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建议

         时至今日,距2008年奥运会的博弈仅有整整3年。与历届相比,我国在新周期的备战工作起动早,设计与筹划周密严谨,重在“组织落实、计划落实、责任落实、保障落实”,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推进的明显特征。各项工作目前已经纳入备战体制,这种体制不应视为战前的应急措施,而是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指导,以完成2008年奥运会任务为目标,旨在进一步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竞技体育实力,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常态模式和有效途径,是一种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从总体来看,各级组织和各类人员都有很强的使命感、紧迫感,表现出一种非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势。竞技备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形势在不断变化,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充满了变数,还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最近,张钧汉、郭仲恭同志和我共同研究了备战形势,现就备战工作涉及宏观方面的若干问题发表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期引起讨论。    
1  当前世界竞技运动发展趋势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1.1  2008年奥运会的国际竞争已经全面展开
    雅典奥运会是一面镜子,世界各体育强国都对国际体坛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反思。韩国认为近邻中国和日本在雅典的出色表现使韩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美国认为北京奥运会的挑战要远大于雅典;俄罗斯从失利中调整战略,把我国和美国视为主要对手,准备进行“平起平坐的争夺”;德国为自己在雅典的表现打了“及格分”,正在查找雅典出现的问题。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总结、“整改”。世界各国的这种忧患意识迫使他们提前启动了行动计划,从目前掌握的有限信息来看,各国的备战计划各有不同,但有一些共同点:
    (1) 各国政府体育主管部门和奥委会都把今后几年竞技体育发展目标集中在2008年奥运会上。例如德国不强调奥运会前世界锦标赛成绩,把奥运会取得好成绩作为备战工作的最终结果。
    (2)多数国家都把备战提前3年以上。
    (3) 队伍管理趋向于集中、统一的模式。例如日本正在实行“培养一贯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成立国家跳水队,其管理体制和训练模式越来越接近中国。
    (4) 强化备战措施,增加拨款,加大科技介入,纷纷建立或扩大国内科训结合的训练基地,并计划在北京或与北京相近地区建立适应性基地等。
    (5) 扩大队伍,增加奥运会适龄队员的比例,优势项目和优秀运动员受到特别的重视和优待。世界各体育强国这种咄咄逼人的气势更增加了北京奥运会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给我们敲响警钟。
    前几届奥运会,美国人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俄罗斯的目标是与美国一决高低,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与我国同属一个层次,相互间竞争激烈。我国历来坚持 “唱低调,鼓实劲,争取最佳成绩”的方针,为自己的拼搏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机遇。北京奥运会形势不同,美俄两强目标定位转向我国,各国备战力度的加大,国内外媒体的舆论导向和广大群众期望值的空前升高,对我国的竞技备战形成了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压力。我们必须冷静地面对这种严峻形势,牢牢掌握竞技格局的变化和主动权,做好自己的工作。
1.2  密切注意奥运会项目世界化的趋势
    在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关于“奥运项目变更有利于奥运会未来发展”的提议下,奥运项目的更替计划正在实施。
    2005年6月13日,国际奥委会发布了奥运项目委员会对28个夏季正式比赛大项和高尔夫5个希望纳入正式比赛项目的评估报告。评估报告从普及率、电视和媒体报道、门票销售、反兴奋剂政策共33个标准对28个大项进行分析,并列出了相关的数据和事实。该报告最终形成了新加坡决议。
    在墨西哥城全会上,国际奥委会决定每届奥运会之后,都要对奥运会项目的组成进行系统的审查。
