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研究

1  现阶段影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
    由于现代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在应用于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时存在上述局限性,因此,我们应从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和特点出发,借鉴现代企业融资结构基本理论的合理内涵,对现阶段影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结构选择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为其选择适宜的融资结构。
1.1  融资成本
    融资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本而付出的代价。无论是在财务理论还是在财务实践中,融资成本都是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重要因素。股权融资的成本包括股票交易费用和股利回报,在我国目前由于尚无俱乐部上市,故股权融资成本主要是股利回报,但我国大部分职业体育俱乐部连年亏损,基本上没有盈利可供分配,故俱乐部股权融资的成本几乎为零。职业体育俱乐部通过债务融资必然有申请贷款费用、利息等成本,故在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债务融资的融资成本远远高于股权融资的成本。
1.2  融资能力
    融资能力是融资主体所具备的运用各种融资方式进行融资的条件或资格。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融资能力是由俱乐部自身的规模、资产的构成、盈利能力等因素决定。
1.3  融资风险
    股权融资作为一种权益性融资,俱乐部不负有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对俱乐部是一种软约束,融资风险相对较小。债务融资,要求俱乐部必须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向债权人支付既定的本金和利息,而且是硬性的,这种硬性的约束加大了俱乐部的融资风险,因此,债务融资风险较大。
1.4  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状况
    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尚未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经营收入渠道有限,且严重不均衡,大部分俱乐部不具备盈利能力,严重制约其融资能力。
2  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结构的选择
    对国外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在俱乐部发展的不同阶段应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和资本市场的偏好,选择适宜的融资结构。现阶段由于我国大部分俱乐部亏损经营,因此,在融资结构的选择上应首先满足其对发展资金的需求,并结合现代企业融资结构基本理论的合理内涵和影响俱乐部融资结构选择的因素,选择适宜其发展的最优融资结构。
2.1  优先选择股权融资
2.1.1  首先,从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融资需求来分析,俱乐部融资是为了满足其对发展资金的需要。根据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状况,债务融资显然无法满足俱乐部对发展资金的需求,相对而言股权融资具有融资数额大,无按期还本付息义务等优点,可以解决目前俱乐部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因此,俱乐部应首选股权融资,在现实中我国大部分俱乐部也都是通过股权融资来筹集发展资金的。
    其次,从融资成本角度分析,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股权融资成本明显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故股权融资应成为其首选。
最后,从融资风险角度分析,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处于发展初期,具有资金需求大、经营风险大、投资回报率差等特点。因此,应选择有利于规避风险的融资结构设计。股权融资作为一种权益性融资方式,无须按期还本付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股东按其投资额承担有限责任,最有利于分散风险。因此,应优先选择股权融资。
2.1.2  股权融资的主要实现方式
    (1)俱乐部原始股东的增资
    当俱乐部发展资金不足时,一般由董事会提出增资报告,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各股东按照增资方案对俱乐部追加一定的投资,满足俱乐部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2)企业集团的风险投资
    企业集团风险投资主要是指国内大型企业集团甘冒风险对国内处于发展初期的职业体育俱乐部进行投资,并通过参与对俱乐部的经营管理和提供增值服务等措施,促进俱乐部的快速发展,以期在未来获得长期资本增值的一种投资方式。该方式是目前国内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主要融资方式。
    (3)股份制改造融资
    股份制作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并完善的一种现代企业财产组织制度,能够很好地解决资金分散占有与集中需要的矛盾。因此,职业体育俱乐部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投资,从而解决俱乐部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
2.2  适当比例的债务融资
2.2.1  现阶段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在通过股权融资解决了其发展资金不足的后顾之忧后,应进行一定比例的债务融资。虽然当前俱乐部进行债务融资的直接成本要大于股权融资,但俱乐部若仅依靠股权融资,则必然导致俱乐部自有资本使用的低效率,增加俱乐部的平均资本成本,不利于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最终导致俱乐部经济效益的下降。一定比例的债务融资不仅可以优化俱乐部融资结构,降低其平均资本成本,冲减税基,还有助于俱乐部财务杠杆作用的发挥,使股东获取超过俱乐部正常盈利水平的收益,提高俱乐部的市场价值。此外,债务融资是有显性成本的,对俱乐部是一种硬约束,可以提高俱乐部资金使用的效率,而且俱乐部资金的使用还要受到债权人的约束和监督,有助于防止俱乐部的黑色支出。
2.2.2  债务融资的主要实现方式
    (1)商业银行抵押贷款
    职业体育俱乐部以其拥有的可供抵押的财产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并以自己的财产作为偿债的保证,就比较容易获得批准。
    (2)股东信用担保贷款
    俱乐部的股东一般为国内规模比较大的企业集团,经济效益好,信用等级较高,俱乐部可以通过股东的信用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俱乐部通过股东信用担保贷款不仅有利于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还可以减轻股东的财务压力,股东只有在俱乐部无法偿还债务时,才以担保人的身份代俱乐部偿还债务。
    (3)企业集团内部借贷
    企业集团内部借贷在实际操作中有两种方式:一是当职业体育俱乐部靠自身资质和信用无法获得银行贷款或成本过高时,可以由企业集团出面申请贷款,然后转贷给俱乐部;二是在企业集团内部成立财务银行,按照资本市场上资金运行规则调剂其他子公司的闲置资金借给俱乐部。
    (4)商业信用融资
    商业信用是指商业交易中的延期付款或延期交货所形成的借贷关系。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可以利用的商业信用融资方式有应付费用的延期支付、应付账款、分期付款和出售套票等方式。
2.3  俱乐部长期发展的融资结构——优先选择内源融资
    企业的内源融资是其长期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目前我国大部分职业体育俱乐部由于连年亏损经营,没有盈余进行积累,基本上不具备内源融资的能力。因此,当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应不断加强其市场经营能力,拓宽收入渠道,提高盈利能力,使其逐步进入良性发展渠道,待俱乐部具备内源融资能力时,应优先选择内源融资。
3  制约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的主要因素分析
