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群众体育社会结构变化的研究

1   问题的提出
    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其主体是社会结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的过渡,是事物内部构成要素之间地位、比重的调整和转换。在这个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指自1978年以来我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其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基本启动力量是市场经济;基本坐标是如何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充分发挥和中国如何以强有力的经济、政治、文化实力跻身世界强国之林;根本价值取向是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嬗变。在这个时期里,我国社会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各种结构性要素都处于变化之中,社会表现出价值多元化、文化大众化、技术信息化、组织流动化、竞争突显化等发展特征。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社会转型期里,作为社会组成部分的群众体育社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多数是从某一局部研究群众体育的发展变化,或进行理论探讨和文献研究,深入的实证研究不足,仍未发现关于我国群众体育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实证研究。
    笔者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下,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演绎、比较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到现在为研究的时间范围,通过群众体育的制度化过程,对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众体育社会结构进行实证研究,根据格斯和米尔斯(Gerth & Mills)的制度论中制度秩序中提出的象征、技术、地位和教育4个层面来分析群众体育静态结构,以洛伊(Loy)的体育社会结构理论中的社会扩散、社会参与、社会思想和社会组织4个层面来分析我国群众体育动态结构,从而描绘出我国社会转型这一特定时期群众体育动态结构的发展态势。通过设定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的群众体育社会结构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指标,来确立分析我国群众体育社会结构的理论基础,丰富我国群众体育理论的研究,为本学科实证资料的积累及后续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同时把握社会转型期群众体育社会结构的特征和变化,来改善其合理程度,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结构体系,发挥其最优功能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政府部门准确地把握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群众体育的现实,预测社会发展变化背景下群众体育发展走向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  体育结构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就是指社会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内在的组合方式,是社会的内在形式,同时又是社会系统整体的质的外在表现。从形态上说,社会结构是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组织方式和联系网络;从本质上说,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体育社会结构理论
    体育结构理论。赫伊津哈(Huizinga)(1955)、凯洛易(Caillois)(1961)、爱德华(Edwards) (1973)、格特曼(Guttmann)(1978)、斯奈德和普利泽(Snyder& Spreitzer)(1983)、佐伯(1988)等对体育的社会结构和体育的制度化过程都提出了相应的观点。认为体育的制度化,即体育的行动、态度、观念等的规范形式以特定领域为中心形成有机的整合和一定的形态,来满足各色各样的个人的、社会的体育需求。
    格斯和米尔斯的制度论和体育静态结构。格斯和米尔斯(Gerth & Mills)通过制度秩序的各个层面提出了社会结构和性质结构,指出社会结构是由政治秩序、军事秩序、经济秩序、宗教秩序和家庭秩序等5个制度秩序和象征、技术、地位和教育等4个层面的关系构成的。各社会制度秩序和层面的影响力与各自的秩序和层面具有相关性,具有独特的方法。这决定了社会单位和社会结构的构成,进而,也与体育的社会结构发生着即时的和直接的联系。
    洛伊的体育制度化趋势和体育动态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体育的扩散促进了全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现象的制度化,其目的就是为满足构成社会的成员的共同需求。洛伊(Loy)指出现代体育的制度化过程中所包含的因素是社会扩散、社会参与、社会思想和社会组织,其发展方向表现为:社会扩散层面向全球化(globalization)方向、社会参与层面向民主化(democratization)方向、社会思想层面向合法化(legitimation)方向、社会组织层面向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方向发展。
    群众体育社会结构分析框架和指标。笔者将群众体育社会结构分为静态和动态两部分结构,静态结构的分析引用了格斯和米尔斯(Gerth & Mills)的制度论中说明各种制度特点的具有代表性的象征、技术、地位和教育4个层面,动态结构的分析以洛伊(Loy)提出的体育的社会制度化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育社会结构变化趋势为中心设立了分析框架。
3  群众体育社会结构的分析
    1)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分析
    A、群众体育象征层面的分析
    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象征层面是通过象征层面的正当性、权威性和多样性3个特点来分析的,并在正当性、权威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设立了下级的分析指标,从而分析了我国群众体育的象征层面在社会转型期发生着一定的变化。
    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象征层面的制度化在我国刚刚开始,与国外群众体育的制度化程度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群众体育的正当性主要是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建立和发展的,与国外相比滞后20至30年之多;我国注重群众体育象征层面权威性的确立,特别是各级国家领导人和国家发展规划中都经常提及群众体育,我国群众体育制度化过程中,对群众体育权威性的确立与国外的差距是不明显的,但在个别指标上我国只是开始于社会转型期,发展时间很短,但发展速度是迅猛的,如起用体育人士和群众体育人士作为广告模特等;我国与国外群众体育在象征层面都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但在体育用品商标注册等指标方面所表现的多样性与国外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体育用品无论是在品牌知名度,还是销量上都存在相当大的距离。
    B、群众体育技术层面的分析
    群众体育技术层面是与群众体育相关的人、物、制度资源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用具、装备、机械等物态体系及行为的工具化。通过对群众体育技术层面的科学性、高级性和商业性,以及其下级指标的分析,我国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技术层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制度化程度比20世纪80年代初时有了一定的提高。
