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的理论基础
社会价值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体或组织对社会贡献的大小。而社会价值的基础与根源则来自于个体或者组织所具备的社会功能。
1.1 运用社会学的功能主义理论研究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
社会学家运用功能主义理论时,集中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不同领域是如何促进更大的社会系统有效地运作。运用功能主义理论研究全国农民运动会时集中关注的是:全国农民运动会是否具备相应的社会功能来满足社会系统需求,是否有利于发展我国农村体育事业,是否有利于加强各级政府对农村体育的重视,是否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强身健体意识,是否有利于促进举办地的政治与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举办地的文化环境及增进市民素质,是否有利于城市与农村的交流、使农村共享城市文明,其各方面社会功能的价值又应该如何衡量等等。
1.2 运用将体育看作社会现象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
体育社会学强调体育运动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有着不同的形式和意义。运用体育社会学的理论来具体研究、分析与评价全国农民运动会的社会价值时,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历史发展概况,然后将它放在其所处的不同时期的客观社会环境因素中去考虑。只有在对其社会功能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具备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的前提下,并以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为重点对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才能得出关于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的较为客观的、全面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实的、可行的建议。
2 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历史发展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定期举办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国家。全国农民运动会由中国农民体协1986年创办,后由农业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农民体协主办,每四年一届。
第一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于1988年10月9~16日在北京市举行。北京市人民政府承办。
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于1992年10月10~18日在湖北省孝感地区举行。湖北省孝感地区人民政府承办。
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于1996年10月12~19日在上海市举行。上海市政府承办。
第四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于2000年10月29~11月4日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四川省人民政府承办。
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于2004年10月18~10月24日在江西省宜春市举行。江西省人民政府承办。这是全国农民运动会第一次采用申办形式来决定承办地区,也是首次在农业为主的地区举办。
3 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发展的客观社会环境因素
体育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诞生于大量的生产劳动和生产实践中,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对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进行研究,首先要了解与分析其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客观的社会环境因素。
3.1 邓小平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时期的全国农民运动会
1987年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三步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全国农民运动会在这个时期带有完全的政府色彩,着重强调激发广大农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鼓舞其爱国热情的政治功能;强调通过发展城乡体育,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体育人才梯队,集中力量培养优势项目,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的竞技体育功能。
3.2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全国农民运动会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核心特征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十四大的有关精神对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主办、承办及参与者产生了相当大的思想上的影响与冲击。有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已经切身地感到了全国农民运动会在社会价值方面存在的不平衡。
3.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全国农民运动会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对于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的体育事业而言,该如何发挥其作用,才能促进中国最大社会群体——广大农民的体育与健康呢?以农民为直接目标对象的全国农民运动会又是否真正具备了符合新时代特征的社会功能,是否能成为党和国家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有力抓手呢?这是新时期下全国农民运动会不容回避的问题。
4 全国农民运动会所具备的社会价值(以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为重点研究对象)
4.1 全国农民运动会对于体育事业所具备的社会价值
全国农民运动会对于竞技体育事业所具备的社会价值有以下几点:
4.1.1 提供了选拔竞技体育人才的良机。
4.1.2 为各种单项体育协会尤其是竞技体育项目的队伍锻炼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4.1.3 提高了各级政府体育部门和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对于体育竞赛的组织能力。
4.1.4 是培养和选拔裁判员、教练员的绝佳途径。
4.1.5 有利于宣传公平竞争的竞技体育精神。
4.2 全国农民运动会对于群众体育所具备的社会价值
全国农民运动会作为中国广大农民的体育节日,对于群众体育事业所取得的成就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社会价值作用。
4.2.1 增强了农民体质,促进了广大农村群众的身心健康。
4.2.2 介绍和推广了各种科学、健康的健身方式。
4.2.3 增强了农民的健身意识,提倡劳逸结合的现代生活方式。
4.2.4 检验并推广群众体育开展的成果,同时找出缺点和不足。
4.3 全国农民运动会对于体育产业所具备的社会价值
全国农民运动会对于体育产业所具备的社会价值有以下几点:
4.3.1 积累了对大型体育赛事商业化运作的实践经验。