    这些决定和情况表明,有些国际单项组织,特别是全球化程度低的项目都面临着一种压力。为了避免本项目从奥运会出局的厄运,迫使他们不得不从普及率、影响力、政策性等方面考虑本项目的发展,奥运项目世界化将成为世界体坛的一大趋势。在前几届奥运会的周期中,各个国际单项组织从观赏性、商业性、参与性等方面考虑,已经通过修改规则、政策性调整、设项变化、参赛名额的分配以及金牌的分流等多种措施,试图限制或打破少数国家垄断世界比赛的格局。近期如跆拳道联合会主席赵正源提出将跆拳道项目世界化的构想,力争在北京奥运会上全力打破由中国、韩国、中国台北、美国、伊朗5支队伍垄断的局面。国际奥委会的有关决定,必然加速这种趋势,将对我国的传统强项或新生的强项增加更多的麻烦。我国若干优势项目世界打中国的局面不仅没有改变,而且加剧并扩大了这种趋势。我们应该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和规律,适时进行科学而充分的论证,以应对越来越大的压力。
1.3  认真研究和掌握规则
    2005年7月,在合肥举行的全国科技、反兴奋剂工作会议上,肖天同志提出要注意研究规则的变化,这个提醒非常重要。在新的备战周期中,多数项目的规则都进行了修改,有的项目例如体操是带有整体性甚至革命性的改革,规则的变化决定了技术的发展方向,对运动员的基本素质、能力、动作难度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赛规则是一切运动的生命线,熟悉、掌握运动规则,使之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这已为我国优势项目的实践所反复证明。有的项目例如乒乓球、跳水等针对我国的意图非常明显,就多数项目而言,规则的修改对我有利有弊,项目不同利弊大小也不尽相同,我们所强调的是重视规则的必要性。规则是一把双刃剑,是帮手也是杀手。我们可以拿起这个武器确定和运用自己的技术和战术,以压制或制约对手,淋漓尽致地发挥水平,也可以争取裁判,维护自己的特长和打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充分合理地运用规则也是战斗力。反之,不能准确掌握规则,哪怕在细微之处出现漏洞,造成违例失分,即使实力再强,也会为人所治,最终导致功亏一篑,规则变为杀手。    
2  关于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指导思想的思考
    与往届相比,我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比赛的目标定位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区别在于考虑全面提升我国竞技实力和东道主作战的需要,成为多元化、全景式的目标体系。刘鹏局长在2005年全国局长会议上指出:“2008年北京奥运会迫在眉睫,在北京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是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这也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要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方面”。这段文字是从社会需求和社会评价的基点上确定参赛目标的,体现了我党的执政宗旨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根据这一精神,我国的战略目标应当着眼于北京奥运会综合效应的全局,具有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的特征。
    我们认为,应当用5个变量衡量我国参加奥运会的战略目标,即位次(金牌)、总量(奖牌和入选名次)、影响力(球类集体项目和基础大项)、精神状态和道德水准。我国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的上乘表现已经初步展现了这一全景式的目标框架,金牌排位的提升,奖牌总量的增加,“119”工程的突破,网球摔跤等项目脱颖而出,刘翔引发的明星效应,以女排为象征的球类集体项目的精彩表现,全体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发向上、为国争光的精神风貌,反兴奋剂斗争的新胜利以及运动员良好的道德风尚,这一切都为实现2008年奥运会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前几届奥运会的优异成绩和历史性突破,是我国竞技实力长期积累和博弈的结果。面对28届奥运会的严峻形势,我们应该在战略指导思想上进行调整。从全局到局部,从群体到个体,都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克服保守,实行全面进攻的战略,以积极的姿态对待压力,迎接未来的挑战,主动出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整合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甚至必要的冒险和牺牲,为打好奥运会之仗做好准备。    
3  实现新的战略目标,应该注意处理好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正确处理战略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
