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策略研究
积极主动地向海外推广健身气功主要基于以下几种考虑:①帮助海外人士了解健身气功,了解中国悠久文明,感知中华传统文化,进而了解中国,宣传中国;②塑造中国健身气功的良好形象,扩大健身气功的正面影响,为健身气功正本清源,传达中国政府关心百姓健康的科学态度和政策,进一步树立中国政府的形象;③满足全人类健身的多元化选择和需求、增进人类健康;④深化国内学习、练习健身气功的热潮,进一步促进国内健身气功的发展,起到内外互动,共同促进的作用。
本课题以2007年国庆节中秋节对外专项文化活动为契机,对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英国、比利时等7个国家的海外健身气功习练者进行调查,并对国内曾担任过海外推广工作的教练员进行调查,并就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访谈、座谈工作,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家对外政策,在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性的逻辑分析,最终提出了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策略。
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海外健身气功练习者中参与人数相对来说女性多于男性,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的71岁,平均年龄为47.75±9.23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之间。在所有外派教练员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最小的27岁,最大的60岁,平均年龄为42.73±8.53岁,海外教练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87.9%的教练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到44%。
2.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的本质
健身气功的海外推广工作来说,就是要把健身气功功法在内的技术动作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我们海外的实地教学和表演、媒体(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的宣传报道,让更多的人和组织机构等了解、认同、接受健身气功这一运动项目,从而主动地参与健身气功的学习,扩大健身气功的受众参与层,扩大健身气功的地位分布范围的过程。
3.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现状
3.1调查对象对于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的认知及习练情况
35.4%的海外习练者8年前就知晓了健身气功,而且1年前就听说过健身气功的占到了25.3%,但学习气功时间多于8年的只占15.1%,而53.5%人少于1年。海外习练者得知健身气功的相关信息主要来自于自己周边接触较为亲密、频繁的人,这属于“人际传播”的方式。人际传播的传播效果较为稳固,但范围不如大众传播广,因此应加强人际传播,同时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健身气功的信息传播,促进健身气功的海外推广。
71.7%的海外习练者认为学习健身气功时学习中国文化有必要,因此,哪些问题、哪些内容能够在什么时间、什么样的场合以何种方式予以讲授,以达到文化与功法技术的完美结合;其二,健身气功推广的形式可以与文化部门展开合作,如中华文化海外行、国家之间的文化年、孔子学院等。
65.9%的海外教练员能够坚持每周习练健身气功4-5次,56.1%的海外教练员对中医及气功知识比较了解,14.6%的海外教练员专门从事健身气功教学,目前海外教练员队伍中51.2%的人只出访过一次,这表明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的核心教练员队伍尚未形成,同时海外教练员队伍自身素质和能力方面有待加强。
海外习练者认为健身气功传播的优势在于健身效果良好和追求自我身心完善者平分秋色,均占40.4%,81.8%的海外习练者学习健身气功的最主要原因是锻炼身体,61%的海外教练员认为外国人学习健身气功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身体,53.6%的海外教练员认为外国人学习健身气功最感兴趣的是其健身效果。这些调查数据表明海外习练者对健身气功的认知比较明晰,而健身效果宣传将是海外推广的诉求点。
为了达到教学、练习、宣传效果,92.7%的教练员认为有计划选择一至二套功法精讲多练是目前海外推广健身气功最可行的方式,即使在国外开设的短时间“体验课”也应注意教学效果的提高。
3.2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现状
63.4%的海外教练员认为健身气功海外推广情况一般,而认为健身气功在所居住地发展发展较好和一般的均占40.4%。海外习练者中华人华侨但具有当地国籍的人所占份额达到43.9%,而纯正的外国人学习健身气功的比例为41.5%。海外教练员认为外国人对目前推广的四套功法感兴趣者达到85.3%,目前推广的内容能够满足其需求者达到70.7%。因此,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目前不宜急于推出新编功法,但是可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科学的创编性功法,等到市场成熟后再予以推出。
