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心理问题研究
1 心理科技服务工作对奥运选手竞赛表现的重要作用
现代奥运会是世界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运动会,是国家、地区之间竞技体育整体实力的对抗。奥运选手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训练中,最大限度去挖掘其技能与体能水平,使它们在最后的比赛中体现出来;同时,运动员还要学会在比赛面前放下包袱,调整好心理状态,把竞技水平发挥出来。在奥运会上,竞争双方选手具备相当的实力,都面临为祖国荣誉而战的压力,比赛的胜负成败往往取决于心理、临场应变能力与作风。因此,如何加强心理训练工作是中国奥运会军团的管理者和教练员无法回避的问题。
在不断借鉴和汲取世界体育强国运动心理学工作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基础之上,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自20世纪80年代初深入到国家一线运动队服务工作至2005年,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心理咨询和训练工作的模式和思路,并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尤其是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国家队心理学科技服务工作中,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许多委员专家广泛地深入到34个国家队提供了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这些实践经验为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进一步的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多年服务实践工作基础上,我国奥运军团的管理者、教练员和运动员逐渐与备战奥运的心理学科技服务工作人员形成一个共识:实力是比赛发挥的基础;心理调控能力是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保证。实力通过竞技状态,才能得到最佳的发挥。状态要依赖于实力才能有高水平的发挥。因此,加大心理训练的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长期的工作,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专项所需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心理调控的方法和手段,能够帮助运动员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水平。
2 影响奥运选手竞赛表现发挥的心理因素
世界体育强国历来对运动心理学工作都十分重视。美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和加拿大等奥运会训练基地有常设的心理专家组以协助运动员调整心理,使之正常或超常发挥运动水平。
在最近的一项国外研究中发现,奥运会选手认为对比赛成绩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心理技能和准备、对奥运会的态度、支持服务体系和多方面准备、身体准备和训练等。运动员认为对比赛成绩带来负面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脱离正常的方案、媒体的干扰、训练问题、过度训练和受伤等等(Greenleaf, Gould, & Dieffenbach, 2001)。
另一项针对奥运会教练的调查研究表明,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因素包括:应对注意力分散的计划,较强的团队凝聚力、人群支持、运动员高水平的自信心以及公正而有效的团队选拔。而影响训练效果的变量包括有显著改变的训练行为、不能与运动员建立信任、不能有效处理危机情景、压力下保持冷静以及做出公正而果断的决定(Gould, Guinan, Greenleaf, & Chung, 2002)。还有研究对悉尼奥运选手的调查表明,奥运选手的情感、应对与其成绩是相互作用的,即运动员体验的高频率的乐观情感与应对策略的效果有关,并且两者是比赛成绩的预测因子(Pensgard & Duda, 2003)。
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研究者最近对奥运冠军的人格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运动员有以下人格特征:1. 应对和控制焦虑的能力;2. 自信;3. 坚韧的精神;4. 运动智力;5. 集中注意力、排除干扰;6. 竞争性;7. 努力工作的理念;8. 设置并达到目标的能力;9. 教练能力;10. 乐观,等等(Gould & Dieffenbach, 2002)。
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参加雅典奥运会的34支国家队的备战工作中也总结出许多经验。
丁雪琴提出,奥运会成功者心理主要体现在:1. 目标定位正确,注重操作而非结果;2. 心态超脱、心理定向,表现出高度的自信;3. 思维的优化和净化程度较高;4. 意志顽强、超越自我、能顶住压力;5. 长期心理技能训练的练习形成了良好的心态。反之,奥运会失利者心理体现在:1. 压力太大;2. 心理调节不到位;3. 角色定位偏离,心理准备不足,盲目自信;4. 想赢怕输;5. 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的注意技能不强。
张忠秋认为,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心理发挥水平的预测因素包括:1. 自我参赛角色定位;2. 对重大比赛的感觉寻求程度;3. 对重大比赛的自我效能感;4. 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5. 意志品质;6. 临场应变能力;7. 相关环境人物对运动员的期望和表现方式。
姒刚彦根据过去多年从事运动实践工作的经验强调,一个优秀运动员的逆境应对能力越强,他(她)的竞技状态就越好。
面对主场作战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将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强度的心理压力。运动员自身、教练、领导、亲朋好友、社会等对运动员获得胜利的过高期望,媒体对于夺金牌、拿冠军的过度渲染,还有观众的狂热加油等因素都会使得这些选手心中的求胜信念比任何时候都要强,这就会给他(她)们的思想和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备战第28届奥运会科技工作总结中,各运动中心都普遍反映了心理科技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为全面备战2008 年北京奥运要尽早确立心理服务工作的要求。
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工作可以使奥运健儿合理地进行比赛角色定位,形成良好的比赛心态,并提高他们面对各种条件的应对能力、承受能力和心理调控能力,体现出高度的自信、灵活的作战策略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最终形成最佳的竞技状态。
3 2008年奥运会心理科技攻关和服务工作
