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研究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以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1)初步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分别负责国家级、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与资格审批程序。(2)编写了国家统一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大纲和教材。(3)形成了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尤以国家级和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最为典型,培训教师大多由体育院系的专业教师担纲。(4)初步理顺了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和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社会关系。
    尽管个别省市成立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但是,体育行政部门仍是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主体,致使体育行政部门陷入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之中。也会导致具体事务没有做好,监督职能又缺乏有效的力度。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方法仍以行政方法为主,尚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培训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和规范化,“大锅饭”的培训方式和僵化的培训内容、教学方法等和实际需求有着一定的距离,个别地方的培训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机制,致使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质量不高,上岗率比较低。
    国外体育指导员组织管理具有如下特点: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相结合,体现出了宏观调控和微观指导相结合的管理策略。通过各种“志愿者计划”加强体育指导者队伍的建设。具有相对完善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高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的保险机制、有力的资金保障机制、完备的继续教育体制、良好的教育沟通机制、规范的注册制度与灵活的通用机制、与市场接轨的灵活的价格机制等。具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具有宽泛的认证资格入准条件和完善的资格重新认证体系;5.能够关注特殊人群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注重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性。具有多元化的信息沟通渠道。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意识与行为特征分析:1.研究发现,性别比例较为平衡,年龄偏大的现象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学历层次偏低、受过体育专业技能训练的人员的比例不高的问题。2.大多数的指导员希望能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指导技能,对目前培训的方式与内容等的满意度还比较低。3.多数指导员愿意从事指导工作,具有较高的积极性,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上岗率低的现象仍然比较严重。相当多的地区缺乏规范的注册与考评制度,指导员的指导工作组织还处于相对松散的状态。目前指导员的服务方式主要是以无偿服务为主,充分体现了公益性的特点。4.影响指导员开展工作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人们的广泛参与与协作、指导员的内在驱动力、组织管理的水平、激励机制的运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为此,我们在实践中要考虑各种因素对指导员管理的管理影响的重要性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从而使管理工作能够有的放矢,落到实处。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策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体制宜采用政府宏观调控,依托社会组织管理,依靠社会和群众支持,行业自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在强化政府部门宏观管理职能的同时,要强化服务意识,逐步地进行管理的主体转移,使社会性的体育组织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主体。具体措施有: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市、县)逐级成立指导员协会;发挥各类体育协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社区健身团队、活动站(点)等对指导员进行具体管理的作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对指导员协会给予政策与经费上的支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尤其是街道办事处在指导员管理中的作用。
    在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要建立健全指导员组织网络:以市为单位,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组织网络,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职责。确立合理完善的指导员的类别结构,实行分类管理,使社会体育指导员能够各尽其责。建立多元化的指导员培养与使用体系,应取消行政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资格申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指导员的上岗率:在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由街道办事处负责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派遣制和岗位津贴制,标准由各地自行制定。建立完善的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在普查基础上,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信息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指导员培训制度:实行分类培训,注重培训的时效性,资格培训和岗位培训并举,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质量。完善指导员的使用机制:形成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部门的组织链条。正确处理指导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加强农村指导员的培养;加强指导员管理体系和国民体质监测系统的融合。加强宣传,使广大群众认识到科学健身的重要性。建立大众体育指导项目的查询系统等。
    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简称SSIIMS)是本课题研究的创新点之一。SSIIMS设计理念先进,功能强大,且操作简便。软件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可以跨平台运行;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程序设计合理,符合指导员管理特点。目前已实现数据录入、数据修改、数据查询与统计(核心功能)、管理员信息修改、数据导出等功能。SSIIMS采用先进的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易行。用户根据不同权限,方便地满足从最简单的信息查询到复杂的信息管理等方面的需求。作为一个信息管理系统,SSIIMS当然首先要满足体育行政部门的需求。在这个前提下,对有指导需求的群众,采用匿名用户登录的方式,开放部分信息,可方便群众实时查询所在地区的管理员信息,较好地体现了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精神。而 SSIIMS使用功能强大且开源的开发语言PHP和APACHE服务器,既能满足行政部门的管理需求,也可有效地避免采用商业软件的版权风险,保护知识产权。
    主要结论与建议: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已初步形成,并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与质量相比,质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且上岗率较低。培训工作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还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影响指导员开展工作的主要因素有:人们的广泛参与与协作、指导员的内在驱动力、组织管理的水平、激励机制的运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等。SSIIMS社会体育指导员信息管理系统将有效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时效性。建议在规范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的基础上,以健康社会、和谐社会为落脚点,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角度出发,以更为宽广的视角,全方位的思考,建立群众,尤其是已离开传统学校学习的成人群体多元化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传播路径。
    作者:韩会君(广州体育学院)
    张莹、陈立农、戴俭慧、张壮文、刘会深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