3.3健身气功海外推广方式
65.7%的海外习练者跟随中国老师学习健身气功,而且他们认为在海外传播健身气功的传播者应当首选中国教练,比例达到42.4%,当地社团的比例为26.3%,而健身气功海外推广教练员中高达92.7%的人认为外国人喜欢由中国外派教练员。海外教练员认为外派教学期间的主要培训对象应是当地的教练员、辅导员队伍,95.2%的海外教练员认可了利用当地健身气功骨干教授一般练习者的做法。因此,在海外推广中应有意识、有目的地挑选一些骨干予以培养,建设一支 “本土化”师资队伍,以满足海外健身气功发展的需要。
43.9%的海外教练员认为外国人对健身气功传播者首要关注的是其教学能力,36.6%的海外教练员认为外国人对健身气功传播者首要关注的是技术功底。68.2%的教练员认为语言不通,沟通困难是推广最主要的问题,这一数据从一个侧面支撑了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海外推广师资队伍,不仅仅是要求个人技术好,更要求具备坚定稳固的政治立场、扎实深厚的理论素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流利的外语沟通交流能力。加拿大健身气功协会会长陈素军女士也明确表示,海外教练员队伍要具备双语教学能力。
目前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的主要合作伙伴存在以下几种类型:当地的武术太极拳学院、进步的爱国社会团体、当地经营性质的健身会所等,无论何种类型的合作组织都离不开当地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西方体育项目进入中国同样遵循了这一路径。海外习练者认为当前需要建立海外培训基地的比例占到40.4%,建立国际健身气功组织的比例达到35.4%,而41.5%的海外推广教练员认为当前需要建立教练员、辅导员队伍,其次建立国际健身气功组织的比例为22.0%。海外教学基地建设可与合作伙伴协商进行,但应加快国际健身气功组织的建设。
83%的海外教练员认为应实行海外本土教练员资格认证制度,以规范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42.4%的海外健身气功习练者认为段位制对于海外推广有必要,31.7%的海外推广教练员认为需要对习练者推广段位制。结合段位制在海外开展的情况我们认为应简化海外初级段位制的审批手续,实行备案制,中级段位可以在海外考评但是必须要有国内专家参与,高段位必须在国内进行,调动海外习练者的学习积极性。
73.7%的海外习练者认为利用国际性交流及比赛能够促进健身气功的推广;82.9%的海外教练员认为技术动作名称采用汉语拼音直译的做法可行。
3.4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存在问题
44.4%的海外习练者认为健身气功海外推广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宣传不够,18.2%的海外习练者认为是教学人员水平不高,而61%的海外教练员认为海外推广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宣传不够,14.6%的海外教练员认为是教学人员水平不高。53.5%的海外习练者认为目前健身气功宣传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信息少,其次是与媒体合作少。58.5%的海外教练员认为应重点宣传健身气功的健身效果,41.5%的海外教练员认为应重点宣传健身气功的中国文化特色。
4.结论
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与全球3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12个国家地区已经建立了社团组织,13个国家地区已经实施了对外技术等级制度,培训人员呈现出几何倍数增长,这说明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健身气功海外教练员与习练者均认为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状况一般,后期需要进一步努力。
目前健身气功海外推广教练员队伍对于推广成绩的取得立下了汗马功劳,总体来说成功地完成了前阶段的推广任务,但是存在如下问题:外语交流水平有限;来源狭隘,主要限定在武术、体育、健身气功管理和健身气功教学方面,缺少历史、文化、中医等方面的教练员;教练员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海外健身气功学习的外国人和具有当地国籍的华人华侨比例几乎相当,他们对于健身气功的认知正确,同时对于中国文化比较感兴趣,认为健身气功与中国文化之间存在互动关系,通过任何一者的学习可以促进另一方的理解。
健身气功海外习练者学习健身气功的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身体,与教练员队伍的认知达到基本一致,认为其传播的优势在于健身效果良好,这也是健身气功海外宣传的诉求点,目前推广最可行的方式是精讲多练。
海外习练者对目前推广的四套健身气功功法比较感兴趣,且功法内容基本能够满足海外习练者的需求,不用急于推出新功法。
教练员与习练者均希望由中国外派教练员担任教学任务,但是目前海外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当地的师资队伍,并且由当地骨
