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研究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发达的省份,2003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9 200亿元,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7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 947亿元,民间投资占57.4%;外出口416亿,民营经济占36.5%;其中个私经济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 271亿元,销售总额6 899亿元。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3 124亿元,出口创汇额1 211亿元,这4项指标已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省经济的重要支柱,成为工业化、城市化的生力军,成为劳动就业的主要渠道。
    企业职工体育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提倡和鼓舞下,职工体育蓬勃发展,虽几经挫折却从未停滞过,进入20世纪90年代,职工体育进入黄金发展时期,1993年国家体委群体司和体育科学学会在南京共同举办了首届全国职工体育论文报告会,使职工体育逐渐走上科学化的道路。本研究从民营企业的性质、特点的视角出发,在广泛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来探讨民营企业体育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民营”特点的企业体育理论体系。
1  研究结果
1.1  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体育概念的界定
1.1.1  民营企业的概念
    依据我国工商行政管理的实际,结合研究要求,本研究“民营企业”的操作定义是:指除外资、中外合资以外的非政府经济的企业。通常包括个体、私营企业、乡镇企业、改制后的企业以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等。
1.1.2  民营企业体育概念的理论界定与实践分析
    民营企业体育也是一个很难明确界定的概念,但为了研究的需要,在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其操作定义是:以民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体现自主发展的民营特点,并与企业老板兴趣爱好相联系的、运用一切可为企业服务的各种体育的总和。它是民营企业文化的一个主要内容,也是民营企业改善公共关系状态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民营企业丰富职工文体生活、增强职工体质的一个平台。民营企业体育与国有企业体育相比,民营企业体育较突出“企业”的特点,即以盈利为目的,注重投入与产出的效益意识,尤其突出的是“民营”的性质,即民办、娱乐、自发、需要为主;更突出企业家的权力影响,即企业的行为决策权完全由企业家掌握,其决策更快、更直接,并与个人的兴趣爱好紧密联系。而国有企业行为的决策权更多地是由集体决策为主,在考虑经济利益的同时更要考虑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民营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民营企业体育概念的鉴定与分类,根据民营企业体育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可分为企业品牌体育、企业文化体育、企业余暇体育、企业公关体育。
1.1.2.1  企业品牌体育
    通过与专业运动队联姻,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手段,借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效应,打响企业的品牌,以提高企业知名度为目的的高水平体育活动。如浙江万马的篮球品牌、绿城的足球品牌、宁波耀马足球品牌,以及海天塑机乒乓球品牌等。
1.1.2.2  企业文化体育
    在企业文化理念的背景下,通过体育手段,以增进职工凝聚力、团队精神和提升职工精神面貌为目的体育活动。如公司企业的班前跑步、工间操等都体现一种企业文化体育。
1.1.2.3  企业职工余暇体育
    职工利用余暇时间,以圈子体育形式(家庭圈子、同事圈子、朋友圈子、社交圈子),体现娱乐、休闲性,以达到增强职工体质、丰富文娱生活为目的体育活动。如企业组织的休假活动、家庭余暇文体活动、朋友交往中的休闲活动以及社区、住宅区、楼道空间内参与的体育健身活动。
1.1.2.4  企业公关体育
    利用公关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办体育活动、赞助公益性体育等为载体,以改善相关公众关系,树立企业形象为目的体育活动。如企业赞助建造主题公园,企业与所在辖区联办文体活动、企业无偿赞助公益性体育活动等。  
1.2  我国民营企业体育的特征分析
    民营企业的性质与特点,决定了民营企业体育的特征,通过调查,结合分析、比较,归纳出民营企业体育的5个特征,即发展动力的内源性、活动选择的“官僚性”、策划运作的经济性、内容形式的休闲性、组织运作的社会性。    
1.3  我国民营企业余暇体育现状
    据调查,我国民营企业余暇体育锻炼体现着区域特色,其内容向着休闲娱乐、实用体育方向发展。总体来说,民营企业职工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自觉性差、余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导致民营企业职工余暇体育的各项指标总体低于其他人群的体育标准。    
1.4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体育现状
    根据企业文化建设的3个层面(精神层、行为层、形象层)及相对应的各类体育活动的调查,反映出许多企业老总都把企业体育作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企业体育真正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还有很大差距,这可能与企业体育的传统、老总的体育情缘和企业发展理念有关。    
1.5  我国民营企业公关体育现状
    调查发现,许多民营企业家已认识到体育是企业公共关系的一个有效手段,并在实践中运用体育手段来策划相关活动,取得明显的效果。如雅戈尔集团的维系型公关活动、昂立公司的社会型公关活动、海天集团的交际型公关活动、“飞鹰杯”三项比赛的宣传型公关活动和精工计时公司的服务型公关活动等。然而,许多民营企业还缺乏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自觉运用体育手段为企业公关服务。    
1.6  我国民营企业的品牌体育现状
    案例分析中我们发现,我国民营企业非常关注企业品牌体育的建设,尤其是企业老总自己爱好的运动项目,更能引起关注。然而企业品牌体育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投资,目前,民营企业进行品牌体育建设一般都很谨慎,因为缺乏经验、缺乏政府支持、缺乏体育市场运作能力。因此,自然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一种是利用体育品牌,打响了企业产品品牌,成为花钱少、效益高的品牌体育;另一种则是因一时体育激情而以失败告终。    
