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研究

1   现阶段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政府目标与市场目标的矛盾
    竞技体育对于国家和政府主要发挥的是政治作用,而对于市场则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我国对竞技体育运动的高度重视,把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业加以对待,当作一项特殊的事业加以发展。而市场对于竞技体育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经济方面,市场最重视的是利润。所以,通过竞技体育参与市场竞争,产生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并创造利润是市场的要求,也就是竞技体育的市场目标。
在实现政府目标和市场目标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难以调节的矛盾,市场追求最大的投入产出比,而在实现政府目标的过程中很少的考虑成本。职业排球俱乐部在运作中主要是追求利润和俱乐部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有稳定的、高水平的联赛作为保证。而国家队为了追求在国际比赛中的成绩,采取长期集训的方式,缩短了联赛的赛期,打破了联赛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影响了俱乐部和赞助企业的利益。
1.2  俱乐部组建及管理体制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主要是企业赞助式的非实体化和省体育局与企业联合式的实体化两种类型,这两种组建形式是由过去的专业队体制向俱乐部制转轨时期的特殊产物,有其优势的一面,但在俱乐部的具体运作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许多问题。由于双方在合作之初没有解决产权归属的问题,同时又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条文的约束,使双方总是不同程度地站在自身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行使权力。经常出现俱乐部由于产权关系不明而互1.3  经营观念落后,与经济体制和经济水平不相符合
    我国的体育发展是由国家调控和支配的,各个职业排球俱乐部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习惯于向国家伸手,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还不习惯于以市场经济的方式来合理地配置资源,没有认识到我国竞技体育市场的巨大经济潜力。
    职业排球和职业排球俱乐部是社会经济,尤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如在职业排球俱乐部的投资结构中不大幅度降低国有资产的比重,将不利于职业排球俱乐部建立面向市场、自行承担经营后果的风险机制和建立社会监督的约束机制。
    我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仅为30%,低于中下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率40%的平均水平,反映出我国城市化水平非常低。我国居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给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增加了难度。由于我国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低水平收入,使我国现阶段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收入和体育消费能力还远未形成职业俱乐部所依托的体育市场,因而职业俱乐部还不具备真正参与市场经营、依靠市场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它所需要的投入产出经费也难以实现良性循环。
1.4  经费没有保障,福利待遇低
    我国的排球体制改革进行得比较晚,各种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俱乐部自身缺乏“造血”机能。而且,联赛总体水平不高,比赛不精彩,市场宣传和商业包装力度不够,难以吸引赞助企业。很多俱乐部的资金来源很不稳定,基本处在每年都要换赞助单位的状况下。另外,各俱乐部本身的经营还存在以下问题:(1)对门票销售的认识不够;(2)对电视转播权的意义认识不够;(3)缺乏相关产品的经营销售。
    由于经费没有保障,影响了各俱乐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工作、训练积极性,也对俱乐部发展不利。
1.5  人才流动困难
    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使运动员的流动比较困难,范围也比较小。在转会市场上流动的基本上是“老弱病残”球员。对于同国外球员的交流也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对外输出的运动员基本上是处于即将退役阶段,而正在当打之年的运动员没有出国打球的机会。在引进外援方面,也仅限于少量的国外二流运动员。通过调查表明,运动员不能顺利转会的原因,按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1)俱乐部不放;(2)整个排球转会市场体制不成熟;(3)地方体育行政管理部门不让流动;(4)转会费难以按章程计算。
1.6  缺乏与新闻媒体的沟通