在备战雅典奥运会过程中,总局立项的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组与奥运会心理科技服务工作组是我国心理科技服务的2种主要工作形式。目前,各国家队越来越重视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已经开始聘请心理专家深入国家队,进行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2003年3月,在体育科学学会的领导和支持下,运动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申报的“2008北京奥运与运动员心理训练”课题成为中国科协审批的有关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的17个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通过借用奥运强国的心理学智力资源,进一步加强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总体规划心理训练、心理训练方法的具体运用、心理训练效果的监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已有部分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再次深入到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服务工作中。
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心理科技服务工作主要目标是完成运动员心理训练与咨询服务系统,它包括运动员心理状态诊断与评价系统、运动员心理咨询服务系统、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心理调控系统等。
3.1 运动员心理状态诊断与评价系统
对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状态的诊断和评价,能为运动员选材和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运动员竞赛心理状态的科学诊断还是赛前心理调节的基础,它有助于运动员形成良好竞赛状态,对他们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起着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围绕“最佳竞技心理能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运动员心理素质与选材、优秀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评价与监测、优秀运动员心理训练理论与方法等研究系列,完成了“优秀运动员个性心理特征研究”、“运动员心理测评计算机系统”、“运动员竞技心理能力和状态诊断”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竞技运动实践,承担并完成了数届奥运会、亚运会及全运会的运动心理科技攻关与服务任务,并获得国家体育总局26届、27届和28届奥运会科技攻关服务奖。
由于选材问题一直是制约运动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国家体育总局长期以来都将选材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对奥运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运动员进行科学地心理选材,进一步加强优秀运动员心理特征的理论和研究,是今后我国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在运动员心理状态诊断与评价系统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此外,还要针对不同运动项目运动员,建立运动员综合心理指标监测系统,为从心理特质和心理状态等方面了解和指导运动员训练,提供心理学依据。在进一步借助海外智力的力量的基础之上,进行科技创新,通过赛前应激的神经免疫指标监控研究、赛前情绪及心理激活状态监测和调控研究、运动员赛前脑机能状态监测研究等等,研制出可以快速、准确、动态地监测和评定运动员的即时心理状态的测试系统,为心理咨询和心理调控工作提供根据。
3.2 运动员心理咨询服务系统
建立运动员心理咨询服务系统,目的在于为运动员建立个性化的心理档案,充分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知识对运动员进行咨询,系统地、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解决运动员现存的心理问题和克服其心理障碍,加强运动员积极的自我观念,并提高其心理技能,为训练和比赛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第28届奥运会科技工作中,由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组织成立的“备战奥运会心理专家组”为100余名运动员进行了心理咨询和服务。此外,由心理专家组编写的《心理咨询手册》、《心理调节手册》、《心理调节日记》和《心理调节功能性音乐》等资料,教会运动员、教练员掌握,使运动员能够在赛场及时调整心态,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深受运动队的欢迎。专家们还在赛前有针对性地为运动员量身定做出完整的个性化“比赛心理应对方案”,使运动员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估计在先,把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握在手中,运动员就可以胸有成竹、满怀信心地走向赛场,沉着应战。
为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心理科技攻关服务要加强技术创新,增强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强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及应用。重点是加强不同项目专项心理训练的研究、心理训练测试及评价方法研究、比赛最佳心理状态形成要素与训练手段研究以及基本心理技能拓展训练。
3.3 运动员参加重大比赛心理调控系统
心理调控是在心理咨询等活动的基础上,帮助运动员纠正不正确的认识,改变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任务、自然、社会和人际关系环境的良好适应。较好的心理调控能力对运动员的训练、比赛和生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备战北京奥运的心理科技攻关服务中,我国运动心理学研究还将利用在运动员心理状态诊断与评价系统和运动员心理咨询服务系统研究方面的成果,加强技术创新的应用研究,致力开发和研制出能够监测运动员心理状态,和提供心理调控知识和方法的便携式、智能化的心理干预和调控系统。这种智能化系统研制成功后,将使运动员快速地认识到自己的临场心理状态,及时展开心理咨询,或者使运动员及时运用针对性和可行性强的心理调控方法,有效地调节紧张、焦虑等情绪,最终形成最佳竞技状态。
“科技奥运”是一个涵盖奥运会整个过程、满足各种需求的“全方位理念”。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的心理科技服务工作将从中国的实际目标出发,突出专项特点和重点问题,组织一批专家,加强技术创新科研攻关,克服过去启动时间晚、整体工作计划性不强、人员不足等实际问题,充分地发挥我国运动心理学的力量,为奥运健儿在北京争取更大的光荣做出贡献。
作者:姚家新(武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