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体育信息资源评价研究——以体育部门、体育协会网站特征与规律为视角

1. 前言

近年来国家体育总局、省市体育局、总局下属各个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院校与科研所相继加大了对体育信息资源的投入与建设,国家体育总局、地方体育部门、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体育院校各自建立的体育信息资源虽然分别隶属于宏观、微观领域,但对于管理人员、教练员、科技人员等用户来讲,其能否带来快捷、便利的真实可靠的体育信息则至关重要。从网站规模、数量与质量现状看,发展还不平衡。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构建与完善体育信息资源,以及对各类体育网站的建设规模与质量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为此,我们从体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开展对国内相关体育网站所提供的体育信息资源进行理论分析与计量研究,以揭示其各类宏观、微观领域的信息特征、数量关系和内在规律,为网络体育信息的有序化组织和合理分布、网络体育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网络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以及推动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定量依据。

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任务与目的,我们应用了以下若干研究方法展开相关研究工作:

2.1文献综述方法

通过对复旦大学图书馆ISI外文文献检索、上海体院图书馆、中国期刊网、清华同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及www.google.comwww.baidu.com搜索引擎的相关检索,确定与本文有关的参考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特点,确立自己的研究目标以及研究重点。

2.2 理论分析方法

我国体育信息资源构建的过程看,存在着主体多元化,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在现有的举国体育体制下强化体育信息化建设的难题。因此我们根据诸多主体参与构建体育信息资源的实际行为,从理论上分析其各自内在创新需要与动力的逻辑关系,进而探索与明确竞技体育信息资源构建的主体,把握体育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2.3 链接分析法

基于信息技术对这两类网站的分析和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网络数据采集法、网络链接分析等方法,以达到揭示其信息特征、数量关系和内在规律,找出体育信息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从而透视出体育信息资源的整体建设状况之目的。

运用链接解析工具WebStat,对我国两种类型体育网站,即部分体育协会网站、省市体育局网站进行数据收集与统计相关各指标数据。

3.研究结果

3.1体育信息资源的构建主体

体育信息资源构建与发展不仅直接涉及到体育管理部门、体育院校和科研所、运动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还涉及到在构建过程中的体育信息收集、整合以及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各种社会行为。影响体育信息资源构建的外部环境因素必须经过转换才能进入体育信息资源构建系统,并且构建过程中形成主体要素。所谓体育信息资源构建主体要素实际上就是直接参与构建的能动性要素,即体育信息资源构建的直接参与者,包括体育管理部门、体育院校和科研所、行业协会等组织,只是其各自的参与方式和扮演的角色不同。通过各方的共同参与,可以促使体育信息的现实和潜在的价值得到优化配置、有效利用与实现,更好地满足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3.2 体育信息资源构建的动力

在体育信息资源构建活动过程中,都需要通过体育工作者不断认识、发现从外界获得信息并向外界反馈信息、进行信息双向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把信息加工深化并整合、提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然后用以指导体育运动实践,只有通过构建主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和自身的动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构建主体的动力起着主要作用。体育信息资源的构建与建设主要侧重于信息传播与交流的便捷,信息资源只有多方面交流和传递,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较大范围的传播,而信息资源的载体形式和储存方式又是影响体育信息资源构建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就意味着构建主体具有了相互作用的性质,而相互作用的过程,便是动力的相互渗透的过程。

3.3体育信息对推动体育学科发展的影响

在体育相关学科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信息的不断传播、渗透,以及信息资源的建设与利用,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促使体育学科在自身不断积累可持续发展中,进一步推动着体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发展。

由于体育信息对体育科学或专业的渗透、影响缺乏依托固有的信息传播、扩散的学科平台,就使得各类体育信息的传播强度、远度和速度的效果差强人意。重要原因就在于缺乏体育信息学科和专业的支撑力量与保障。