    同NBA、英超、意甲等运作比较成熟的职业联赛相比,我国的职业联赛的宣传包装力度明显不足。即使同足球和篮球联赛相比,排球联赛的宣传也处于低级水平。说明我国各职业排球俱乐部缺乏同新闻媒体的沟通,对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  发展对策探讨
2.1  完善俱乐部组织形式,由目前的赞助型向股份制和企业独资型转变
    职业排球俱乐部应该是经济实体,其管理权应由专门的经营管理专家掌管,以现代企业形式来进行组建。根据大多数专家的意见,未来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的组建形式,应该是股份制形式或是企业独资形式。
2.2  健全俱乐部机构设置,建立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
    为了增强俱乐部的生命力,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利于开展经营活动,最终实现盈利的目的,各俱乐部必须健全其内部组织机构,设立办公室、会员部、经济开发或市场部、财务部和法律事务所等部门。
    在经营上,职业排球俱乐部必须要面向市场,及时对市场需求及变化做出积极反应。从各方面增强服务意识,满足观众需求,以提高经济效益。
2.3  明晰产权关系,建立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
    中国职业排球的改革目标应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是产权关系。因此明晰职业排球俱乐部的产权关系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产权清晰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必然要求,排球俱乐部要求得发展,必须理顺俱乐部的产权关系,使俱乐部真正走向市场,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实行管办分开的管理体制。政府不直接参与俱乐部的具体事务,不按照事业机构来管理俱乐部,而是起宏观上的指导作用。这样才能消除上级主管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干预俱乐部日常事务的状况。使俱乐部真正摆脱行政机构的支配,自主地根据市场需求安排各项活动。
2.4  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
    新闻媒体对于排球运动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可以提高人们对排球运动的参与意识,增加排球运动的无形资产和内涵,吸引更多的商业资源来支持排球运动。
    当前中国排球正在走职业化道路,关系到中国排球职业化兴旺发达的是球市,影响球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新闻媒体对排球运动的报道作用,没有新闻媒体的报道,观众对排球的注意力自然减少。现在,必须把新闻媒体工作当作一项工作重点来抓。
2.5  加快实现俱乐部管理人员职业化
    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俱乐部的管理日趋复杂,这就要求管理者具有科学的管理知识,具有政治、机遇、代价、风险及危机意识,把握现代排球运动发展的脉搏,把握领导方法的客观性、动态性和条件性,不断增强超前预见、洞察规律、把握局势、适时决策的应变能力。俱乐部管理人员是战略规划的设计师和战略执行者,为俱乐部中、长期目标的有效实现,俱乐部管理人员要广泛收集各方面的相关信息,并依据对问题的理解对各种可选择方向进行检验选定。也就是说必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职业性。
2.6  建立自己的联赛品牌,树立整体发展观念
    对于职业排球竞赛来说,职业联赛的水平是最关键的因素。高水平的联赛就等于为体育竞赛市场提供了优质的产品,是吸引更多观众、培养更多球迷的先决条件。在提供高水平比赛的同时,也必须对市场运作和联赛的宣传加以重视,有必要聘请或组织专业的机构或人员对联赛的运作加以规范并进行高水平的包装,“想观众之所想”。
    我国的职业排球俱乐部目前的经济实力和运营能力还比较薄弱,成立专业的营销机构对于大部分俱乐部来说还不现实。所以,要有整体运作的意识,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对市场开发和产品宣传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可以暂称为“排球资产运作公司”。每个俱乐部各占有公司的一份股权,每队授权公司使用该队的标志、生产标志产品、广告和市场运作等权利,公司如果赢利,去掉开支,将利润相应的分配给各支球队。
2.7  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重要作用,多渠道发展竞技排球
    我国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大众体育消费观念还远未形成职业俱乐部发展所依托的体育市场,因而职业俱乐部还不具备真正参与市场竞争,依靠市场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还需要国家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支持。因此,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要重新认识和理解“举国体制”的深刻内涵,给它注入新的内容,将职业俱乐部和高校高水平排球队等统筹考虑,在巩固和强化“举国体制”的前提下,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多渠道发展竞技排球。
    作者:金学斌(西安体育学院)
          吕雅军、许斌、刘新民、李靖、陈彦、盖洋、
          顾新红、吴毅、张志斌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