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
举办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会带来深远和显著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在韩国、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都有所涉及,而以奥运会的经济遗产最为多见。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后,许多学者和专家都十分关注奥运会将对我国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带来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研究都是围绕某届奥运会对某个举办国的影响进行分析或研究,很少从比较的视角对不同奥运举办国所留下的综合遗产进行分析比较。为此,本文将在过去半个世纪举办过奥运会的欧洲、美洲、澳洲和亚洲国家中,选取西班牙、希腊、加拿大、洛杉矶、墨尔本、悉尼、东京和汉城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比较以往奥运主办国所留下的遗产基础上,预测2008年奥运会可能给中国,尤其是北京留下的遗产。
1 有形遗产
1.1 基础设施
通常,几乎每个奥运主办城市都为这一赛事进行大量的基础建设。根据Essex and Chalkley关于奥运会对举办城市影响的研究,本文将研究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分为三类。
在第一类城市寻求使费用降到最低,没有建新的体育设施或在体育设施上投资很少。第二类城市多建立了大的体育设施,但城市环境和基础设施变化不大。第三类城市多利用主办奥运会的机会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完善,投资往往超过了建立新体育设施的需要。
1.2 经济遗产
经济遗产自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以后引起了世人的关注。研究表明,举办奥运会可增加就业机会,但不一定能够盈利。奥运对经济也可能有负面影响,如地产、房产和房屋租金价格的上涨。主要资金流向举办城市,影响其他地方经费的获得。
2 无形遗产
2.1 意识塑造
通过奥林匹克的仪式,如奏国歌、升旗等,引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意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借助奥林匹克的娱乐价值,可提高民族地位和自豪感,动员全社会来支持较难实现的国家工程。正如前IOC主席布伦戴奇在评论1964年东京奥运会时所说:“整个国家,从报童到工业巨头,都把奥运会当作了自己的事情。他们不怕麻烦,尽量使来访者满意。”正是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东京奥运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会后日本获得了包括奥林匹克杯在内的IOC的5项奖励。
墨尔本奥运会前一周召开了体育世界大会,吸引了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300多名代表。尽管1976年的奥运会从经济上讲是一个“灾难”,但它推动了加拿大,尤其是魁北克省的体育和健身的发展。该运动会促使联邦决策者用国家计划和资助的专业机构来替代效益低下、自愿型的管理机构。结果,加拿大的竞技体育水平迅速提高。奥运项目的联邦经费在1970~1976年间增加了5倍。根据全国调查,1976~1981年间参与体育的人数增加了41%。
2.2 促进体育发展
举办奥运会通常会促进举办国竞技体育的发展。除加拿大以外,其他国家在举办奥运会的那一年,运动成绩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中以西班牙最为突出。第一次在亚洲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把排球和民族项目柔道首次纳入奥运比赛方案,不仅展示了日本在这两项上优势,还促进了柔道和排球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1986年 IOC决定放弃只有业余选手才能参加奥运会的传统准则以后,1988年汉城奥运会网球选手得以重返赛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进一步看到以职业选手组成的美国“梦之队”的精彩表演。随着职业选手的参赛,科学技术的运用,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每一届奥运会都产生了不少的世界纪录和难新动作,为世界留下了丰富的运动遗产。
2.3 仪式遗产
奥运会的各种礼仪和仪式,包括开幕式、闭幕式、火炬接力等都是人类文化的财富,是全球性的遗产。1956年墨尔本奥运会打破了运动员按国家排列入场的做法,不同国家的运动员走在一起,共同庆贺,增进友谊。1976年第21届蒙特利尔奥运会的圣火传递是用一座电子感受器将火焰的离子变成电子脉冲,发射给太空的卫星,经它传递到加拿大渥太华国会山上的激光装置。这个装置收到脉冲后,把它转变成热射线点燃了火炬。然而,多数奥运会的圣火传递是由不同人士传递完成。持续时间和参加接力的人数随不同奥运会而有所变化。
汉城、巴塞罗那以及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是以展示主办国文化为特征。198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手拉手》为汉城奥运会平添了几分光彩;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的主题曲《巴塞罗那》,将美声咏叹,摇滚旋律与节奏和普通流行音乐调式神奇地融合在了一起,西班牙残疾射箭运动员Antonio Rebollo首次用燃烧的弓箭点燃体育馆上方的奥运会火炬,火焰骤升3米,令观众叹为观止、兴奋至极。悉尼开幕式以土地和居民,水火对大洋洲的重要性,外来移民的到来和一个充满活力和技术先进国家的诞生,令人难忘。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以唤起人们对3000年希腊历史和文化追忆的生动场面而赢得了世界的广泛称赞。按从史前到现代的时代顺序安排的表演,给观众上了一堂奥运会和希腊的历史课;它将历史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在闭幕式上举行男子马拉松的发奖仪式,雅典开创了奥运历史上的前河。
