广等服务进行符合型认证,其核心价值就在于规范体育服务市场秩序,提高体育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群众安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随着奥运会的胜利闭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活动的开展,引发了全国范围的体育健身热潮。各地体育服务场所大量涌现,提升了体育服务消费热度。但此时更需要完善的标准规范和有力的市场监管来保障体育场所的服务质量,不能因为服务质量问题损害广大体育爱好者的健身热情。体育服务认证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恰逢其时。

    体育服务认证不仅对全民健身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体育事业和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首先,通过体育服务认证,使对体育场所的服务质量监督和检查模式由体育行政部门直接检查逐步转变为第三方机构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政府对体育经营、服务活动的评价和管理依据更加充分。其次,通过体育服务认证,促使了政府职能的转变。使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定规则、重采信,明确工作流程,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再次,体育服务认证对体育产业和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认证能够大大促进服务质量、消费需求、产业发展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促进各相关方的和谐发展。

    中认网: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已在北京圆满落幕,我们是否可以预测,乘2008北京奥运之势,体育服务认证会大有作为,奥运会这项盛事是否会对体育服务认证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顾处长:奥运会赛场上,体育健儿为国争光,体现了国家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成果,而奥运会的另一重要作用,简单地说,就是关注、关爱、参与。形成全民关注奥运、全民参与奥运,进而全民关注体育、全民参与体育的良好局面,这也是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和根本目标。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已极大唤起和激活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拉动了体育服务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因此,规范、安全、有效的服务成为广大体育健身者选择体育场所首要关注的目标,从而对体育服务认证产生了新的需求。此外,奥运会的成功召开也会吸引更多投资者关注体育行业,兴建场馆、增加设施、投资项目,体育服务认证的市场更加广阔。对此,有业内专家乐观的预测,乘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2008奥运之势,体育服务认证定会大有作为。

    面对奥运盛会催生的全民热爱体育,投身体育的健身热潮,体育服务认证更应发挥其在维护体育市场秩序、规范体育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体育服务认证制度有责任、也有义务引导体育服务提供者建立科学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保证服务质量、保障消费者安全,为体育服务业创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贡献力量。

    中认网:要达到这些目标,体育服务认证还需要着重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顾处长:在2007年体育总局召开的“首批体育服务认证授牌仪式”上,王钧副局长就为体育服务认证事业的发展提出真切希望与要求:体育部门要为体育服务认证提供政策支持,要对认证机构和认证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保证认证结果的公正可信;体育系统各单位承担者组织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任务,要积极采信体育服务认证的结果,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各级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如何监管市场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角度,积极研究和支持体育服务认证工作,大胆探索、总结经验。

    奥运会的召开是一时的,而体育服务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则是长远的工作。就体育服务认证来说,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做好基础工作。首先是服务标准的制定。我国目前开展的体育项目有100多项,然而目前只有涉及其中的16个项目发布了国家标准,标准的覆盖面较小。很多大家熟悉的运动项目的服务标准还处于真空状态,而且现有的标准也还需要进一步与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相结合进行不断修改和完善。其次,做好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工作,为标准的实施和认证结果的采信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再次,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和完善关于体育服务认证的管理制度体系,使其既符合市场规律,又满足政府的管理需求。

    第二,抓住有利时机,扩大健身场所的认证工作。目前加入认证行列的体育场所总数不多,我们要抓住奥运会对体育产业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扩大认证总量,提高体育服务认证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第三,从政府的角度继续加大认证推动力度。比如鼓励由政府投资的健身场所、由体育彩票公益金援建的体育健身工程等国有体育服务机构“率先垂范”获得认证,通过政府采信等手段激励体育场所通过认证。这些工作对认证市场的发展都是很有效的推动作用。

    服务认证作为认证领域的新兴门类,需要政府管理、技术攻关、企业支持、媒体宣传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推动认证沿着良性轨道规范发展。体育服务认证的探索与实践,对认证行业、体育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奥运会是全人类的体育盛会,体育运动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财富,奥运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逢的机遇,相信体育服务认证将由此迈向更高的里程碑。


 (中国认证认可信息网  朱玉)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