    战略目标是理想目标、奋斗目标,而具体目标是预测目标、实现目标。亚特兰大、悉尼、雅典奥运会的理想目标定位在保持第2集团的领先地位或前列,而具体目标分别为12~14、18~20、20块以上金牌,这是基于世界体坛格局、我国真实实力以及我国多数强项打分计点、直接对抗的特点得出的结论。超前实现目标的原因除环境和条件外,主要是赛前准备和临场发挥。从目前世界格局的静态分析来看,我国总体实力远逊于美、俄两强,德、法、澳等国也不可忽视,我国的具体奋斗目标选择前3名是恰当的,其他4个变量要求更高、更全面、更有力度。
3.2  及时掌握各国运动项目的强弱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作战方针和应对策略
    从各国动向来看,雅典奥运会对各个体育强国刺激太大,都在处心积虑地调整战略方针和策略。俄罗斯在前几届奥运会上表现不佳,主要原因在于发挥失常,造成赛前预测与表现实力的反差。雅典奥运会除了已得到的27枚金牌外,还有19个有实力的小项目标落空,若以50%成功率计算,其金牌总量远远超过中国。美国田径短距离的失利使其金牌总量严重下滑,其原因是“巴马科”兴奋剂事件的影响。在新的奥运周期中,美、俄决不允许这样的悲剧重演。德国强项赛艇、自行车金牌大面积失利,法国自行车的惨败,都会激起这些国家重振雄风,恢复强势的欲望。有些项目虽不与我直接对抗,却关系到各国奖牌总量的对比。其他国家如日本、韩国、古巴等纷纷强化优势项目的态势对我国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相互交叉,共为优势的项目,竞争日趋激烈。各个项目具体目标的实现程度是战略目标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实施途径,强势项目的削弱或增进,必然影响战略目标的最终结果。
3.3  进一步强化战略重点
    我国的战略重点是多年来在实施奥运战略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0世纪90年代确定6个优势项目和田径、游泳2个基础大项为重点,这些项目的出色表现确立并巩固了我国在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奥运会上第2集团的领先地位,并在悉尼奥运会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1世纪第1个奥运周期,国家体育总局从全面提升我国竞技实力和增强社会效应出发,提出了建设“119工程”,强化球类集体项目的构想,事实上已把我国奥运战略的重点确定为优势项目(含潜优),“119工程”和球类集体项目(特别是三大球)。因此,雅典奥运会再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北京奥运会的战略重点更加明确,但不少项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和问题:6个优势大项几乎都面临规则变化和世界化趋势带来的巨大压力,承受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和考验。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依然停留在若干优势点上,继续扩展和强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在2005年7月举行的蒙特利尔世界游泳锦标赛上,美国、澳大利亚所表现的强势令人瞠目,由此可见,我国游泳前进的道路步履维艰。应该认真总结雅典奥运会我国球类集体项目的经验教训,成功与失利的因素固然很多,主要原因在于稳定而整齐的阵容,先进而成型的技战术。女排靠的是阵容齐整和技术全面、快速多变的技战术风格,即使在赵蕊蕊缺阵的情况下,也有人替代,使全队整体实力的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中国男排未能入围,女足严重失常,男女篮未能再前进一步,也主要基于此种原因。
    我们认为,强化战略重点,目前应注意以下几点:
    (1) 6个优势项目仍然是重中之重,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基本力量。重点项目的“保值和增值”至关重要,不能因扩展其他重点而慢待,相反更要加大扶持的力度。优势项目面临世界性的挑战,属正常现象,也是规律,在动态变化中出现滑坡或失利也不足为怪。问题在于我们的高度警觉和正确的策略,在指导思想上不能保,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越保越保不住。在巩固、发展强势中,尽力挖掘潜能和余量,能够全额夺金,就要力求“饱和”。
    (2) 我国的优势项目在扩展。在此前举行的奥运会上,若干潜优势项目如跆拳道、女柔等,甚至有的落后项目都为我国奖牌的增长做出了贡献,有的已转化为优势项目。从目前来看,我国一批潜优大项或大项中某些小项具备了实力,主要是解决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树立信心、敢于胜利的问题。我们应该象抓优势项目一样给予强力支持,逐步使之成为优势项目。
    (3) 在备战过程中,对所有优势和潜优势项目都要从严要求。内部制定目标要科学,实事求是,战前也可以调整。我们应该记住“法乎其上,取乎其中,法乎其中,取乎其下”的道理,在备战过程中实行高标准、强压力是必要的。
