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体育圈建设研究

1   引言
    随着长三角经济带的快速发展,经济带内的体育发展也有互动和融合的趋势。特别是经济带内江、浙、沪这一市两省行政领导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使长三角经济带的发展达成了合作机制。这又为一市两省的体育行政领导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模式。长三角体育发展的自然互动与融合,加上三地领导的主动合作与配合,使长三角体育形成一个整体,有了这样的环境,其互相促进互为基础的局面即将打开。本研究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从理论上探讨长三角经济带体育圈形成的理论基础,并对如何建设和规划体育圈,如何促进体育圈的快速发展提供自己的调查思考,仅供相关部门参考。
2  长三角经济带的形成
    长三角在自然地理中,是指江苏镇江以东、通扬运河以南、浙江杭州湾以北,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1985年辟为经济开发区。而现在我们谈的长三角经济带,是指经济地理方面的概念,是指包括上海、浙江和江苏内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泰州、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 15座中心城市、55座中等城市、1446个小城镇所组成的三小时都市圈。
3  长三角经济带的优势
3.1  长三角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长三角向有水乡泽国之称,气候条件适宜。水土资源优越,以平原为主,水域面积广,具有多宜性特点。优良的江岸资源为建设大中型港口、发展临江、临海工业提供了理想的自然条件。长三角旅游资源丰富,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购物中心,南京是六朝古都,杭州、苏州自古与天堂媲美。
3.2  长三角的交通优势
    长三角在交通方面有沿江港口群,有沪宁和沪杭铁路、长江、大运河和沿江水运航线等。杭州湾跨海大桥、长江口跨江大桥的快速建设,沪崇苏大通道的启动,正在日益改善着长三角的交通。沪宁高速公路开始扩建8车道,宁杭高速、苏州上海高速公路的全面兴建,以及围绕长三角15个中心城市道路的快速兴建,将使长三角高速公路形成内外两大环网,甚至11条连接长三角各大板块的轨道交通网也已进入规划中来,这些都在加速3小时都市圈的形成,特别是到2010年沪杭磁悬浮的建成,上海与杭州半小时的路程,把上海与杭州连在了一起。
3.3  长三角的经济优势
    长三角经济发展地位在国内首屈一指,2001年长三角GDP为16981.1亿元,占全国GDP为17.7%。长三角所组成的面积与江苏和浙江省相当,但GDP是江苏的1.8倍、浙江的2.5倍,人均GDP也分别是江苏的1.7倍、浙江的1.5倍,从城市化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来看,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有10个位于长三角。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该地区占了一半。中科院公布的《2003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综合排名评价也显示,位于长三角的上海、浙江、江苏分别名列第一、五、六,聚集了近百个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产业园区和数千家超大型企业,世界500强有400多家在此落户。
4  长三角经济带体育圈的界定
    长三角体育圈,就是围绕长三角经济带十五个城市所组成的地理范围为区域范畴,在这个区域内所发生的体育现象和体育活动,以及城市与城市间,跨行政区域的体育互动和体育合作,我们应把这些称为“长三角体育”,所涉及的体育活动区域称为“大长三角体育圈”。已经开展或即将开展的三地部分城市参与的体育交流与合作项目,这些项目活动区域以及影响的范围,我们暂且把其称为“小长三角体育圈”。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认为:许多“小长三角体育圈”的不断建设与完善,最终将会迎来“大长三角体育圈”的到来。
5  长三角三个地方体育特色
5.1  上海科学引导体育发展有声有色