4.3.2 宣扬民间传统体育文化以带动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4.3.3 推动全国农民运动会举办地的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
4.4 全国农民运动会超越体育范围对于社会整体发展所具备的社会价值
4.4.1 提高地区声望,增强认同感、归属感与团结感及增加对政府支持等政治价值
从创办机构、主办机构及承办机构来说,全国农民运动会都与政府有着天然的一体的联系,必然在一定程度与范围内体现着政府的意志,发挥着各种角度与层面的政治功能;保持和发展人民的健康和体能;提高地区或国家在更大范围内的政治关系中的声望;提高地区或国家人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团结感;强调与地区或国家中的主导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价值和取向。
4.4.2 筹集资金、缓解政府压力,宣传企业品牌,促进地区发展的经济价值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由于具有鲜明的集众性特征,能使大量潜在的消费者在相对集中的时空内聚集,而成为现代商业社会商业价值的传播者与承载者。全国农民运动会发挥的经济价值:从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组织层面上来说,筹集资金减少政府压力;从赞助全国农民运动会的企业层面上来说,塑造与推广品牌,增大市场份额;从承办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地区来说,创造就业机会,宣传地区特色经济及投资环境,吸引外部投资。
4.4.3 吸引媒体关注,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树立城市或地区形象的传播价值
一个高规格、大规模的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往往能够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人们同一时刻关注它,从而也使举办运动会的城市或地区吸引无数目光。如江西省宜春市在全国的知名度很低,不利于宜春地区对外的招商引资工作。举办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符合宜春作为农业城市的定位,也是让全国了解宜春、宜春走向全国的天赐良机。形象地来说,举办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是构建全国了解宜春的“网络宽带”。
4.4.4 促进举办地区城市建设,改善举办地区城市环境的社会价值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十分显著与共通的功能在于对举办地城市建设的促进功能。无论是国际层面的奥运会,还是国内的全国运动会、城市运动会,都会对运动会举办当地的城市建设起到不同程度的促进功能。江西省宜春市借第五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之力提升城市建设,在改善环境质量的同时,进一步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将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城市功能的设施布局建设结合起来,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突出的发展。
4.4.5 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地提高举办地政府执政能力的社会价值
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投资巨大,筹备周期长,涉及方方面面的关系也十分庞杂。它的成功举办要求承办者具有相当强的战略决策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执行与控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要求承办者有高水准的思想理论水平、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的思想作风、扎实的工作作风等等。筹办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工作人员主要来自于市委、市政府各个部门及市直各单位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高节奏、高强度、高速度的工作方式,对于其个人的政治水平、工作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4.5 全国农民运动会有待进一步实现与提升的社会价值
通过上述有关数据与资料的引证及分析,我们可以判定全国农民运动会的社会功能与社会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在不断发展的。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全国农民运动会在社会价值方面也存着许多欠缺与不足。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
4.5.1 全国农民运动会农民的参与度不高,促进全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价值有待提升
全国农民运动会是面向农民与农村的运动会,如果不能使真正的农民广泛地参与到运动会中来,将背离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本质,也就不能真正地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全国农民运动会农民的参与度不高,主要是受以下几个因素制约:
(1)全国农民运动会的参赛运动员许多并不是真正的农民。
(2)全国农民运动会现有项目设置竞技色彩太浓。
(3)全国农民运动会的“金牌意识”太浓。
4.5.2 全国农民运动会缺乏品牌塑造,尚未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价值
全国农民运动会只有具备了文化价值,创建了自身的品牌,才能使相关社会群体对它的关注具有主动性、长期性、稳定性,而不是局限于举办地及举办期间的小范围的短暂的关注。影响全国农民运动会文化价值实现的因素主要在于:
(1)在意识上,缺乏对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文化价值重要性的认识。
(2)在理论上,对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文化价值的研究与分析几近于无。
(3)在实践中,全国农民运动会的文化价值创造与传播都由各承办单位实施,没有统一的规划,缺乏延续性,不能形成文化品牌。
4.5.3 全国农民运动会的经济价值需要进一步大幅度的提升
全国农民运动会经过几届的实践摸索,已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但相对政府在全国农民运动会上投入而言,经济价值却远远不够,尤其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影响经济价值提升的因素主要有:
(1)从国内体育产业整体环境来说,由于中国市场化经济的历史较短,体育行业又由于自身的社会福利色彩,在体制与机制上都有相当局限。
(2)从国内体育产业运作经验来说,我国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总体上在经济价值创造方面来说还处于初级阶段;可借鉴的模式与经验相对少。
(3)从全国农民运动会自身来说,重具体项目的短期商业策划,缺乏对运动会的整体与长期规划;尤于在发挥对地区的经济促进功能上虽然有一定认识,却缺乏战略规划与系统运作能力的阶段。
以上三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有待实现与提升的价值,它们将影响全国农民运动会整体社会价值体系的运作,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增强、提升这三方面的社会价值。
5 建议
5.1 加强对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
5.2 对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的提升要有重点、有区别。
5.3 增强全国农民运动会社会价值维护与提升工作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5.4 要学习借鉴国内外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社会价值培育与创造的经验与教训。
作者:刘清早(广东省体育发展总公司)
卢明生、刘晓燕、刘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