    (4) 做好运动队伍的新老交替是备战工作的关键。我国优势项目都要在3年内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新老交替,不仅要年龄衔接,尤其是水平的衔接。目前在重点项目中有一大批25岁以上的大龄运动员担负着攻坚任务,再过3年他们接近或超过30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女运动员,由于我国女性生理和心理特征的影响,要持续保持高水平还要做很多工作。有些运动小项虽然因个别运动员水平高,目前正在创造佳绩,但“单挑”的现象依然存在,后续人才的水平差距较大。有的双人或多人项目现在虽保持优势,但从发展的角度看,要防止因“缺腿”等原因变为劣势。应充分利用一切空间和时间加大队伍调整的力度。例如,根据规程,柔道项目规定东道主不进行奥运会积分选拔,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机会,选拔和锻炼年轻选手,适当降低年度大赛的成绩要求,以利成长。球类集体项目的调整,除了考虑技战术需要外,还要重视替补队员的选拔与培养。从一定意义上说,“替补”与主力同等重要,替补上场体现了战术调整,改变不利局面,有时能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新老交替是一门科学,是持续发展优势的关键环节。从各个项目的备战计划来看,这一问题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措施。我们期望能够在3年内顺利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能够在优势项目内部形成多强对抗的局面,成功塑造出人才群体。
    (5) 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习借鉴日本优势项目迅速崛起和美国、澳大利亚游泳扩展强势的经验,进一步增强自我实施能力,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整合各种资源,特别是对吸纳社会资金能力弱的“冷”项目,给予编制、经费方面更多的支持。
    (6) 一个周期的战略重点是稳定发展的过程,又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践的深入,适时对战略重点进行调整也是必要的。
3.4  实现2008年奥运会战略目标,必须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之真正成为备战工作的生命线
    显而易见,我国在北京奥运会成绩越好,广大群众和国内外媒体对运动员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要求越高,甚至会出现苛求或挑剔。在所有的政治教育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是核心教育,是永恒的主题,是其他任何思想工作或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我们并不怀疑其他学科的科学性,但应该强调的是,牢固树立祖国培养意识、人民培养意识、团队培养意识,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运动员生涯的根本素质;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际体现;是提高水平,顽强拼搏,夺取优异成绩的原动力。我们必须重视现代运动员的特点和价值观,但不能因为时代特点的不同和物质的、文化的、社会的、家庭的多元追求而削弱这种基本的教育。我们的任务应该是,通过适应现代青年特点,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帮助运动员在多元价值追求中确定人生价值的最高值,这就是爱国、奉献,以在国际大赛上升国旗、奏国歌为己任。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掌握这一思想武器,不仅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之必须,而且能够在指导全局,科学地把握训练和比赛等方面增长智慧。我们经常在实践中遇到客观与主观的关系问题,过去,有的同志对项目发展滞后、比赛失利等问题,往往过分强调客观原因,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由于偏离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致使这些问题长期未能解决。思想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运动员的心理变化。例如,对主场作战与客场作战的认识,赛前实力对比和实力转化的看法,对运动员的信心、情绪会产生作用。在比赛中,运动员经常遇到强势与弱势、主动与被动、领先与落后、相持状态下的微变与突变等矛盾运动,他们临场处理这些瞬息变化着的矛盾,依靠的是辨证的思维方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心理教育并不能代替辩证法的教育。
    体育道德水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要培养运动员的大局意识、道德价值意识,要有东道主的度量和气质,以良好的道德风尚赢得人心。反兴奋剂斗争的关键在于领导和执法力度,一例阳性会对全局造成影响,对此决不能有丝毫麻痹或懈怠。
3.5  进一步明确以科技为依托提高运动成绩的思路,加大科技介入的力度
