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竞技体育的投入和产出

1   2000-2004年上海市四区县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训练的经济投入情况的结果与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国的体育经费来源开始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用于竞技体育各方面的投资也不断增加。根据调查,上海市四区县政府对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投入自2000年到2004 年来成增长趋势。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直接投入增加了,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投入,并使之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便成为竞技体育界在新的经济体制条件下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是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金字塔的基础,加大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投入有助于这座金字塔的更加稳固和有效,从而奠定我国运动员训练和竞赛的科学基础。但本研究面访调查中发现,在上海市四区县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政府直接投入中,人员费用消耗占最大的比例,四区县平均占政府直接投入的70.2%;公共费用消耗比例次之,平均为19.2 %,固定费用消耗比例平均为4.6%,建设投入消耗比例平均为4.6%,教学科研消耗方面,仅有篮球、田径比例超过2%,其他所有项目平均消耗只占政府直接总投入的1.3%。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下,地方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政府为此大力投入的目的主要是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更多更好的世界级的优秀运动员,不断在世界各种重大竞技体育大赛中为国争光。就全国总体而言,相对于其他省市,应该说上海市在充分利用政府直接投入,以发展竞技体育事业方面还是比较规范的,但即使在比较规范的上海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89.4%的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直接投入还是流向了人员和公共费用方面。上述事实大概是与政府对竞技体育投入的主要目的和宗旨背道而驰的。即使所剩的10.6%全部用于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支持,直接用于竞技体育训练和比赛的投入又还有多少呢?
    2  运动员的投入分析
    本研究的“输送耗资率”是指四区县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向上一级运动队每输送一名运动员所需要投入的资金量,输送耗资率=总投入/输送人数。
    运动员的输送耗资率越小,说明在同等条件下由低一级运动队向高一级运动队输送一名运动员所消耗的投入资金量越小,当然运动员的投入效益越高。四区县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输送耗资率依次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击剑、游泳、乒乓球、体操、自行车、田径、射击、柔道、武术、篮球、排球和羽毛球。从经济效益视角观察,上海市四区县优势项目的输送耗资率情况,输送耗资率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羽毛球、柔道、射击、体操和乒乓球。说明羽毛球在所有优势项目中输送耗资率最低,投入效益最好,依次排列为柔道、射击、体操和乒乓球。需要说明的是,从项目投入需要特点出发,在上海市四区县优势项目中,乒乓球和柔道应该是投入需要比较小的项目,射击、羽毛球应该是投入需要比较大的项目,而实际情况的输送耗资率反而是乒乓球最大,羽毛球最小。这一现实是否需要上海市,乃至我国的乒乓球界反思?从投入/产出之比来看我国国球为国铸就的辉煌是否效益有些低下?与乒乓球项目相似的是我国的非优势项目在上海市的投入,如游泳等的输送耗资率居高不下,投入效益低。上述项目输送耗资率的高低分布情况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上海市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在我国奥运非优势项目如游泳等项目方面的投入效益比较低,优势项目投入效益一般的实际情况。从上海市的输送耗资率,以及经济学有关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等理论出发,本研究有理由认为,上海市四区县,乃至其他各区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在运动员输送耗资率方面成本较高,经济效益较低,这种现实情况对上海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对上海市政府在未来竞技体育投入量方面的思维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以上海市四区县各运动项目为例进行得分耗资计算,并换算成金牌耗资率。上海市四区县青少年体育学校的集体项目如篮球、排球的得分耗资率与金牌耗资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作为非优势项目的游泳等项目的金牌耗资率较高,说明其金牌的成本高,产出低;羽毛球的金牌耗资率很低,而产出高,世界大赛中国在这个项目上夺金率也很高,这种低投入、高产出应该是我国竞技体育投入的发展方向。
    3  2000-2004年投入/产出效益分析
    本文在竞技体育的投入/产出研究中引入边际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用以从动态上反映竞技体育的整体经济效益变化趋势。竞技体育与其他领域的经济活动相类似,一般情况下,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应逐步增长,如果边际生产率停滞或下降,说明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增加人力、物力的投入,其投资结构不甚合理或不甚经济。从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理论出发,一旦某地区或单位的竞技体育经济效益停止增长,则不宜再无限和盲目地扩大投入,而应致力于调整内部投资结构,寻找新的投资热点,构思新的发展方向;若竞技体育经济效益为负增长,则应停止投入,首先应及时、迅速调整其内部投资结构,然后检查其生产的每个环节和过程,发现造成经济效益负增长的原因,并采取切实措施予以改进。柔道、自行车、武术、羽毛球等项目在2000~2004年间的全部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呈上升趋势,说明其投入的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因此,按经济学理论,本研究有理由认为需要至少在最近四年中应保持目前的投资结构。游泳的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呈下降趋势,说明其投入经济效益下降,因此本研究认为应及时检查其投资结构的各个环节,找出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并调整其内部投资结构,以防止上海在游泳这一本来的优势项目进一步滑坡。
    4  结论
    1)2000-2004 年间上海市政府对竞技体育的直接投入持续增加,但投入的89.4%主要流向人员和公共费用,直接用于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费用不足10%。竞技体育直接用于训练、竞赛方面的不足局面如不彻底改变,上海市在未来的全国运动会上仍有继续下滑的潜在可能;
    2)上海市四区县优势项目的输送耗资率由低到高为羽毛球、柔道、射击、体操和乒乓球。在优势项目中,乒乓球和柔道应该是投入需要比较小的项目,但实际情况是乒乓球最大;非优势项目的游泳输送和金牌耗资率都居高不下,投入效益低;
    3)上海市四区县青少年体育运动学校的体操、柔道、自行车、武术、羽毛球等项目在2000~2004年间的全部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呈上升趋势,投入的经济效益呈上升趋势,游泳的投入要素边际生产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刘志民(上海体育学院)
    张涛、宋宁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