    上海体育的快速发展,与不断采取合理的措施,实施相应的改革密切相关,而这些措施和改革的方案主要得力于集思广益。上海体育局依靠上海所有的资源优势,充分调动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到上海体育发展的决策中来;同时充分利用上海的三所体育院系,所有不同体育领域的研究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攻关。每年都设研究课题,并向全市公布,动员所有的专家学者申报,课题时间有严格的限制,保证研究成果与实践的快速结合。并且对提出好的措施和建议的不同人士,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些举措真正保证了上海体育发展的大部分决策是契合上海的自身特点,并且做到了决策的科学与准确,从而带来了今天上海体育的和谐发展。
5.2  江苏中等城市体育发展蒸蒸日上
    江苏的体育发展,呈现了多头并进的局面。江苏体育的整体发展充分体现了中等城市体育的全面发展。在苏州、无锡、南京等地,体育已经成为这些城市的风景线,体育形成的文化氛围已经被市民所喜爱。早在1999年,无锡就承办了全国女足超霸赛,在射击、皮艇、举重、击剑、田径等项目上一直在江苏省保持领先,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用品消费在当地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苏州、镇江、扬州等地情况都差不多,只不过各自的体育发展特色不一样。如:苏州依靠体育场馆建设,有力带动了社会体育、学校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
5.3  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如火如荼
    浙江是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省市,经济效益往往是各项工作的风向标。在浙江,体育的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与经济的充分联系。在运动服装、运动鞋、运动包;球类制造、羽毛球、球拍、滑板,甚至是野外生存需要的帐篷等在浙江全部能找到生产厂家,特别是无敌牌赛艇已经成为我国赛艇的主要品牌。可以说体育用品制造业在浙江已经形成了品牌,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依靠体育用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浙江体育发展的一道风景线,这也可以说是长三角体育的一大特色。
6  长三角经济带与体育圈的互动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体育发展的繁荣,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带,经济带内经济合作与交流,带来了组织功能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势必会影响到原有的国家行政区划的行政方式和组织效能,这种由于经济带发展所带来的改变,正是经济带体育圈建设中要充分加以利用的行政资源,这种资源的利用,会加快体育圈的建设。
    经济带范围内经济交流与合作,带来了区域内体育的交流,这可以看作是经济交流的作用。如:由于三地商务的需要,一个地方的高尔夫中心在当地一个公司的邀请下,策划了三地三个高尔夫中心共同举行的三地主客场高尔夫邀请赛,经济借助体育搭台唱戏,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体育的发展与交流。
    体育圈的建设将充分利用三地的体育资源,那么体育影响和体育规模都比单一的要大,在这种背景下,对宣传公司产品、扩大城市形象、改变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举办三地范围的重大赛事活动,这种影响就可以直接体现出来。
7  长三角体育圈的构筑
7.1  长三角体育圈的目标与功能
    长三角体育圈的功能就是充分调动长三角范围内的体育资源:行政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和人才资源等,把体育资源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做大,形成三地良性互动的友好局面,凸现三地体育发展的特色,相互融合,共同进步,以取得体育与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长三角体育圈的目标:三地体育局行政合作与交流要长此以往;三地体育圈内的体育资源可以互为所用;体育圈的体育合作要成为三地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7.2  长三角体育圈建设的可行性
    依据经济发展形成的范围,来构建体育圈有客观依据。经济与体育互动,经济发展可以带动体育快速发展;体育与经济互动,体育发展同样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体育圈建设的利益驱动,使体育圈建设成为可能。三地地理位置和体育发展水平决定了体育圈建设成为可能