    与国外群众体育制度化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的技术层面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我国群众体育社会结构的技术层面的科学化水平相对起步要晚、发展的步伐要慢,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数量与国外先进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高级性特点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经济快速发展的结果,但从整体上我国与国外存在相当大的距离,高级性健身和活动中心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参与人数上,我国都需要大力发展;我国群众体育的商业性特点在我国群众体育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反映,满足了群众对体育的需求,但在商业性的发展上我国与国外存在一定的距离。体育产业需大力发展。
    C、群众体育地位层面的分析
    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地位层面取决于我国群众体育相关活动中的人、物、制度资源等所形成的名誉和权威。通过对地位层面表现出来的细分性、标准性和一般性以及其下级指标的分析,使群众体育形成更加有效的系统,在标准的指导下,群众体育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从整体上我国群众体育的社会地位层面与国外群众体育有一定的距离。我国群众体育的细分性上更多的是体现国家和政府的行为,群众体育的社会化水平还是比较低;我国群众体育标准化在时间和发展程度上要晚、要低,表现在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和《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标准》晚于日本近30年,而是在数量上相对值距离很大,同时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注册制度与再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再培训和知识更新等方面目前是空白;我国群众体育地位层面一般性的分析表明,我国群众体育在我国居民中的认识有待提高,表现在我国群众体育参与人数和体育人口所占比例偏低等。总体而言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参入率均高出中国一倍以上,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距。
    D、群众体育教育层面的分析
    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教育层面的自律性、系统性和普遍性的分析表明,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群众体育教育层面的制度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受教育的机会,参与到群众体育活动中
    我国群众体育教育层面与国外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群众体育教育层面的自律性的发展比国外发展的历史晚,20世纪80年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几乎同时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主动调整和革新基础教育,我国体育教育改革刚刚开始,与国外几十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相比,我国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我国在群众体育教育层面的系统性方面要滞后于日、美等国,日、美等国在20世纪70到80年代设置了社会体育专业,比我国要早10~20年,在培养目标和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我国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注重体育教育的普遍开展和合格的从事体育活动的公民的培养,但从群众体育场馆普及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需求情况等指标来看,我国的群众体育在教育层面的普遍性方面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比较大。
    2)群众体育动态结构的分析
    A、群众体育扩散层面的分析
    群众体育扩散层面的内容、方法和水平3个层面的论证表明,我国群众体育社会扩散层面与世界整体体育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开始走向制度化,不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而且在群众体育领域里也开始出现了新的方面,如内容层面中的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方法层面中体育休闲用品博览会的出现和水平层面中群众体育赛事的开展等等,都表明群众体育社会扩散层面横向发展的态势。与横向化特征相比,纵向化特征性要强于横向化,也就是说横向化特征是在社会扩散层面的纵向化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表现的。
    我国群众体育扩散层面的分析表明我国群众体育开始向外扩散,但我国群众体育的扩散还远远没有达到全球化的程度,主要是在国内群众体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扩散,与整个世界体育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不相一致,并且与国外先进国家之间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距离。我国群众体育扩散层面的内容层面的差距表现在我国群众体育参与人数和体育人口所占比例偏低等;我国群众体育方法层面的制度化的发展历程是短暂的,表现在家庭健身器材的花费和拥有量以及体育用品博览会的发展时间、规模等上;在群众体育水平层面,我国注重不同水平和等级赛事的开展,但主要是政府管理,社会化程度较低。
    B、群众体育参与层面的分析
    群众体育动态结构的参与层面是指不分性别、年龄、区域和阶层,对所有社会成员都赋予了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也就是说群众体育的社会参与向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这符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一切体育为大众”的理念。通过对群众体育参与层面的分析指标对象、项目和地域以及其下级的具体指标的分析,我国参与群众体育的对象不分性别、年龄、阶层和职业都可以参与体育活动,参与的项目也由于时间和经济的富裕向休闲体育项目扩散,但我国群众体育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区域层面与世界体育发展的区域差异缩小的发展态势不相一致,在我国参与体育地域之间的差别的缩小幅度不明显,甚至是在扩大。
    我国群众体育动态层面的参与层面的民主化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差异,制度化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对象层面的体育参入率,西方发达国家的均高出中国一倍以上,而且西方国家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年参入率呈依次降低的趋势,但差距并不悬殊。而我国青少年和老年人远高于中年人,呈现出“两头热,中间冷”的特征;项目层面中,我国公民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经常参加的只有10~20种左右,而主要发达国家的体育活动内容相当丰富,日本人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达400项以上,西方国家的体育活动内容需要较高的体育消费,休闲性特点更加突出;地域层面中,与国外群众体育的地域层面的发展不相一致,发达国家的群众体育的地域差异正在不断的缩小,我国群众体育参与的地域差别的缩小幅度不明显,甚至在社会转型期间,有时表现为差别扩大的态势。