对外技术等级制度、国际性的交流比赛及展示活动对于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均有促进作用,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建立国际健身气功组织、海外培训基地、当地师资队伍。
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宣传少、信息少,宣传的重点应在于健身气功的健身效果,同时宣传工作不能中断,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同时需要加强海外培训教材建设、翻译、出版工作。
5.建议
明确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的总体目标和阶段规划。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健身气功海外宣传阶段、健身气功海外教学阶段、健身气功海外融合阶段。目前处于第二阶段,推广的重点应围绕教学展开。
积极打造健身气功的品牌效应,以单一品牌进入市场,密切注意健身气功品牌的三大元素:品质、核心价值和持续全面的传播,完善健身气功的产品集群和产业链,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文化产业的过渡。
拓展健身气功宣传的途径,加强人际传播,扩大报刊、网络传播力度,做到重点时段重点宣传与平时宣传相结合、国内宣传与国外宣传相结合、主动宣传与被动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同时与公益、环保事业挂钩“制造”新闻迫使媒体宣传,以文化艺术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加快中国健身气功网站的更新速度,尽早完成英文版网站建设,出版健身气功国际性刊物,以扩大健身气功的国际影响。
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宣传的重点应围绕其良好的健身功效,契合习练者锻炼身体的内在需求,可以采用西医、中医相结合的方式予以宣传,不能仅仅侧重文化的推广与传播上。
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提验海外推广的核心理念:健身气功,中华民族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做到海内外推广、宣传的互动,不能顾此失彼。
兼顾海外各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倾向,以民间交流为主体,在现有合作伙伴的基础上拓宽推广渠道与方式,康复中心、社区、医疗保健部门均可考虑。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应以华人社团、组织以及认同中华文化的海外团体、个人为突破口开展工作。
相关部门应该转变观念,加大健身气功投入力度,打破行业界限,积极与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汉办、各地孔子学院、中外文化交流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将健身气功纳入孔子学院的教学体系之中,同时抓住来华留学生的健身气功培训市场。
加强完善健身气功海外推广的教法、教材、教师队伍建设。处理好教学过程的简约化与明晰化;做好现有功法教材翻译、出版,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同时编撰、出版效应的文化、历史科普读物,满足市场需要;提高现有海外推广教练员的外语交流能力、理论素养、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积极培养和吸纳历史、文化、中医方面的教练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海外当地教练员队伍。
加大健身气功科研工作的力度,对健身气功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做到以理服人,挖掘整理功法,但是暂时不要急于向海外推广,推广内容要立足现状,做精做强。
简化海外初级段位制的审批手续,实行备案制,中级段位可以在海外考评但是必须要有国内专家参与,高段位必须在国内进行,调动海外习练者的学习积极性。建立海外教练员队伍的这个认证制度,不同级别的教练员只能在相应的区域的健身气功教学工作,级别越高,教学的区域就越广。
加大健身气功国际交流展示的力度,以世界大众体育运动会为契机促进健身气功海外推广工作。
积极成立国际健身气功组织,建设健身气功海外教学培训基地,海外基地建设可以采用国家投资建设、借用孔子学院的教学基地、民间资本股份制等方式进行,除此而外还要在国内有条件的高校建立海外培训基地,主要针对海外当地教练员来华学习和培训。
健身气功海外推广是一个系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打“硬仗”、“持久战”的准备和信心。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139SS07096)
负责人:冀运希(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
成 员:虞定海(上海体育学院) 王 林(武汉理工大学) 牛爱军(广州体育学院)
徐春毅(上海大学) 蔺志华(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