体育信息学(体育情报学)的缺位,就不可能对其他体育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施加有效的渗透与影响,反之体育相关学科若要获得均衡发展,则应依托必要的体育信息专业平台、科学环境与生存条件,才可能推动体育相关学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体育信息学(体育情报学)的缺位,就无法对其他体育相关学科领域信息规律的系统研究,无法对其他学科的主动式渗透和融合,使得本来属于体育信息学(体育情报学)的研究内容,却被其他学科捷足先得,其成果先出现在其他学科, 这在某种程度上又极大地限制了体育信息的发展领域和影响力,从而进一步弱化了体育信息在体育相关学科中的学科地位,使得从事体育信息教学、研究人员没能得到其应有的学术尊严和相关学科的尊重。

3.4体育协会网站链接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实证分析

通过对我国体育协会网站的链接分析与研究,在一定程度揭示了体育协会网站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可以说网站所反映出的网页和内部链接体现了网站规模和结构。而各个体育协会网站内部链接数的影响与外部链接数均反映了各自的特点,这对体育协会网站在未来建设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然我国体育协会网站建设还应注重在保证规模与结构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网站所提供的信息质量与数量,以吸引更多的用户点击进入各类体育协会网站,最大程度满足其需要的相关体育信息。

3.5省市体育局网站链接特征与分布规律的实证分析

体育网站建设作为体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省市体育局网站,承担着政务信息的高效发布、扩散及其运行,理应进一步得到各省市政府体育部门高度重视。因此,在现阶段应进一步加大对体育网站建设与发展所必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不断改进与完善网站的内部结构,提高体育信息质量,加大开发与揭示体育信息深度,使我国省市体育局网站所具有的网络影响力与作用对体育事业发展,得以持续不断的充分发挥。

4.主要研究结论

4.1我国体育信息资源构建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既有体育管理部门、体育院校和科研所、运动队、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机构的影响,也有在构建过程中所涉及的体育信息收集、整合以及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等各种社会行为影响,还有体育信息与体育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对体育信息资源构建的影响。

4.2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了目前体育信息专业平台、科学环境与生存条件等支撑力量与保障的缺失,使得各类体育信息对其他体育相关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渗透与影响,受到了很大制约,从而进一步弱化了体育信息研究成果在体育相关学科中的学术地位,不利于体育信息资源构建与发展。

4.3 现阶段我国体育协会网站、省市体育局网站的总体发展趋势与特点,反映了各自网站内部的系统性和引用外部资源的程度都比较稳定,且逐步提高,这为进一步推动体育信息资源构建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4 由于不同类型网站自身的影响力和受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各网站资源被外界引用的程度并不平衡,但在构建体育信息资源基础上所形成的高效、科学的网络系统,对推动体育信息化发展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

4.5 体育协会网站、省市体育局网站的内部建设程度、网站的扩散能力、获取信息的广度与揭示信息的深度方面以及和外界网站之间的关联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反映了不同类型网站之间的建设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仍有进一步完善与拓展空间。

5.建议

5.1从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角度,依托我国体育院校、科研所的优势与条件,在若干个体育院校先行试点,构建与设置体育信息学或体育情报学的学科与专业,明确其学科发展方向,(以体育竞争情报为切入点,逐步以点带面,完善体育信息学),编制与开设体育竞争情报大纲和课程,培养体育相关学科与体育信息的复合型人才。

5.2 我国体育协会网站、省市体育局网站建设应以技术性发展为主要方向,在增加信息资源数量的同时,应进一步强化各个不同类型网站的内部结构体系,提高网络数据的系统性和关联性,从而提高各网站的总体影响力。

5.3 在推动网站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随时了解用户对网络信息的需求,强化网站与外界的关联程度,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基本目标,提高网站的信息内容质量,增强信息的组织与发布,从而扩大网站影响力应成为各个网站建设的重要任务。

5.4 应建立一整套较完善的具有体育网站特点的评价系统,定期对不同类型网站建设和信息资源的质量进行评价,并以此作为进一步推动网站建设的重要依据,为网站建设和信息资源构建提供正确的方向,有效促进网站不断发展和完善。

 

(原文下载)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