    C、群众体育思想层面的分析
    群众体育思想层面的身体、心理和社会3个指标以及其下级的具体指标的分析表明,通过参与群众体育活动可以实现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价值的合法性,从而对群众体育形成肯定的共识,把参与群众体育活动与生活质量相联系起来。在群众体育思想层面合法化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居民开始走向户外,到公共体育健身场所参与体育活动,同时我国群众体育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健身活动也趋于科学化。
    我国群众体育思想层面的分析表明我国群众体育在向合法化的方面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需一段长时间的发展,才能真正确立群众体育思想层面的合法化地位。如在身体层面,我国居民对于身体的健康的认识趋向于合理化和合法化,开始注重身体的价值。但在国外国民体质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甚至日本积累了从1898年以来100多年的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全部资料,为提高国民体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国民健康指数方面,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偏低。男女平均寿命要比美、英、法等国平均预期寿命要短3~5岁;在心理层面上,中西方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方面差异不大。人们参加体育活动均把健身、调心与交流等置于突出的位置。但我国居民到体育场馆消费,锻炼身体的意识,仅仅是刚刚开始形成,体育活动场所利用率,与国外有相当大的差距;在社会层面上,通过科研学术和交流等形式提升群众体育的社会影响力,确立群众体育思想的合法性地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制度化程度需加大发展的力度。如在科研学术方面,日本的体育科研主要是以群众体育领域有关问题为重点,与群众体育相关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现已达70%,与少儿体育、妇女体育与健康、老年人体育与健康、残疾人体育与康复、运动医疗方式方法等,正成为体育科研人员的热门研究领域,而我国关于群众体育方面的科研成果和学术会议,与竞技体育相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一定的差距。
    D、群众体育组织层面的分析
    群众体育动态结构的组织层面的技术、规范和物质体系3个方面的分析表明我国群众体育向组织层面的合理化趋势方向发展,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我国群众体育制度化的过程中,其组织层面所包含的各个因素不断地向规范化趋势发展,同时群众体育组织层面趋于多元化,这从社会资本对群众体育投入、群众体育组织的民营化、政府和社会共同管理群众体育事物能够体现出来。
    我国群众体育的组织层面的合理化发展程度与国外相比,存在着合理化程度低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群众体育组织层面的技术体系是我国群众体育存在和取得发展的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存在着体育休闲用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与发达国家有相当大的差距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注册制度与再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再培训和知识更新等方面目前是空白等问题;在规范体系层面,我国与外国一样均是国家以成文法的形式,通过明确的法律条文来规范和调整本国体育领域中的各种关系,但我国体育和群众体育立法与国外相比时间要短,需要进一步使群众体育的规范体系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群众体育赖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物态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群众体育组织层面得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其在制度化的过程中的调整和控制就愈显重要。但我国在群众体育物态体系的合理化发展程度与国外相比,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历程,来满足人们对体育需求的需要。
4  结论
    1)我国群众体育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的分析表明,群众体育社会结构的研究可以采用制度化理论来分析,即以格斯和米尔斯(Gerth & Mills)的制度论的象征、技术、地位和教育4个层面分析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变化,以洛伊(Loy)提出的体育社会制度化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体育社会结构变化的社会扩散、社会参与、社会思想和社会组织4个层面分析群众体育动态结构的变化。
    2)我国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象征、技术、地位和教育4个层面和动态结构的社会扩散、社会参与、社会思想和社会组织4个层面,在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制度化程度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群众体育社会结构主要是从20世纪90年代的中期开始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即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来的这个历史阶段,我国群众体育社会结构的各个层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变化,这与我国社会发展是一致的。
    3)我国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象征、技术、地位和教育4个层面和动态结构的社会扩散、社会参与、社会思想和社会组织4个层面,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里,有的层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而有的层面出现了新的内容,这是我国向国际群众体育发展趋势靠拢的体现,也是我国根据本国国情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群众体育的体现。
    4)我国群众体育静态结构的象征、技术、地位和教育4个层面和动态结构的社会扩散、社会参与、社会思想和社会组织4个层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变化,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群众体育社会结构的制度化程度整体存在偏低、发展不完善、发展步伐慢、社会化程度低等问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5)我国群众体育动态结构的社会扩散、社会参与、社会思想和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群众体育表现出显著的扩散纵向化和横向化特征、显著的个性化和休闲化特征、显著的户外化和科学化特征、显著的规范化和多元化特征。
    6)我国群众体育在制度化的过程中,区域层面与世界体育发展的区域差异缩小的发展态势不相一致,在我国参与体育地域之间的差别的缩小幅度不明显。
    建议:建立群众体育资料库。加强对群众体育的科学研究。扩大群众体育宣传舆论的作用。挖掘我国传统体育项目,扩大对外交流的幅度。
    作者:林勇虎(沈阳体育学院)
    马毅、乔艳春、何阿龙、闫永江、刘恩振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