1.7  我国民营企业体育的推动因素
    根据民营企业的性质与特点,推动民营企业体育的因素,除了与一般企业相同的竞赛制度、健康需要、企业文化、行政政策推动外,更重要、更直接的推动因素则是民营企业老总的体育兴趣爱好、企业体育理念的推动——“领袖”体育推动。    
1.8  我国民营企业体育的阻碍因素
    由于民营企业老总的先天不足,政府行政部门对民营企业的关注不够,民营企业职工健康意识缺乏,导致阻碍我国民营企业体育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的有政府政策性因素、企业体育观念因素、体制与机制因素、职工个人因素以及企业管理因素等。  
1.9  我国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
    由于民营企业经营模式的自主性,决定了企业体育发展的多样性,同时也决定了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的多样性。通过调研得出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有4种:企业策划共建模式、企业渗透学校文化模式、企业扶助“圈子”体育模式、企业借助俱乐部双赢模式。
1.10  我国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选择的条件保障
    民营企业体育发展模式是一种理想化、理论化的构建,要真正把企业体育发展模式用于实践,必须有一定的条件保障。首先是提高企业家的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意识,其次是政府营造发展民营企业体育的环境,最后是加强体育立法和职工自觉维护体育权益等条件保障。
2  主要结论与建议
2.1  民营企业体育的内容
    主要包括企业职工余暇体育、企业文化体育、企业公关体育和企业品牌体育。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地灵活运用。  
2.2  民营企业的4大类体育现状
    发展不平衡,体育意识不高,运用体育手段为经济唱戏的能力不强,关注、支持民营企业体育存有盲点。  
2.3  民营企业体育发展需要“借力、减阻”
    营造良好企业体育的环境,探索企业体育的发展模式,为民营企业体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政府层面上的建议
    政府应关注我国民营企业体育,掌握民营体育发展的规律,发挥民营企业对我国体育事业促进作用,引导、鼓励、规范民营企业体育向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上述调查中我们发现,政府体育行政部门在这方面很少有作为,而民营企业很需要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给予各方面的支持,如给予政策优惠、送体育进企业、培训企业体育骨干、举办民营企业运动会等,这些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尤其是尽快出台民营企业体育工作条例,包括民营企业职工体育权益,也包括民营企业介入体育事业的政策法规。对公益性的体育赞助,如何鼓励及优惠政策的支持;对商业性体育赞助,如何加以引导和规范;对高利润的市场化运作的体育,如何给予一定的条件制约等等。我们建议: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建立以体育行政、工商行政和财税及工会组织等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操作各项事务;其次,制定对民营企业体育的发展具有“指挥棒”作用的政策法规,并加强督办;最后,运用宣传媒介的手段,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对具有示范作用民营企业给予宣传与赞扬,以扩大民营企业体育的影响力。  
2.5  企业层面上的建议
2.5.1  民营企业老总应改变观念,树立“人本”观念(职工健康理念)、人文观念(企业文化理念)、体育产出观念(企业公关理念)、双赢观念(企业品牌理念)。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仅是“赚钱型企业”,而且更是“学习型企业”。这就要求企业老总具有哲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襟怀、政治家的眼光、体育家的观念和运动型的体魄,使他们热爱体育,参与体育,自觉地运用体育手段为企业发展服务,通过双赢各自得到回报。
2.5.2  应健全民营企业体育管理与策划的组织机构,落实专职或兼职人员,明确职责和权利。体育组织和人员的落实、职责明确是民营企业体育管理的组织保证,目前这种保证在民营企业中相当薄弱。建议从高等体育院校的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中招聘企业体育的管理人员,以解决目前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出路问题,同时也给企业增加高素质、强体育技能的劳动者。
2.5.3  结合企业特点,运用体育手段,策划与组织各项活动。体育靠活动、靠竞赛才有生命力,企业运用体育手段,维系相关公众策划各项竞赛,企业也会充满活力。因此,在企业层面上,企业老总观念,组织落实,活动经常,形成体育传统是民营企业体育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社会化的基础。  
2.6  职工层面上的建议
2.6.1  把职工个体体育活动归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中,努力提高职工的体育意识,掌握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开展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农村体育以乡镇为重点的各项活动,并通过企业与社区共建体育俱乐部为平台,实现体育资源共享,采用“大家活动,多方出资,多方承办”的新模式,使职工体育活动得到有效的挂靠。
2.6.2  提高职工体育维权意识,职工有参加体育的权益,并在休息日、职工疗养制度、文体娱乐活动等方面维护自己的权益。
2.6.3  开展职工体育活动必须通过激励机制不断进行引发。其一,运用物质激励,如奖金、实物等;其二,选择休闲娱乐并适合自己体育锻炼的内容,通过体育锻炼真正使自己愉悦,调节情绪,缓解工作压力,即达到自我精神奖励的目的;其三,使自己的体育锻炼内容与职业性质相联系,进一步拓宽和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使体育锻炼成为工作的一部分、生活的一部分。  
2.7  研究层面上的建议
    本研究更多的是涉及到福利性、企业形象体育问题的研究,由于时间、经费的局限,有许多层面上的研究本课题无法深入。建议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把民营企业体育的研究作为系列研究来考虑,例如,民营企业支持体育动机的研究,民营企业介入体育产业运作机制的研究,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体育发展研究,体育事业民营化研究等等,分期分专题进行立项研究。通过系列研究,充分发挥“民营”魅力,为举办北京2008奥运会注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法。
    作者:陆亨伯(宁波大学)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