    2005年7月举行的全国体育科技会议表明,我国在科技攻关与服务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为悉尼、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据各运动项目反映,目前体育科技工作仍然存在着某些缺憾。例如科技服务的课题较多,攻关的力度不够,长期困扰训练的难题办法不多,科技工作的整体性推进,资源的整合和体制性障碍有待进一步解决等。全国体育科技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方针和部署,我们试从另一视角提出一些建议:
    (1)强化攻关,在继续坚持科技服务,辅助训练的同时,如乒乓球所列的10个课题一样,更多地介入训练的核心领域。在项目特点、规律的研究中提供新视野、新思维、新方法,在体能的提高和技术、战术的创新,训练方法、手段的改进,器材的研制等方面发挥科技的作用。
    (2)对长期反复出现的伤病预防与治疗,疲劳恢复手段的改进等重大课题要集中力量进行研究,这是提高训练水平和质量的最大障碍。很多项目在赛前训练和比赛中处于亚健康状态,难以发挥最高水平,这是主要原因之一。科研也需要举国体制,不仅要整合体育系统的资源,还要吸纳社会的力量,体育界本身长期不能解决的难题,可以依靠其他领域的高科技部门。对重大课题的研究应多开一些研讨会、论证会或进行高层专家会诊。体育科研的领域还应增加宽度和深度,例如,在营养学的研究和运动量的把握上,不仅要掌握体能的“存量”和“增量”,还要对“节能”进行研究,否则,能量抵消失衡或耗量过大,无疑是一种浪费。
    (3)把科技信息工作提高到新的层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竞技比赛也是信息战。过去,我们的信息渠道主要依靠信息部门从网络、媒体摘取资料,各运动队从参赛或外派人员中掌握动向,我国参加国际单项组织的人员提供的情况。总局信息中心(前信息所)为前几届奥运会提供了大量信息资料和综合分析的成果,为备战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信息资源分散,未能形成统一、有机的信息系统,导致信息量少,不能集中,编辑、梳理、分析、研究不够系统,信息转化为情报和对策的能力较弱,信息体制、机制的改革和资源的整合势在必行。
    体育科技是关系到人体极限的特殊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训练手段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和实验,科研项目特别是自然科学类的立题要经过严格审查,以避免步入误区、盲区,甚至伪科学。
3.6  重视战略思维和理论思维,重视对东道主利与不利因素的研究
    主场作战固然有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要进行反向思维,研究其负面影响。例如,据射击权威人士分析,在雅典奥运会之前的17届奥运会上,东道主总是收效甚微。其中有10届颗粒未收,有4届仅获1枚金牌,获2枚的只有1届。有2届东道主获3枚,其原因是:第22届莫斯科奥运会,因西方抵制,原苏联获得3枚;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因原苏联和东欧抵制,美国获3枚。这一现象说明,无论国内外舆论对所有项目的压力,还是不同项目的不同处境,不同比赛因素,并不都是对东道主有利的。
    一份材料显示,皮划艇项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训练指导思想进行再认识。前一周期确立了“坚持以有氧训练为主、坚持以个体能力训练为主和坚持以每桨效果为主”的训练指导思想,使女子皮划艇的个体能力有了发展,但在重点项目多人艇上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在近期的反思中,他们发现在“三个坚持”的平行关系中以速度为特征的每浆划船效果是核心,对训练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尽管这种理念有待于实践,但超前思维的态度、方向和思路却毋庸置疑。
    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历来重视项目特点、规律的研究,要求建立竞技体育科学发展观,用理论思维指导项目的发展。我国优势项目持续发展的历史证明了理论指导实践的威力,雅典奥运会上若干落后项目的突破,靠的是理论的升华和技术的创新、战略性的选项和配对。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与科学实践的辨证统一。轻视理论研究,或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必然受到历史的惩罚。训练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工程,而理论思维和训练指导思想是第一要素,没有先进的理论就没有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可喜的是,目前各运动项目已充分认识到科学思维的必要性,但工作的力度或研究的深度还不够,我们期望在新的周期有更大的作为。
    作者:吴寿章(中国奥委会)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