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研究
1 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的研究现状综述
运用文献综述、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互联网(www.cnki.net以及其他数据库)的相关资源进行检索。结果发现体质的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其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有体质调研方面的,生长发育研究方面的,也有国民体质监测与评价等各类相关的研究成果。
从研究视角来看,这些成果多侧重于理论研究,实际应用的研究成果不多;就其研究对象来看,大多是针对特定区域的特定人群的某一方面的体质状况、指标测试或管理规划的研究,现状研究比较多;从比较研究的角度来看,其研究成果多停留在国外比较研究的描述上,而没有注意到如何吸收借鉴,为我所用。
纵览当前系统的、完整的有关体质的研究发现,重点针对国民体质服务体系的研究还很少,特别是涉及国民体质服务体系的理论、服务体系的构建,体系的内容等研究至今尚未检索到,这不能不说是体质研究中的一个缺憾。而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科学健身、增强体质的需求,对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的系统规划研究已是迫在眉睫了。
2 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的系统规划
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建模法、逻辑归纳法和计算机仿真法等研究方法,从宏观上对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分析了我国国民体质服务体系现状,提出了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规划的基本要求、目标、结构和软件开发的基本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1)面向国民体质服务体系应达到“三层管理,两网结合,一步到民“。所谓三层管理,即国家体育总局(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省体育局、基层单位(或学校等);两网,是Internet和体质监测网络;一步到民,就是每一位公民建立体质健康档案信息存储卡(IC卡),通过Internet 将数据汇总后集中在国家大型分布式网络数据仓库中,通过数据管理监控全国每一位公民的体质数据,对全民服务。(2)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由组织管理体系、体质监测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健身指导体系、健身设施体系5个子系统构成。
3 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的构建
应用体育学、管理学、系统工程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系统建模法、逻辑归纳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划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的基本思路、原则、目标及内容。
研究认为:(1)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由组织管理体系、体质监测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健身指导体系、健身设施体系5个子系统构成。其基本运作结构为三层机构(国家、省、地区)、六类系统(决策、执行、操作、监督、反馈和专家系统)。(2)作为完成服务功能基本单位的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的操作系统又可划分为互相关联的5个子系统:即体质监测与评价系统、体质信息服务系统、健身训练系统、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市场开发与经营系统。(3)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的运行机制可划分为包含三个层次的互为联系、互相制约的五个二级机制:第一层的二级机制为推力源,包括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二层的二级机制为调控器,包括控制机制和整合机制;第三层的二级机制可为保障器,即保障机制。
4 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软件系统的研发
为探索我国国民体质服务和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软件工程法、系统仿真法、数学模型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设计、开发了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软件系统。
研究结果和结论:(1)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软件系统的研制为科学地规划和管理我国国民体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路和手段。(2)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软件系统不仅能大大提高我国国民体质监控与预警的力度,还能方便每一个人及时了解自身的体质,并获取相应的运动和饮食处方。(3)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体系软件系统基于Windows开发环境,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神经网络与智能体、邦联数据库和互联网等技术,人机界面友好、操作简单。(4)我国国民体质服务网络系统是利用Delphi6.0和海量数据库技术开发的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它包括多级信息处理和综合评价模块等,并通过Internet 联接,组成多层管理网络结构。全国各服务点收集的体质信息通过网络流入国家信息中心,经过处理可为国家宏观战略调整提供决策依据;各省级系统不仅能处理本省的体质信息,还可通过网络了解全国和其他省市的信息,以此制定本省的战略方案;各地级市、基层服务点也可通过本系统制定相应的实施对策;用户(IC卡持有者)可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体质信息,并获取运动处方。从功能上达到了规划的既定目标,实现了我国国民体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智能化。
系统的规划是系统设计和开发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尤其在大型系统中更为如此。从现代软件工程的观点出发,系统规划是系统开发的重要阶段,一个好的系统规划在工作量上已经完成了整个系统开发的40%以上。当系统规划工作完成后,将形成系统的蓝图——规划书。它是系统编码小组进行开发的指导文件。而整个服务体系建成后,将以Internet为依托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届时人们将会像拥有银行储存卡一样拥有自己的健康体质卡(IC卡),在互联网上可以随时随地查询到自己的体质信息,并且能够得到体质专家的评价和训练指导;同时,全国各服务点收集的体质信息通过网络流入国家信息中心,经过处理可为国家宏观战略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作者:曹莉(曲阜师范大学)
孙晋海、李祥晨、曹景伟、潘志庚、张胜年、刘洪珍、
姜付高、张志军、曹萍、周慧、刘伟、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