7.3  长三角体育圈的结构
    长三角体育圈结构主要是围绕十五个长三角经济城市为网点而组成。以上海、南京和杭州为体育圈的三个枢纽,这个枢纽的操作,将运作体育圈内三地体育合作交流项目,这些项目可以在三地或其中任何两地的部分网点实施。
8  资源整合与长三角经济带体育圈建设
    上海要建设亚洲一流体育中心城市,上海体育的发展要和周边的城市体育发展连在一起,充分利用周边城市的体育资源,和周边城市体育一同发展。浙江和江苏体育与上海体育互相融合,利用好上海的体育资源,才能实现自身体育的更好发展。三方能坐到一起,并且有积极合作倾向的,应是从资源整合的角度,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加快“长三角”经济带体育圈建设。
8.1  长三角体育区域市场的整合
    2003年9月13日,在杭举行“长三角体育圈”联席会议。本次会议就加强长三角地区体育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商讨了构建长三角体育圈问题,并达成了共识,由三省市体育局局长签署了《促进长三角体育合作构建长三角体育圈意向书》。三省市将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建设长三角体育圈,共同推动长三角体育事业的发展。本研究认为真正能促进三省合作与检验体育圈合作工作效率的,首先应该以市场为切入点,利用合作的共同利益带动长三角体育圈实质性工作的启动。
8.1.1  长三角体育人才市场一体化的建设
    长三角对于全国的体育人才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是体育人才聚集地。为了实现长三角体育一体化首先应从体育人才的流动与配置方面打开一个突破口。三省市应共同创造可以自由流动的人才环境,从体制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加快长三角地区的体育人才交流政策的制订。要统一制定长三角地区的体育行业标准,互相认可体育经纪人资格、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体育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资格。区域内教练员、运动员实现竞技体育人才的合理交流、合理配置,要求在人才选拔、人才培训、项目设置等方面科学分工,取长补短、优势互补。
    人才市场一体化要从长三角体育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和完善着手,加快竞技体育人才市场、学校体育人才市场、社会体育人才市场和体育行政管理人才市场的建设。
8.1.2  长三角体育彩票市场一体化的建设
    上海体育彩票市场在2003年共收入11592.76万元,到现在为止整体还处于较稳定状态,但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营销力度,还是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同处于长三角的江苏、浙江也面临营销的压力,但长三角联合开发销售电脑体育彩票,可以激发市民对彩票的更高的热情,另外也可以降低三省市电脑体育彩票的成本,提高彩票的效益,实现体育彩票销售的联动。2003年5月18日“东方金银球”电脑体育彩票在泛长三角上市,是长三角体育彩票市场一体化建设的一次尝试,以此为突破点,要抓紧长三角体育彩票市场的预测、营销方案的思考,以及三方利益的合理分配问题的讨论,加快实施长三角体育彩票市场一体化。
    彩票一体化要加快三地体育彩票创新品种的研制和创新三地体育彩票的管理体制。  
8.1.3  长三角体育竞赛市场一体化的建设
    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具有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成功经验和承办国际赛事的实力。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些竞赛资源,开发更大的体育竞赛市场。浙江杭州、江苏苏州、无锡、南京等具有从事大型体育赛事的标准现代化场馆,加上当地所具有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可以联手宣传与承接大型体育赛事,从而开发各自更大的体育产业市场,实现1+1+1>3的更大效益。长三角体育竞赛市场实现一体化,才能优化和整合长三角所具有的体育赛事资源,才能共同组建跨省市的体育赛事组织和协调机构,从而举办或共同承办各类跨省市的大型体育赛事和积极开展国际体育交流活动。
    赛事一体化首先需要上海积极为南京、杭州培训大型赛事经营管理和工作人员;其次浙江、江苏要能在与上海紧邻的城市和地区,和上海合作,在三地跨区域范围内承办重大体育赛事。
8.1.4  长三角体育用品市场一体化的建设
