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共服务内涵、目标及运行机制研究
樊炳有1 高军2 白永慧1 王继帅1 张清华3
(1温州大学体育学院;2嘉兴学院体军部;3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
1研究目的
对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存在问题和重新构建的方向做出说明。依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确立体育公共服务内涵, 建立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构建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使体育公共服务更好满足大众需求。
2研究方法
研究体育公共服务问题,基于事实的价值判断、理论架构与经验的审视三者非常重要。因此,课题采用理论研究、典型调查、文献查阅与政府领导访谈、专家访谈、居民问卷调查等方法。
研究前期,首先对与体育公共服务有关的主要理论进行研究,包括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服务经济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等,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架。其次,对体育公共服务政策性文献进行查阅;第三,了解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政府对这一领域的关注点。
调研阶段,第一,对浙江、宁夏、河南、江苏四省部分地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进行抽样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全面了解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方式、问题、近年来发展的过程等。第二,对上述地区居民对体育公共服务满意度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居民现实的服务获得情况、对现行的体制评价状况以及未来的需求状况等。
3分析与讨论
3.1 体育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框架
体育公共产品内在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居于主体地位,这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基本职能:一是政府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制订体育公共服务政策。二是监管体育公共服务的生产与提供;三是付费。政府通过“付费”保证基本体育公共产品和实现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四是直接生产和提供某些体育公共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模式与社会经济、历史传统有关。在当前的背景条件下发展体育公共服务,首先必须准确界定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其核心在于确定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重点,并不是所有体育公共服务需要政府干预。
体育公共服务结构决定体育公共服务资源的主要投向。体育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体育公共服务法律体系必须由政府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其他方面可以由政府直接生产、也可由市场或非政府公共部门生产,政府监管。
体育公共服务实践运行机制主要强调在实践中如何保证体育公共服务的效率和公平,并确定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这一目的,体育公共服务运行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体育公共服务的地理范围与政府层级间关系。第二,体育公共服务的受益范围与政府层级间关系。第三,体育公共服务的成本范围与政府层级间关系。第四,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范围与政府层级间关系。
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政策制定原则上,应当坚持因地因时制宜与整体统筹协调原则。在贯彻基本理念的基础上,更应当分析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特色,与居民生活质量统筹考虑,体育公共服务服务建设与经济可行性统筹考虑,城市化区域与郊区乡村统筹考虑。
在体育公共服务发展政策制定目标上,应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主,更需要注重健康、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体育公共服务的重点应当面向农村。
体育公共产品与服务的资金来源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主要依赖于三种方式:即政府出资,服务收费及非政府公共部门参与。大力促进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和需求表达,加强制度化建设和公民意识教育,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力与参与能力;大力培育基层民主与公民社会, 进一步发挥扩大民众参与体育投入热情、反映民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3.2体育公共服务:主体、工具和过程分析框架
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是指直接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提供或生产的实体。按照性质不同,可将提供主体分为政府部门、非政府部门、非盈利部门、私人部门。
提供工具是指政府采取什么手段或方法来提供体育公共服务,如运用财政资金、公共权力、政府信息、特许经营授权等工具提供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是一个社会公众、政府和各种直接提供者的互动过程,包括社会需求和意愿表达、政府决策和组织安排、直接提供者向社会成员提供一线服务、体育公共服务问责等环节。从国外良好的体育公共服务过程应具备以下特点:公开透明;社会参与;高效、方便、及时、可得;公平、公正、平等、礼貌;惠及贫弱群体;可问责。
3.3体育公共服务的含义
体育公共服务就是提供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行为的总称;包括加强体育公共设施建设,发展体育公共事业,发布体育公共信息等,为丰富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提供社会保障和创造条件。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是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由政府和市场协调发展来提供。
基于较为普遍的认识,并从通常政府施行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一般而言体育公共服务可以包括以下六类服务:健身设施服务、健身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健身指导服务、体育活动服务、信息咨询服务。
由于政府公共服务的分类方法很多,本文结合上述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采用一种比较实用的分类方法是从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过程、理论基础和实际运行过程的角度,将体育公共服务分为维护性体育公共服务、基础性体育公共服务、经济性体育公共服务和社会性体育公共服务四种。
体育公共服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组织提供的公共产品,除了具有理论上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外,在实践中通常还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公共性、福利性、便利性、多样性、增值性、演进性。
3.4 体育公共服务理念与发展目标
体育公共服务的出发点: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体育公共服务的价值基础:诚信与正义;体育公共服务的追求目标:团结与凝聚;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动因:以需求促供给;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均衡点: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大众共享;体育公共服务实现的基础: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体育公共服务总体目标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体育需要为目的,着眼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既给居民提供基本的体育文化享受,也提供并保障社会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体育环境与条件的体育公共产品和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近期发展目标侧重于区域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与发展,与经济发展特区建设模式类似,部分地区优先发展;主要表现为区域内、区域间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
体育公共服务中期发展目标侧重于城乡体育公共服务差距缩小,主要表现为不仅在区域内,而且在各区域城乡之间的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接近。
体育公共服务远期发展目标是实现全民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表现为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个人之间的体育公共服务基本形成均等状态。
3.5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
良性的运行机制必然有科学理论做支撑。体育公共服务运行的机制原理是指体育公共服务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动力关系。体育公共服务是一个系统性实践,整个系统至少包括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系统、体育公共服务的规划系统、体育公共服务的融资、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系统和体育公共服务绩效评估等五个系统结构。
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动力要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政府自上而下的计划推动;二是居民自下而上的需求拉动。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的整体动力。
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模式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渠道多元化,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方式多元化。
体育公共服务体制实践抉择要正确面对城市与农村二元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格局,在不同地区实行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梯度推进,明确划分不同层级的政府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职能权限,逐步过渡到多中心治理的体育公共服务的供求均衡范式。
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制度安排应坚持以下原则:以传统模式为主、以社会化运行为辅;在一定范围内大力推行市场化运行模式;借鉴工商管理的技术方法,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目标。体育公共服务制度安排模式:(1)命令与控制模式;(2)工商管理模式;(3)社会化手段模式;(4)市场化模式。
从本质上来讲,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是通过政府、企业、第三部门、社区自治组织等多种角色的重新安排,优化它们的功能互补。在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中引入竞争机制,打破传统的政府垄断地位,构建一个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方面的多元竞争和新秩序,寻求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解决方案,体育公共服务引入市场机制,体育公共服务引入社会化机制已成为我国政府治理变革的现实需求。
4研究的基本结论与建议
4.1基本结论
4.2研究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