2.4 艺术遗产
在墨尔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以民族文化为主的艺术节,组委会为此活动投入了4000英镑。东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艺术展,介绍日本的传统文化、艺术、音乐和舞蹈。官方记录片:“东京奥运会”首次在电影院播放。2000年奥林匹克艺术和体育竞赛是1948年以来的首次举办。54个国家奥委会参加了竞赛。竞赛评委会由来自艺术界的知名人士组成,他们共收到68座雕塑和113幅绘画参赛作品。2000年3月29日,评委会颁发了雕塑和绘画作品两类的三个奖项和 5个证书。
2.5 政治遗产
2.6 制度遗产
2.6.1 多样的奥运运作模式
本文研究的几届奥运会采用了国家领导、私人运作和公私合作的三种不同运作模式
2.6.2 多种筹资渠道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举办城市开始采纳商业性的筹资形式。1976年蒙特利尔运动会,共有628个赞助商和供应商参加,但只为组委会征集了700 万美元。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组织者尤伯罗斯采用了以商业经营为主,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为辅的方式筹资。组委会把赞助分成三种类型:官方赞助商(34个公司),“供销商”(64个公司),特许经销商(65个公司)。每一类都有明确的、排他的权利。大多数赞助公司都是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奥运会结束后,组委会宣布盈利2.227亿美元。除了商业手段外,1988年和1992年的奥运会政府也给予了资金投入,但这些投入从性质上来说,已不是一种社会福利行为,而成为以将来经济收益为目标的政府经济行为。
从20世纪80年代起奥运营销收入逐届增加。
由于奥运营销收入的增高,组委会从中得到的份额也相应增加。
尽管从赞助所得的收入逐届增加,但从80年代以来,用奥运会做广告的企业数量却较以前有明显的下降,且维持在100家左右。这可能与赞助方案的排他性有关。
2.6.3 昂贵的安全费用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流血事件”以后,安全问题成为奥运举办国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紧接其后的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采取了十分严格的保安措施。从此以后,举办奥运会的预算中都增加了保安这一项,且费用逐届上升。在美国“9.11”事件后,大型体育赛的安全保障更是备受关注。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安全费用达12亿美元之多,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4倍,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50倍。巨额的安全费用开支无疑给奥运承办方带来了沉重的经费负担,而高度紧张的气氛影响了奥运盛会的欢乐气氛。
3 2008年奥运遗产展望
3.1 有形遗产
3.1.1 现代的城市
为了举办2008年奥运会,北京将在治理环境污染、60项重大工程、新体育场馆建设、奥运会举办、基础设施上总共投资1045亿元人民币。仅北京市用于奥运会的投资就达2800亿元。从2001年到2008年用在城市建设的费用将达1800亿人民币。大量的高速路、高架桥、环保汽车的使用和建设,会彻底解决北京市的交通拥挤状态。新的地铁、轻轨、公共汽车的提前运营,会大大提高交通效率。而绿地建设、奥运村及奥林匹克公园的兴建,将使古老的北京充满现代活力;信息网络通道的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将为信息高速新经济提供更大的空间。
3.1.2 一流的体育设施
北京奥运将使用35个比赛场馆(其中京外地区5个)、59个训练场馆及配套专用设施。总投资预计达140亿美元。
3.1.3 增长的经济
奥运会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台发动机。我国国家统计局认为,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每年为GDP总量的0.3,对举办城市北京而言,这一拉动作用要增大10倍。北京奥运会将可能带来10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
3.1.4 科技和环保的加速发展
为办出一个“科技奥运”,北京将充分利用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和材料科学来建设奥运场馆、通讯和交通设施,对环境进行科学的整治和管理,对奥运赛事、交通、食宿等进行科学、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和管理。
3.2 无形遗产
3.2.1 中国传统体育走向世界
有利于武术在全世界推广和发展东方体育文化。
3.2.2 具有中国特色的开/闭幕式
北京希望借助奥运会来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历史和日益增长的综合实力。在开/闭幕式的设计中,如何将中华文化和以体育为核心的奥运文化有机结合,给世人留下一个回味无穷的记忆将决定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的成败。
3.2.3 民作用的发挥
应学习日本东京奥运会的做法,发挥大众的主人翁精神,全民参与到奥运会的服务之中。
3.2.4 奥运价值的认同
北京赢得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机会之后,“奥运热”横扫中华大地。随着奥运教育的普及和深入,对以公平竞争、和平、友谊、追求卓越和全面发展为核心内容的奥运价值和理想将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3.2.5 自愿服务意识的建立
北京奥运会的志愿工作人员将达10万人左右,通过参加志愿服务队伍及其教育培训,有助于培养国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这对社会的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董进霞(北京大学)
张锐、高峰、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