3.1  宏观层面原因分析
3.1.1  缺乏相应的扶持职业体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职业体育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繁荣体育市场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国家体育总局出台过提倡职业体育俱乐部发展的有关文件,但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出台相应的扶持职业体育发展的投资、金融和税收等优惠政策。
3.1.2  资本市场准入条件过高,限制过严
    我国资本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根据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的条件,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无一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
3.1.3  银行信贷体制改革,否定了为职业体育俱乐部提供贷款的可能性
    近年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不约而同地开始大规模的信贷战略调整,信贷政策纷纷开始实行所谓的“双大”“双优”战略,集中有限资金支持优势产业、优质大客户和大项目,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由于其自身盈利能力差、信用等级低,缺乏稳定的可预期的现金流,所以商业银行往往将其视为高风险客户,自然不在商业银行的“双大”“双优”战略内。
3.1.4  风险投资机制不健全
    由于风险投资在我国起步较晚,与之相匹配的投资机制、运作机制、增值服务和激励约束机制等制度设计尚未建立,制约了风险投资在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应用。
3.1.5  适合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的金融产品缺乏
    我国现有的金融产品是比较常规的,适用于一般企业,缺乏适合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的金融产品。
3.2  微观层面原因分析
3.2.1  职业体育管理体制不健全
    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的下属机构,代表的更多的是国家的利益,以提高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为主要目的,而漠视各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济利益;在实施对职业体育的管理过程中,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享有一定的行政权力,但缺乏相应的权力监督约束机制,致使权力被滥用,严重侵犯了各俱乐部的利益。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在管理过程中,偏好于微观管理,忽视宏观管理,未能为职业体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建设等公共产品。
3.2.2  职业体育运作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职业体育普遍是由各单项体育协会或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下属的公司负责各项目赛事的运作,他们在运作中享有职业体育的绝大多数经营权,留给俱乐部的经营空间十分有限,严重抑制了各俱乐部经营开发的积极性。
3.2.3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状况不理想,缺乏盈利能力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状况不理想,缺乏盈利能力是制约其融资的另一主要因素。目前其经营状况不理想主要表现在经营收入渠道单一、经营不稳定、短期行为严重和经营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普遍不高等方面。大部分俱乐部连年亏损经营,依靠企业集团的投入维持运转。在经营方面,职业体育管理主体垄断了俱乐部绝大多数的经营权,但分配给各俱乐部的收益却极其有限,权利与收益严重不对称。
3.2.4  俱乐部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各俱乐部虽然名义上为公司,但并未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现代的、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大部分俱乐部财务管理水平低,财务记录混乱,财务信息严重失真,信息披露意识差,财务信息的内部化倾向严重,致使投资主体与俱乐部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加大了投资主体获取俱乐部财务信息的成本,不利于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
3.2.5  俱乐部商业信用等级较低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重商业信用意识比较薄弱,甚至在个别情况下,俱乐部还存在恶意拖欠账款、随意失信等严重损害自身商业信用的行为,严重降低了俱乐部自身的商业信用等级,加大了其利用商业信用融资的难度和成本。
4  发展对策
4.1  制定相应的扶持职业体育发展的优惠政策
4.2  适当降低资本市场准入条件,开发适合职业体育俱乐部融资的金融产品
    设立严格的资本市场准入条件,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是毋庸置疑的。但资本市场准入条件过于苛刻,将限制市场主体的融资能力。在确保投资者利益安全的前提下,对职业体育俱乐部适当合理的降低资本市场的准入条件,提供其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机会也是未尝不可的。目前,俱乐部可以通过股份制改造或设立职业体育产业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在资本市场上私募部分发展资金,缓解其融资难的困境。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加强对职业体育的金融产品研发,推出适应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经营特点的金融产品。如根据俱乐部的年度经营收入,给予俱乐部一定额度的授信贷款和预期收入的质押贷款等新型金融产品,提高俱乐部的债务融资能力。
4.3  完善我国风险投资运作机制
    今后应逐步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建立健全与风险投资运作相匹配的资金来源、增值服务和退出渠道等制度设计。结合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经营现实,为俱乐部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培养职业体育经理人,在加大对俱乐部风险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注重对俱乐部的增值服务投入,帮助俱乐部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俱乐部的经营管理水平。大力发展职业体育产权交易市场,为企业集团风险投资提供可行的退出途径,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集团投资于职业体育俱乐部,为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4.4  加大对职业体育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改善俱乐部经营环境
    加大对职业体育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的改革,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职业体育发展规律的职业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削弱职业体育管理主体的微观管理职能,加强其宏观管理能力,为职业体育的发展提供制度建设等公共产品。成立专业的充分代表各俱乐部利益的职业体育联盟,并由其代替职业体育管理主体,行使对职业体育的经营权;在利润的分配上充分保证各成员的利益,提高俱乐部的收入。
4.5  加强职业体育俱乐部自身建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6  加大俱乐部经营开发力度,提高俱乐部盈利能力
    作者:王健(华中师范大学)
          李寿延、陈融、曹可强、吴贻刚、梁利民、陈元欣、
          包宁、王明席、侯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