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

1   用可持续发展观审视竞技体育
1.1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观
    从国际形势看,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国际社会广泛认同的全新的发展观,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必然对竞技体育发展有着直接与深刻的影响,竞技体育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从国内形势看,竞技体育已发展到了一个新水平,站在一个新起点。要在新起点上继续前进,就需要有新的视角、新的思路,需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审视、规划体育工作。只有这样,竞技体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从本区形势看,市场经济体制、优秀运动员过早退役等对广西竞技体育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运动员“断层”现象十分严重,针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要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广西竞技体育新一轮的发展规划和措施。    
1.2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竞技体育这种向人体极限挑战的运动更有着直接和深刻的影响。竞技体育的根本追求和终极目标,是充分发掘人体的潜能达到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需要通过竞技体育寻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竞技体育也必然随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促进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和社会发展对竞技体育的要求,也是竞技体育自身持续、健康发展所不可或缺的需要。    
1.3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1.3.1  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育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根据人力资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科学的方法,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力求做到各尽所能,人尽其才,实现劳动投入和经济产出的高效率。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加强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的开发研究。竞技体育的人力资源开发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广大管理人员3方面的开发。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进一步加大运动员和教练员等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源的存量,来提高竞技体育所投的物质资本的生产率。
1.3.2  建立合理的竞技体制
    竞技体育的改革,最根本的是要改革竞技体育的价值补偿机制,逐步引进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竞技体育的经营活动,最终实现政府财政的退出,使竞技体育与社会资本特别是企业资本充分结合,注重效益,提高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竞技体育的大发展。在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合理地使竞技体育面向市场,积极开拓和培育体育竞赛市场、体育服务市场,推动竞技体育产业化的进程。
1.3.3  实施“科技兴体”的方针
    高水平竞技体育的激烈竞争,已成为高水平体育科学技术的激烈竞争,如果不把科学技术引进渗透到运动训练中去,不断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很难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电子计算机的引入使体育科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可以运用到技术诊断、学习新技术、新的训练方法、器材和规则变化分析、技能评定、兴奋剂检测等各个方面。竞技体育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紧密结合运动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同时,不断提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服务。
2  广西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重点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涉及到社会的诸多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仅着眼于竞技体育本身,从广西竞技体育重点发展项目的选择、优秀运动员的选拔、重点基地的布局、尖子运动员的布局、优秀教练员的布局、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等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通过对体育教练员、管理人员等不同背景人员的研究,拟假设取得下面的结果:即广西竞技体育重点项目的选择总体意见趋于一致,重点项目的选择具有显著性差异;短跑、跳水等项目应作为广西竞技体育核心项目意见一致;优秀运动员的选拔总体意见趋于一致,优秀运动员的选拔具有显著性差异;优秀教练员的选拔总体意见趋于一致,优秀教练员的选拔具有显著性差异;重点基地布局总体意见趋于一致,重点基地布局具有显著性差异;尖子运动员布局总体意见趋于一致,尖子运动员布局具有显著性差异;优秀教练员布局总体意见趋于一致,优秀教练员布局具有显著性差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总体意见趋于一致,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具有显著性差异。
3  广西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1  仍应坚持以“灵、小、短、水”为重点发展项目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坚持以“灵、小、短、水”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一定竞争力的优势项目,在国内、外的一系列重要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明确田径、竞技体操、艺术体操、跳水等仍是广西竞技体育发展的重点项目基础上,根据本区实际调整并重新确定了一批新的优势项目,为广西竞技体育再上新的台阶提供了可能。其中,短跑、跳远、竞技体操(单项)、艺术体操(单项)、男子举重、女子举重、跳水(女子双人、男女单人跳台、板)、羽毛球(女子项目、男女混合、男子单打、双打)、乒乓球(男女单打、双打)、射击(飞碟、女子步枪、女子手枪、移动靶)、射箭(团体、男女个人)、武术(南拳、太极)应为核心项目。    
3.2  科学选拔优秀运动员