    长三角的江苏、浙江与上海是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大户。教育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上海17个行业中与交通运输及设备制造业并列第1;在江苏14个行业中排列第6位;在浙江15个行业中排在5位。可见体育用品业在长三角经济生产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乒乓球拍(红双喜)在全国的39.7%的市场占有率可见一斑。因此,长三角体育用品市场一体化,便于产品的规范与统一管理,便于从全国体育用品的需要出发,结合不同地方体育用品的产业优势,不断调整体育用品的种类结构,使其产生结构效益,避免产品的供过于求或者供不应求。这样成立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借助上海世博会、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和江苏第十届全运会的契机,筹办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博览会,大力发展体育用品业和体育会展业必然能取得成功。    
    体育用品一体化要求在全国打响长三角体育用品品牌;长三角体育用品生产要合理布局和分工。
8.2  长三角三个地区的行政资源整合
    2003年《促进长三角体育合作构建长三角体育圈意向书》制定以后,到现在已经开始具体合作的三个项目是:江苏省体育局牵头推进的环太湖体育圈建设;浙江省体育局牵头筹办的长三角体育圈全民健身体育节;上海市体育局牵头进行的大型体育赛事和体育旅游的合作。这是行政部门进行合作开发长三角体育圈工作的尝试与努力。从长远的角度讲,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体育特色与优势,从体育的合理分工角度去讨论三个地区的行政合作问题。缺乏分工容易导致各地区的目标不清楚,无法行使整体协作的权力。只有发挥三个地区的整体行政资源的优势,各执一摊,才能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推进长三角体育圈的建设。首先要成立一个长三角体育圈建设的协作会,可以上海为主导地位。其次从理论上进行分工,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三个方面,一个一个讨论下去。在每个方面确定三个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分工目标,每个地区依照自身的分工目标,具有主导地位,可以调动其他两个地区的行政资源,获得工作正常开展。否则各自为政,为了维护切身利益,导致区域合作与摩擦的存在,那么势必造成区域协调和沟通渠道不畅,长三角体育圈的建设就会成为理论上的大厦。行政的合作要充分发挥现在上海与其他两个地区不同中心城市间的密切关系,先从个别城市间的合作开始,然后逐步扩展到整个长三角地区。比如上海与苏州、无锡、杭州、嘉兴等城市现在联系合作密切,这就要发挥行政资源的合作优势,首先把一些跨区域的有互相促进的体育合作项目在这些城市进行试点,如果成功再进一步扩大到整个长三角地区。通过行政资源的整合打破区域界线、行业壁垒,实现三地体育的“同城待遇”。
    行政资源整合要求长三角体育圈要建设统一的行动纲领;要给予长三角体育合作城市和地区充分的权利和自由;三地行政领导的合作不要有谁领导谁的意识;要有服从整体服从效益的大局观。
8.3  长三角体育物质资源的整合
    要充分开展长三角地区的协作,构建长三角体育圈,体育物质资源的整合是必不可少的。体育物质资源主要包括体育场馆设施和体育休闲娱乐设施等有形资源。在任何一方需要动用他方体育物质资源的时候,另外一方应积极予以配合。而且体育物质资源的整合,可以提高物质资源的开发效益。比如,上海在群众体育硬件方面有东方绿洲、八万人极限运动中心、奥索卡攀岩馆、西郊体育中心、银七星室内滑雪场、虹口足球场室内冰场等等丰富的体育锻炼娱乐设施,这些都可以对江苏、浙江的老百姓实行优惠开放,同样江苏、浙江城市的体育场馆娱乐设施也可以对上海市民开放。江苏以环太湖体育圈为切入点,促进体育与旅游的紧密结合,是长三角体育资源整合的有力着眼点。宁波充分利用体育资源的优势,以体促游成绩显著,这与他们建成的溪口银凤度假村沙滩排球基地、东钱湖启新高尔夫球场、象山松兰山全国帆板训练基地、宁波水上训练基地和宁波市体育中心等物质资源紧密相关,这些资源就是长三角体育物质资源整合的有利条件,通过合理配置与开发,大力发展长三角地区的体育事业前景广阔。
    体育物质资源的整合要求三地邻近地区体育场馆设施要实行“一卡通”工程;三地体育旅游资源要进行创新组合,形成三地具有特色的旅游一条线;长三角应多开发一些体育节目,在长三角范围内充分宣传和开发利用具有特色的体育场馆设施。
    作者:宋全征(华东师范大学)
    周慧、李世昌、孙辉、蒋纯蕉、李厚芝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