    选拔尖子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基础工作,对全局有决定性的作用。优秀运动员(即尖子运动员)应按地方推荐,组织本省专家小组和外省专家小组分别评估3项程序进行。应进一步完善各项目尖子运动员衡量标准,尽早推出尖子运动员调整办法。衡量是否是尖子运动员和调整尖子运动员应按综合评定结果和专家小组的集体意见执行,单个教练员无权擅自更换尖子队员,我们应尽量避免人为地将尖子运动员高度埋没和流失。    
3.3  通过综合考评选拔优秀教练员
    现阶段,广西竞技体育教练员队伍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现有教练员的学历结构和执教经验也令人堪忧,起点不高、视野不宽,缺乏良好的专业、科研、创新等能力,训练难有新的突破。优秀教练员的选拔工作必须引起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应尽早建立严密、科学、全面的选拔制度,并通过综合考评来确定。同时,完善总教练负责制。    
3.4  加强运动训练基地建设
    选择和确定训练基地的主要条件:“训练场所有保障”“地方领导重视且有措施”“该地区该类项目近年来成绩较好”“本地区或周围地区协同建立后备人才梯队”。一个基地的建立,必须有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完善的保障制度,这样才有利于基地的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基地应采用“先推荐,后招标”,择优而定。各项目选择两个基地作为各自的大本营较好。    
3.5  合理的经费投入是核心,制度建设是关键,科研攻关是保证
    广西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必须提供保障条件,保证基地、教练员、梯队建设等正常开支。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完善教练员、运动员分配及运动员退役后保障等各项制度,力争使运动员退役无后顾之忧。建立并落实教练员业务进修制度,提高和完善教练员素质。教练员必须在总教练的带领下定期进行各项业务培训和业务交流以及体育局认可的各种培训,不断吸收新的知识,与时俱进。    
3.6  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10年工作年限以下的教练和管理人员认为,田径和竞技体操是广西竞技体育发展的重点。“短、小、灵、水”是广西竞技体育最显著的特征,这些项目在一系列重要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广西迈向竞技体育强省的突破口,发展田径和竞技体操项目正符合了这种趋势。10年工作年限以上20年工作年限以下和20 年工作年限以上教练和管理人员认为,重竞技是广西竞技体育发展的重点。重竞技项目虽然与田径、体操相比影响力较小,奥运项目也较少,但它的发展潜力是不可低估的,抓好重竞技项目,对广西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0年工作年限以下人员认为,现有运动成绩好就应该作为尖子队员,因为这样训练起点高,选拔公平,也易出成绩。但10年工作年限以上20年工作年限以下以及20年工作年限以上人员却认为:成绩好不应是衡量是否为尖子队员的惟一条件,对优秀运动员而言,训练态度尤其重要,只有具备为国争光、努力拼搏等良好的素质和训练态度,运动员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趋向于“教练员可以擅自更换尖子队员”。他们认为教练员能擅自更换尖子队员有利于严格训练和管理,能让队员积极配合,听从教练指导。具有初级、中级职称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赞成教练没权擅自更换尖子队员。他们认为更换尖子队员应进行综合评定与讨论后才能确定,否则,不利于训练队的稳定和正常训练。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反对“谁有队员谁做教练”观点,他们认为尖子队员应让经验丰富、资历较深、长期带高水平运动员的教练员带,尤其大比赛,执教经验相当重要,况且运动员也希望名教练带队训练。初、中级职称教练员则认为:“应谁有队员谁做教练”,这有利于发挥青年教练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青年教练的尽快成长,它能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思想,有利于整个教练员队伍的良性竞争。
    大多数管理人员认为各项目应在现有条件下选择一个地方作为该项目的训练基地。在一个训练基地,有利于对运动员、教练员的管理,能起到积极的监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加强运动员、教练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教练员则持不同的态度,他们认为各项目应选择多个地方作为训练基地。在不同基地进行训练,有利于运动员之间、教练员之间产生竞争效应,提高训练质量。
    具有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认为尖子队员可选基地内任一教练训练。尖子队员自主选择教练能大大提高训练的积极性,为取得更好的运动成绩提供动力保障。而具有初、中级职称的工作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认为尖子队员没有权利选择教练,应根据具体情况统一安排教练员。不同的教练员有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训练方法,根据教练员不同技术风格安排尖子队员,能更快地提高运动成绩。
    高级职称人员认为“竞技体育经费应向优势项目倾斜”。竞技体育项目覆盖面太广,应在保证各项目基本经费到位的前提下,增大对优势项目的经费投入,使优势项目在国内乃至国外处于领先水平,为国家赢得荣誉。而具有初、中级职称人员则认为优势项目是相对的,万丈高楼平地起,做好基础工作,为国家队输送后备人才同样能为“奥运争光计划服务,为举国体制服务”。
    “教练员训练计划必须经过大家讨论”问题,高级职称人员认为:通过讨论,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提高大家业务水平。而初、中级职称人员则认为:训练应有个性,有的东西一时并不知道是否科学、得当,需要时间的检验。
    管理人员普遍认为教练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并进行科研工作,为训练服务,这些措施能帮助教练员解决训练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而教练员认为,培训是必要的,若过于频繁,难免对各种培训、学习、科研产生抵触情绪,且这已成为现实问题。体育管理部门应足够重视这一倾向,加强与教练员的沟通,积极正面引导,把好培训、学习质量与效率关,做实、做好各项工作。
4  主要结论
    广西竞技体育仍应坚持以“灵、小、短、水”为重点发展项目;短跑、跳水等项目应作为广西竞技体育重点项目中的核心项目;不同工作年限人员对广西竞技体育重点项目选择的认识具有显著性差异;优秀运动员应按地方推荐、组织本区专家和外区专家分别进行评估3项程序进行选拔;不同工作年限、职称人员对广西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的选拔认识具有显著性差异;优秀教练员的选拔应通过综合考评来确定;不同职称、职业人员对广西竞技体育优秀教练员的选拔具有显著性差异;广西竞技体育各项目选择两个基地作为各自的大本营较好;不同职业人员对“各项目应在现有条件下选择一个地方作为该项目训练基地”看法具有显著性差异;广西竞技体育尖子队员有权自主选择训练基地及教练;不同职称人员对广西竞技体育尖子队员布局具有显著性差异;教练员布局应有利于该项目和教练员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氛围;不同对象对广西竞技体育优秀教练员布局看法没有显著性差异;广西竞技体育保障条件中合理经费投入是核心,制度建设是关键,科研攻关是保证;不同职称、职业人员对广西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具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谢强(广西自治区体育局)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